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沈从文与贾平凹乡土文学价值浅论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06-13 15:52:5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沈从文与贾平凹乡土文学价值浅论

【摘要】乡土文学自鲁迅提出概念到现在,一直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沈从文从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之后便一直长情于乡土文学的探索与表达。贾平凹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蓄力时期,锁定目光于地域性的乡土文学中,传承创新,进一步推动了乡土文学的新时代发展。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中国文坛面临着重新定位,作家的文学审美和价值追求都在经历着从迷茫到明朗的苦苦探索时期。

【关键词】沈从文;贾平凹;乡土文学

沈从文文字中的乡风乡俗韧性柔美,他带给我们的一直是清新自然弥漫着浪漫气息。在探寻地域文化和风俗色彩的道路上,贾平凹承续沈从文湘西世界文学探索方向,把商州世界定位成了他的精神乐园。

在对地域性文化的挖掘中进行着自身文学世界的营建,同乡土环境自然而然的亲近让作家对自然生态中人的生活态度和渗透在乡俗中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有着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对地域风情的描摹表现出来的相似和差异使他们的乡土文学作品呈现出独特而丰厚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

在鲁迅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来之后,沈从文从自由的角度出发,用他独特的理解,用孤独意识、自由意识、使命意识诠释着他在文学世界中的乡土情结。湘西世界的构建,在30年代的战乱时期以乌托邦的形式区别当时的主流文学,包含清新别致的水乡吊脚楼、伫立江边的象征式的白塔、老实憨厚的淳朴摆渡老人、纯真善良的如水般清澈的少女、落后闭塞却又拥有因未被破坏而一直保留着天然的边塞小城、歌声悠扬情谊绵绵的古老的求爱习俗,等等。

延续沈从文乡土文学创作却又另有风味的商州世界是贾平凹用心营造的理想世界,乡土文学在他笔下又创出了新的高度,贾平凹情感比较矛盾,惊喜商州的存在又担忧它的未来,他的文字中多了对灵魂的慰藉。州河和州山养育着繁衍生息几世几代的商州百姓,他们大俗特俗却又在危难时刻保持了世人眼中最崇高的品质,他们自私自利却又不求回报的为了自己心目中的道德规则奉献一切。不同于湘西水乡的清澈,可谓土乡的商州依然美得纯粹、美得自然。憨厚朴实的挑夫,热情好客的山民,芳香四溢的桃林、充满奇迹的山野,地物风俗一切的外观景象在不经意间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对于把乡土作为书写对象的文学样式,美丽的乡土地理风光已然符合了众人的审美要求。时代的不同让沈从文和贾平凹的创作基本观念产生了差别,对事物的不同思考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同。对乡土文学价值探索的不同方向使他们在审美追求中有着明显的时代差异和不同的民族情怀。

一、乡土情怀

战争时代的乡土文学是一种港湾,在寻找适合国民生活的一种生存形式。湘西世界的美好仅仅存在于沈从文的记忆中,经历过都市生活的沈从文,在写过《八骏图》一系列的描写都市人们的生活状态,目睹了人情的冷漠虚伪,人性的变质,沈从文找到了存在于乡村中的美好。沈从文对乡村的迷恋,与他的乡村情怀是息息相关的。《边城》的出世,可以说成是对湘西世界乡村文化的牧歌。山清水秀、白塔蓝天,最重要的是纯粹的心灵、暖暖的人情。在沈从文看来,当时的左翼文学太倾向革命性,政治意图太过明显,文学的自由和和谐被标语口号和宣传工具所掩盖。新感觉派文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当时都市的丑陋和繁华表现的淋漓尽致,舞厅、舞女、霓虹灯、高脚红酒杯之类的都市代表物以及一些肉欲金钱等的让人性变质的东西。在为人们寻找心灵净土、为自己寻找心灵慰藉的时候,同时也在为当代文学的自由性文艺性寻找发展的契机。在适当的时机,回望乡土,挖掘出了藏在山中的微暖人间。

进入当代的贾平凹,正处在寻根文学热潮的大浪下,面对着两种文化的碰撞,在城市和乡下的抉择中,贾平凹注目于他血浓于水似的乡下商州。对文学的探讨,让文学从事者开始回归古老的乡村世界。贾平凹回首故土商州,这个较为闭塞的地方,对文化的保留较为完整,原生态的环境和原始生命力拨动了贾平凹更加强烈的创作诉求。乡土文学从现代到了当代,并不是一个新的领域了,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领域。贾平凹从城市文化的包围中又回归到对乡土文化的探索,寻找文学的发源之地。乡土情结是作家对这一领域的整体的留恋。这是他与沈从文的共通之处。回首商州,土生土长的乡野村夫带着热情的面庞用笨拙的姿势做出欢迎外乡人的动作、泼辣豪爽的农家老妇用着俗词俚语表达出细腻温婉的关怀,在贾平凹的文学探寻中,感悟最深的是与沈从文湘西世界中一样动人的暖暖的人间关爱。

二、民族意识

乡土文学都是从地域出发,通过地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表现它的价值,而民族性与地域性不可分割。沈从文在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意识显而易见,他的出发点就是站在民族之上的。五四的文学热潮之后,外民族的文学、思想的侵入,在一点点的侵蚀着中国文学的民族独特性。在与世界文学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被其影响甚至是同化。乡村是比较少受外来影响的地方,湘西更是地处山林之中,文化的深厚地域感自然是挖掘民族性的良好着手点。沈从文从艺术性的角度出发,在探求文学的民族性上苦苦探求。就像哈代、左拉等拥有自己的文学小镇,湘西世界就是代表沈从文创作的成就。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问世之后,为民族文学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贾平凹的商州世界浓厚的地域色彩,细细琢磨后会发现这文字中处处蕴含着作家对文学民族价值的倾心研究。贾平凹意识到文学不断向前发展的恒久真理,也看到了隐藏在迷雾之中的本质,民族性是文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风云际会世事更变,在文学世界中对民族价值探索的坚守磐石不动。沿袭着这条发展脉络,沈从文对湘西的研究不只是地域自然风光,更着眼于湘西人的内在心理和性格养成的缘由,研究湘西人的独特存在感。同样贾平凹在此之余又放眼于地方人物的气质,看似百十个人物却大同小异,如果名字只是一个代号的话,那么这些人物多像是同一个人物的多个复制品,这种相似感类同性不能不引起作家的好奇,这是跟商州的地域独特性有关的,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是这一地方受到的根深蒂固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地方文化中渗入的民族气质是作家不容忽视的创作因素。沈从文和贾平凹这两位作家同样是乡土作家,尽管生存年代不同、创作的风格不同、根据的自然地域不同,但是却对民族文化价值的态度是一致的。在尊重中挖掘,在深入探索中张扬。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 边城[M]. 北京: 燕山出版社,2013.

[2] . 贾平凹乡土小说的家园意识[J]. 重庆社会科学,201305.

[3] 赵学勇. 人与文化:乡下人的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比较论[J].中国文学研究, 199403.

【作者简介】

张萌(1991—),汉族,山西侯马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文字与文学。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政经评论类刊物,由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

 

欢迎老作者、新朋友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孔)13379268759(张)

责任编辑:孔延莉 QQ511860427    41648008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