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新问题意识下的“新丝路” 5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02-25 16:02:05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新问题意识下的“新丝路”

多样性必然会牵涉到一个文化多元的问题,但是,这个多元又一定是要被限定在一个一体的框架之中的,这便是我们这里所谓的一体之下的多元问题。比如“博鳌论坛”这种国际交流的形式从2002年至今在十几年的时间已经全国开花,在一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各个地方都在向世界展现其多样性的文化存在。由此也才真正能够去把国际视野都吸引过来,这同时也是一种参与式共生的新模式,即让世界范围内的所有人都真正参与到这个讨论与协商的过程当中来,这是一个交流互动中体现出来的实践的智慧,而这不单单是个理论构建的问题。同时,参与式共生需要有一种参与的实践智慧而不是空谈理论。面对这样的一种新丝绸之路的新问题意识,我认为我们也有必要在方法论上要有一种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是要从微观到宏观、从近处到远处、从静态到动态、从结构到过程以及从历史到现实的一系列视角的转变。这些转变凝聚在一些影视剧的作品中,1977年1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根》曾经在美国获得了一个严肃题材的电视节目的空前成功。人们在观看《根》这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的观众当时达到了3600户,估计约有1亿5千万人,而当时的美国总人口也不过2亿1千万。毫无疑问,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不仅是反映出来了美国公众的欣赏旨趣的转变,同时也反映出一种高度同质化、无所寄托的“白人”人口整体上对于“根”的焦虑。而当下的美国学校之中那种对于“多文化主义”的冲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差不多是来源于同一种焦虑。而在中国,与之相应的在2012年的春节过后播放的《舌尖上中国》这部毫无任何政治色彩的电视剧却赢得了出乎意料的高收视率。借助这两部一先一后、一中一外的电视剧的“走红”,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中间伴随着现代化的逐渐遍布世界各个角度,人们从一种近处的追寻开始向遥远的已经逝去的过去的追寻。1977年走红的这部美国电影可谓是一种人们对于自己来源地的远距离的追溯;而2012年走红的《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电视剧体现了人们对于餐桌之上越来越单一化以及越来越不好吃的食品安全的一种担忧和恐惧,人们深度的焦虑反映在人们对于这一跟个人的胃口更为直接相关的物质的追求上,向远处、向过去去寻找曾经支撑人们坚定的食品信仰的既熟悉而又陌生的那些存在。在老百姓的这种追求的背后所体现出来的乃是一种群体性的反省,即对于我们今日家庭餐桌上、饭店餐桌上已经没有且消失得无影无踪的那个味道的反省和怀念。

实际上从当年的海报和宣传上我们也看到了两种文化在热播的电视剧上在不同的时代里所体现的价值关怀的差异。如果你注意到当时的《根》这部电视连续剧的海报(图4),那画面所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反省,是借助一种反思性的、破坏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控诉的形态去体现拆除一种枷锁的救世的文化逻辑,至少在美国的那个时代里,这种思想可谓是一种潜藏的主流。

但是三十几年之后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宣传海报的画面所展现出来的却并没有这样的拆毁重来的反思,人们只是留恋于对过去的味道。此时的中国很显然已经没有那个革命时代的话语背景,此时我们的艺术品的制作只能是用快乐来激发快乐,用一种建设和帮助并使主体受益的方式来使得个体的快乐惜助于公共性的快乐空间和媒介而得到展示。换言之,《舌尖上的中国》没有任何一点对于过去消逝的文化的反思,它只是在不停地告诉你怎么高兴地去吃,吃不过是那样一种自自然然的事情而已,而那样的吃才可谓算是一种幸福。当然,这部电视剧也没有一种比较,没有文明观念下的那里和这里的对比,它似乎只告诉了我们只要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食材便是最上乘的、最卫生的、最值得去吸取的,当然也是最为值得去品尝的,但要知道,那些东西实际就是曾经祖祖辈辈一直存留在我们的餐桌上的东西而已,很可惜这部在中国播放的关于食品文化的电视剧并没有从这个维度上做一深度的挖掘。

五、结语

中国经济新常态之下的“走出去”的战略注定会使得一种道路的人类学成为一门方兴未艾的新学科。同时,它也将使得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世界构成的诸要素相互交融地拼接在一起,并且有面临一种重新交互作用的新组合的趋势。而作为人类学者不可能对此大的文化格局的转型熟视无睹、置若罔闻,我们真正需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迎头赶上,并对人类学学科的学术定位做一重新的调整,以适应国家战略中的各种新的机遇与转变。而在此大背景之下,人类学极为熟悉的互惠的文化逻辑注定将要成为一个新的知识生产的领域,凭借这一概念思考和应用,我们将会超越于过去共同体意义上的人类学的理解,而到更为宽广范围上做一种新的思考。这种思考也将使人类学自身,特别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人类学,从一个原本狭小的研究空间转向到更为宽阔的场域。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人类学必将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壮大。换言之,从一种人类学家所熟悉的聚焦于点上的民族志撰述而逐渐转向到线索民族志的那种更为宽阔意义的文明之B往来互动的观察。在此意义上,人类学不仅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新领域的探索者,同时也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文化研究的先行者,显然,真正有一种文化自觉和主体意识的人类学家是应该不会失去这一难得的良好机遇的。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79268759

副总编:张义学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办。

中国知网收录网址: http://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q/CJFD/XISL?Year=&Issue=&Entry=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