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历史演进及发展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12-21 09:28:42 作者:孔玲 来源: 文字大小:[][][]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历史演进及发展

孔玲 时德青(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   山东日照  276826

 

摘要:协商民主在中国经历了长期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由咨询性质的民主协商,到与选举民主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优点。

关键词:协商民主;中国特色;历史演进       

   近年来,我国已经形成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协商民主在中国有着几十年丰富的民主政治实践,具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和优点。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怎样形成、发展的,有何显著的特征,其基本内涵是怎样的,本文将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粗浅的总结与探讨。

.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

    1. 协商民主的产生

协商民主概念产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为了解决当代资本主义选举式民主普遍存在的政治冷漠而提出的。理论界一般认为,协商民主一词最早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使用,文章作者是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文章中提到的“Deliberative democracy”,可以解释为“公民参与宪政解释”、“协商民主”、“审议性民主”、“商议性民主”等。其中, “协商民主”概念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2. 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

“协商民主”产生后,西方著名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协商民主理论初步形成。

西方学者们一致认同: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应对当代西方社会多元化,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而提出的。协商民主是在选举式民主的基础上,政府通过法律和制度设计,为有关各方主体提供一个平台,使各方主体能够平等、自由的表达自己对利益攸关问题及公共利益的看法、建议,并能够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抗辩,最终在谅解、妥协的基础上,依程序形成各方均能接受的方案或决策,谋求利益最大化,推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3 .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

西方协商民主与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起点与过程存在重大区别,但是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都是人类社会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民主的共性特征。具体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平等的政治参与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基础。协商民主的本质是政治平等。政治平等涵盖参与平等、程序平等、实质平等等,在选举民主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化、程序化的设计,为每一个阶层或团体提供享有及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机会,从而为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奠定基础。

因此,参与平等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基础,没有参与平等,协商民主就无从谈起。

 第二 ,利益攸关及公共利益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主权在民”强调:公民或社会团体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有权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凡是涉及利益攸关或公共利益问题的,应依据制度化、程序化设计,由有关各方主体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建议,在讨论、辩论的基础上达成妥协,谋求利益最大化,或为公共决策提供依据,或使公共决策更趋合理性。

第三, 程序平等是协商民主的关键诉求。在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中,有关各方主体必须遵守法律化、制度化的既定程序,表达自己本阶层或团体的合法合理诉求,各方主体的争论、辩论、对抗,也要通过制度设计的程序展开,遵循程序设计达成妥协、合作。程序平等是达成各方主体普遍认同、支持方案或决策的基础。

.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

至今为止,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已经经历了几十年实践,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萌芽阶段(抗日战争时期)、形成阶段(解放战争时期-1977年)、确立和基本形成阶段(1978-2006年)、发展完善(2006--)四个阶段。

1 萌芽阶段---(抗日战争时期)

全面抗战爆发后,经中国共产党倡议,国民党领导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战,国民政府成立了国民参政会,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应邀参加。国民参政会是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民主人士共同商议、处理国家大事的官方机构。国民参政会形式上开始了中国协商民主的历史进程。

在共产党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调动根据地军民的抗日积极性,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普遍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所谓“三三制”,是陕甘宁根据地开明士绅李鼎铭先生的建议。就是在根据地政权人员组成中,共产党员代表、非党的进步人士代表、中间势力代表各占三分之一。实践中,各阶层代表都必须经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产生,甚至还安排反共的国民党代表参加根据地政府。

“三三制”政权建设赋予并保障根据地军民享有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利,有利于调动根据地一切积极抗日、同情抗日群众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此被公认为是当时中国最民主的地方,吸引了更多爱国人士积极投入到抗日的伟大革命中。

不仅这样,根据地政府还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协商处理根据地事务。因此,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三三制”政权建设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式协商民主的萌芽和雏形。

2. 形成阶段(解放战争时期-1977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建国的呼声高涨。迫于国内外情势,国民党蒋介石不得不邀请共产党举行重庆谈判,讨论和平建国问题。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将召开各党派及无党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议和平建国大事。

