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贾平凹作品乡土情结的成因探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06-13 16:00:18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贾平凹作品乡土情结的成因探源

要:贾平凹是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其作品中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情结,这也是其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作品的美学特征之一。本文主要从乡下人意识、边缘人身份、秦文化的熏陶四个方面探源贾平凹作品乡土情结的成因。

关键词:贾平凹 乡土情结 成因

乡土情结是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精神纠缠。贾平凹作为一个寄寓都市的作家,仍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乡下人,都市的堕落令他痛苦,他只能深情的回望故乡,感受着乡土的亲切。对乡土无限眷恋的情结使得他创作了大量以商州山地为表现对象的乡土小说,如《浮躁》、《天狗》、《鸡窝洼的人家》、《商州》等。他曾这样深情的描写故乡: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它偏远,却并不荒凉,它瘠贫,但异常美丽……人民聪慧而不狡黠,风情纯朴绝不混沌。”[1]在贾平凹笔下,商州山地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是如此纯朴、高尚、仁厚,这是作家心中理想的乡土。所以,凡是读贾平凹的作品,我们都会为其中蕴含的浓郁的乡土情结所折服,这也是其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作品的美学特征之一。那是什么原因使得作家对乡土如此眷恋呢?本文主要从乡下人意识、边缘人身份、秦文化的熏陶四个方面探源贾平凹作品乡土情结的成因。

一、乡下人意识

对贾平凹这个乡土作家来说,童年经验是绝不可少的。他的童年、少年是在商州度过的,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故乡特有的文化氛围也深深的影响着他,成就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

贾平凹时常说自己是乡下人,一点也不忌讳自己的人性弱点,如卑下、丑陋、委琐等。他在《秦腔·后记》中写道:我是个农民,善良本分,又自私好强,能出大力,有了苦不对人说。我感激着故乡的水土,它使我如芦苇里的萤火虫,夜里自带了一盏小灯,如漫山遍野的棠棣花,鲜艳的颜色是自染的。但是,我又恨故乡,故乡的贫困使我的身体始终没有长开,红苕吃坏了我的胃。我终于在偶尔的机遇中离开了故乡……可后来,做起城里人了,我才发现,我的本性依旧是农民,如乌鸡一样,那是乌在骨头里的。”[2]

贾平凹的出生在丹凤县棣花镇,秀丽的山水,古朴的民风,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贾平凹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文革波及到他的家庭,先是父亲被批斗,后贾平凹离开学校返乡务农。家庭生活中,他排行老八,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他的身体发育比较迟缓,打架时常不占优势,即便是和比自己小的弟弟打架,也经常吃亏,所以性格趋向孤僻和内向。这可以从《商州初录·后记》中看到:社会反复无常的运动家庭的反应连锁的遭遇,构成了我是是非非、灾灾难难的童年、少年生活,培养了一颗羞涩的委屈的,甚至孤独的灵魂。上中学后过着更加孤僻、枯燥的生活。[3]所有这些经历,形成了他孤独、忧郁、自卑的性格特征,对贾平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贾平凹对生命原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童年生活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喧嚣的都市里这烙印化作深深的乡土情结,使他不断的回望故乡。

二、自卑情结影响

贾平凹属于情感型的性格,自卑情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家由乡村进入都市后,自卑与失落感成就了他的边缘人身份,使他对都市产生了蔑视与排斥。他既是城里人又是城外人,这种边缘人身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贾平凹离开了乡土,进入了城市,也就是进入西安后才开始创作,城市文化圈造就了他良好的艺术素养、科学的思辨能力。当他再回头审视精神故乡时,就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贾平凹从乡村来到都市,都市带给他的是巨大的陌生感和恐慌感,令他感到自卑。城市就好像一面镜子,显示出他的农民意识,进城后的他始终不能融入城市,找不到自己的根。贾平凹本来就孤独自卑,面对着城市的冷漠与先进的文明,他的自卑感更重了。面对城市的自卑心理一直流淌在贾平凹的血液里,一个乡下人转变为城市人的过程中受到了的心理挫折也笼罩在作家的思想意识中。对故乡的眷恋,成为贾平凹内心永远的情结,化为他笔下一篇篇抒写故乡的优美小说。贾平凹属于情感型的知识分子,城市中的生存使他的自卑感愈来愈强烈,进而产生极度的自尊,他要通过文学来证明自己,来征服城市,可以说文学也是他平静自己内心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其作品中对代表城市文明人物的厌恶了。

三、秦文化熏陶

商州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底蕴,是秦汉文学的所在地。战国时,秦楚就在商州展开了大战。商州群山环抱,南北相交,四面合围,形同骨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商州既受古朴的秦文化的熏陶,又受清丽的楚文化的影响。同时这种文化的混合性又使商州人的性格具有包容性。商州四面环山,偏远闭塞,虽然也受到现代西方文明的侵染,但变化很缓慢,使得商州人保持了较多的古朴品质。在新旧转型中,贾平凹用赤子情怀反观故乡,引发出内心的各样激情。

贾平凹乡土情结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与山文化关系密切。商州有着古朴的山石,这种质朴的品质也影响着商州人,使得与其长期打交道的商州人也变得坚韧、勤朴。贾平凹曾写道:慰藉我这颗灵魂安宁的,在其漫长的二十年里,是门前屋后那重重迭迭的山石,和山石之上的圆圆的明月。……山石和明月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在我舞笔弄墨挤在文学这个小道上后,它们又在左右了我的创作。”[4]

总之,贾平凹出生在乡村,长大后进入城市,他的身上带有清新、纯朴的烙印,一旦接触到瞬息万变的都市氛围,乡土情结又使他不融于都市,更不能认同丑陋、冷漠的生存方式,使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对乡村父老乡亲来说,他是见过世面的大人物,而对城里人来说他又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乡下人。贾平凹夹在两种文明之间,他常说自己是农民,作品也多表现乡土,基本上是乡土题材,但他的意识却不是农民意识。他是立足于高度来观察乡村的,试图从乡土文明中挖掘出理想的生存方式。贾平凹的创作与商州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好比沈从文与湘西、鲁迅与鲁镇、孙莉与白洋淀,商州成为贾平凹的另一种指称,可以说贾平凹成就了商州,使闭塞的商州名扬天下;商州也成全了贾平凹,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贾平凹对商州充满着眷恋,倾注着对人类文明前景的思考。他的作品饱含着对商州神奇地域风光的赞美,他相对于都市来说是边缘人,成为现代文明的抗拒者。乡土情结使他的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推动了乡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平凹,穆涛.平凹之路,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2]贾平凹.秦腔·后记.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560

[3]贾平凹.自传在乡间的十九年[A].世界华文散文精品贾平凹卷[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6201

[4]贾平凹.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J].钟山,19835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政经评论类刊物,由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

 

欢迎老作者、新朋友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孔)13379268759(张)

责任编辑:孔延莉 QQ511860427    41648008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