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弘扬延安精神要从转变学风做起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9-24 15:26:48 作者:张义学 来源: 文字大小:[][][]

弘扬延安精神要从转变学风做起

    发生在70年前的延安整风运动,是我们党在重要历史转折关头进行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这次整风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从改造全党学习着眼,结合实际,学习马列主义,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作风,达到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目的,清除了王明教条主义在党内的恶劣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实现了党在思想政治上的空前统一,极大地焕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热情、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全面地培育和发展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和伟大的延安精神,为夺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探索总结了一整套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当前,我们党正处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领导国家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新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我们陕西正面临着建设西部强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延安整风运动创造的许多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汲取。尤其是如何坚持和发扬在延安整风中形成的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更带根本性,更有现实意义。我们要真正把延安精神弘扬起来,传承下去,也必须从转变学风做起。只有这样,延安精神才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发挥威力,创新发展。

    一、增强政治自觉

    实践一再证明,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真正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的传家宝。党的几代领导都能从事业成败、民族兴衰的政治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特别是在重大历史关头,他们总是反复强调和提醒全党要谨防奢侈堕落、消极懈怠,保持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避免革命功败垂成、政权得而复失、事业极盛而衰。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还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写进党的基本路线,并且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经过全民族的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实现了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回顾历史,我们党在建国执政、创业育人实践中取得的丰功伟绩,无不闪耀着延安精神的时代光芒。
    陕西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省委一直特别重视发挥这个政治优势,强调和要求全省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带头发扬延安精神。特别是去年以来,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省委发表了《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署名文章,在全省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出现了新的群众性学习、宣传、弘扬延安精神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加速了建设西部强省的步伐。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面对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新形势,一些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盛世,几代人前赴后继奋斗的目标已经实现。所以,对要不要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否已经过时的问题产生了质疑。少数人甚至认为在改革开放,利益驱动,鼓励致富,建设小康的政策背景下,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思想僵化,不合时宜。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的同志虽然也按照中央和上级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要求,搞搞活动、讲讲话,但效果如何,很少过问,有的甚至连自己也并不准备认真践行。这种不良学风的蔓延,造成的社会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物质至上为特征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影响正在摧毁着我们一些同志的精神和灵魂。有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抵挡不住各种诱惑,贪图个人享受,沉湎于灯红酒绿,已经跌入了腐败的深渊。从面上看,比较突出的是,政府一些部门“三公”支出庞大,社会上铺张浪费,追求奢靡之风相当普遍。时下,人们讲得最多的是“幸福指数”,这仿佛是无可厚非的。但令人担忧的是“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已经在许多人思想中淡漠了。出现这些问题追根溯源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丢掉了延安精神这个法宝。长此以往,乐极生悲,“政息人亡”的历史悲剧就有重演的危险性。这说明要不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不是一般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问题,而是关系到党的存亡和民族命运的大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同志对于践行、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这是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政治路线的基本要求,决不能随心所欲,等闲视之。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共同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我们只有把这种理想信念变成一种政治自觉,并在实践中认真坚持,弘扬延安精神才能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实的思想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才能得到恢复和发扬。我们务必要通过扎实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充分认识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深远意义,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真正把坚持远大理想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贡献力量。

    二、突出实践性

    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两种态度分歧的焦点是,坚持还是反对实践第一的观点。我们认为,实践性是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它产生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因此,延安精神的研究、宣传、教育,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与现实结合,为现实服务。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实际意义,才能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实现延安精神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诚然,延安精神研究面临着重要的理论创新任务,但必须看到,对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来讲,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是“做不做”而不是“懂不懂”的问题。况且,即使理论创新也不能脱离新的实践,而埋头于历史资料搞那种空洞的教条的研究。如果完全脱离实际,不关注、不涉及、不研究当前党建和改革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海阔天空,坐而论道,这种研究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还会陷入那种“害己”、“害人”、“害革命”的教条主义泥沼。
    学风问题既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也是党性问题。我们知道,延安整风时期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那么,以其本质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的标准判断,当前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现在,在一些干部中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学用脱节,言行不一的问题,已经对党风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学术和文风方面,照搬照套,甚至剽窃、抄袭的风气对于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都会产生不良的滞后效应;在思想作风方面,有的人把大量精力用在作秀媚上搞形式上,甚至不顾社情民意,损害了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形象。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最近,中央媒体在全国范围开展了“走、转、改”活动,我省开展了“三问三解”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延安精神研究宣传工作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带头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学风,努力突出实践性,调查研究新的实践,总结宣传实践中涌现出的新典型、新经验。要坚持延安精神宣传教育与改革发展的实际结合,与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结合,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使践行弘扬延安精神变成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融入伟大的时代潮流,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三、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长期以来,我们党以卓著的领导业绩和纪律严明、勤政为民的光辉形象,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政府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公信力。但是随着执政条件的改善和市场经济发展,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同志也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他们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甚至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都会对党的领导、政府工作和社会风气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论述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时强调指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条共有的警世箴言,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引为鉴戒”。“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这个传家宝”。这就从治国理政的高度为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带头弘扬延安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在宣传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
    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是全社会的工作,但首先应该是党风和干部作风建设范畴的工作。因此,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有党委和政府的重视、领导,而且,还必须发挥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是由他们所处的地位和具有的影响力所决定的。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都非常重视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和弘扬践行。有的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组织学习,带头宣讲;有的主动过问研究会组建工作,落实筹建责任;有的积极帮助解决办公地方及经费困难等实际问题。这是延安精神研究宣传工作出现新局面,取得新成效的重要原因和保证。现在,延安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即“五进”活动,在我省各地已普遍开展起来,发展势头很好。但如何深化,提高实效,仍然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宣传教育的成效最终还是要看是否践行落实。各级领导、党员干部首先要说到做到,自觉把学习宣传和付诸行动结合起来。相反,如果我们只讲给别人听,要求别人做,自己却不屑一顾,甚至照样吃喝玩乐,群众就会对我们干部的诚信和政府的公信力打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干部是否能够率先垂范对于能否真正把延安精神弘扬起来具有决定性影响。只要党员和领导干部能够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带头在领导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焕发和保持共产党人所特有的那么一股劲,一股热情,一股拼命精神,一种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群众做表率,树榜样,延安精神就一定能在人民群众中、在全社会蔚成风气,弘扬起来,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西部强省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79268759

副总编:张义学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