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虽然与会的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无党派代表努力争取,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会议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就,和平建国成为梦想。

即使如此,政治协商会议仍被认为是民国时期协商民主的组织架构雏形。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产生与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开始形成.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商讨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在北平胜利开幕。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无党派代表历经曲折参加了会议。经过与会各方热烈的讨论,会议协商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纲领性文件和重要决定。

各界人士公认,人民政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民主的盛会,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政协起到了吸纳社会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精英参政、议政的作用,标志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也被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起点,标志着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开始形成。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颁布、实施,表明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得到制度上、组织上的保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召开,人民政协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依据宪法,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及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同年,人民政协二届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章程再次确认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及统一战线组织,从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上、组织上的继续发展。

3. 确立和基本形成阶段(1978-2006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协商民主上升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逐渐确立和基本形成。

首先,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说明人民政协不只是咨询机构,而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载体,标志着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确立。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基本形式,将协商民主提高到与选举民主同等重要的地位。

1993年宪法修正案明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再次确认协商民主的重要性。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协商民主认同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6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正式确认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之一。

中共十六大后,更加注重协商民主的机制化、体系化、规范化发展,表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基本形成。

4. 发展完善阶段(2006--

2007年中国政府第一次确认了协商民主的概念。

中共十八大立足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实践和发展趋势,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与选举民主并存的政治制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认识,标志着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和制度的正式确立。

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已将协商民主纳入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体系,中国正在积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基本特点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过程相一致的,既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又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为:

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最大区别。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领导广大人民追求并捍卫民主、自由,保证民主政治实践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在党的政治、组织领导下依法享有和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不是党命令或代替人民行使权利。党尊重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保障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政党制度设计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下依法共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党的领导还体现在党领导立法,执法民主,模范守法,党的领导要依法推进和实现。

2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经过几十年民主政治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选举制度体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一般意义上,中国人已经接受选举民主是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

 协商民主最早呈现为民主协商,是作为统一战线的手段使用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不同利益群体的产生,阶层及群体利益冲突不断出现,协商决定公共利益、及重大关切的呼声高涨,真正意义上的协商民主产生。

协商民主建立在选举民主基础之上,又与选举民主有机结合,保障了各有关利益主体平等享有参政议政的机会,并通过参与重大决策,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会议基本每年召开一次。人民政协会议几乎与人大会议同时召开,同时闭幕,便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方便协商民主的进行。这就是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两会制度”。“两会制度”的产生表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民主范式。

3. 协商渠道、协商形式多样化

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多种协商民主的模式或形式。

国家政治生活中,依据制度化的安排、设计,中国共产党会在决策前和决策中,与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各阶层人士代表讨论、协商国家领导人候选人,讨论制定、补充、修改、废止法律,协商革新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其他相关决策也会充分征求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或在协商基础上讨论通过重大公共决策。

现实生活中,积极推进基层民众参与政治,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协商民主形式。比如,立法方面,人大及各级政府机关开创开门协商立法,广泛征求民意,使法律法规最大程度上反映、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行政方面,实行价格听证,专题协商等,民生方面的决策能兼顾各方利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公民社会层面,实行街道“总理”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的“两票制”,推广发展社区议事会、民主恳谈会、网络议政等;执政党方面,中国共产党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等,尊重并保障普通党员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以党内民主推进国家民主化进程。

   民主的实质是多数人当家作主,但决不意味着多数人可以侵犯少数人或极个别人的合法权益,否则那就属于多数人的暴政。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实现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能够给各阶层人士、各有关团体提供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机会,促进有关各方在沟通、谅解的基础上达成妥协,避免因利益纠纷产生的矛盾与冲突,有利创造安定、和谐的现代化社会。

   

参考文献:

1.      陶富源、王平·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论·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

2.      李君如·协商民主在中国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理论思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4.4

3.      左宪民,李贺林·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10,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孔玲(1967,12--),女,法学硕士,山东水利职业学院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办。

欢迎老作者、新作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辑:孔延莉 QQ511860427    41648008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