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浅析文艺复兴绘画光线的运用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08-01 15:02:33 作者:蔡佳琳 来源: 文字大小:[][][]

浅析文艺复兴绘画光线的运用

——再现“真实”之光

 

 

                    蔡佳琳(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1400

 

 

摘 要:“光”这一视觉元素的研究与运用,在西方绘画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同时期的绘画对于光的运用,在展示各时期绘画大师精湛技艺的同时,也在某层面上体现了其所处时代的精神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艺复兴;光线;科学;真实

本文将绘画中“光“的运用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从绘画中提取出来,通过对西方绘画发展过程中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们对光线运用的演变进行梳理与解读。并基于这层思考上,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将西方绘画中文艺复兴时期光线的运用对西方绘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梳理,为人们认识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审视角度。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结束教皇统治“黑暗一千年”,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文艺复兴的绘画亦被看作是由“神”转化为“人”的时代。人们的自我意识的苏醒,表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不但将创作题材从宗教内容扩大到现实生活,同时也将生活现实中的人物代入到宗教题材的人物角色中去。

安吉列科是最早把女性形象运用到圣母的神像中去的艺术家,而在此之前,圣母只是统治者借以麻痹群众的一个僵化且远不可及的神的符号。

    不仅如此,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亦不再止步于对个人精湛技艺的展示,他们较之先辈更为关注自然与真实,他们开始在科学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力图运用更科学的法则,在视觉上再现真实的自然。

这一时期,光影对形体的塑造,透视学与解剖学、几何学有了主要的发现。对光的运用建立了初步的光影表现体系,画家们研究发现,通过体现光照在物体上所产生的光影变化,可以实现从平面空间形象转向对真实空间的模仿,使画面成为一面反映自然的“镜子”,由此,西方绘画正式走上了再现真实自然的道路。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对光线运用杰出的艺术家。乔托被艺术史称颂为“引起一次真正艺术复兴的大师”。在乔托的代表作品《哀悼基督》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他只是巧妙的运用明暗的变化来处理画中人物的体积感,便使画面中产生了空间感,及视觉上带给观者的真实感,突破了以往中世纪绘画中简单的平涂,改变了观众以往的视觉观念。

他描绘了衣褶与脸部的明暗变化,使人物的身体产生立体感,画面中的人物便如浮雕般一个个从平面中突显出来,衣服上深深的衣褶及其阴影的变化,使人们心中产生了比以往更为真实的形象,亦改变了群众所惯有的视觉观念。我们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画面中的空间感,明暗对照法的出现,帮助西方绘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马萨乔在乔托的认知基础上,将技术又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笔下的人物在光线明暗的作用下,不仅突显出了立体效果,且出现了清晰的投影。画中场景亦比乔托处理得更具空间感,更自然。他通过研究透视学和解剖学将它们与光线对物体的作用,明暗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在绘画中,这在当时是前无古人的做法,对后世特别是现实主义画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作品《逐出失乐园》中,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光源较之前人更为明确且强烈,同时作者利用自身对人体解剖的理解,运用光线明暗效果将人物塑造得更为立体和真实。更值得一提的是,马萨乔不仅注意塑造物体身上的光影变化,还注意到了物体与环境之间所产生的投影,画面中亚当与夏娃的投影,被清晰的刻画了出来,这是较之乔托更为靠近“真实”的发现。马萨乔通过对亚当与夏娃痛苦的表情,极其剧情性的肢体语言,及强烈的明暗塑造,成功的诠释出画面人物悲剧性色彩。马萨乔对明暗造型法的运用,使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又往前迈进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皮耶罗,被美术史家贡布里称为“马萨乔的最伟大的继承者”,他和同时代的画家一样,热衷于对几何学、透视学等的研究,同时他还通过马萨乔的作品发现借助光线不仅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形体,对于营造空间的景深错觉有同样大的帮助,于是他在乔托与马萨乔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项新的贡献——处理光线。在《君士坦丁大帝之梦》中,皮耶罗将前面的士兵以一个重颜色背光的背部。面对观众,使光线集中在中间安睡的君坦丁大帝上去,再往后就又是一片背光的营帐了。他巧妙地利用光与阴影把空间分层次的隔开,使观者产生前景、中景、远景的景深错觉。这种手法所造成的效果不亚于透视法的作用,同时他还运用光线创造出更具想象空间的画面,营造了一个具神秘气息的夜晚。因此,皮取罗利用光线外理空间及氛围的手法,在绘画道路上又朝前迈了一步。

    达芬奇对光线的运用做了系统而科学的研究,他通过对光影形状、位置所占比例大小、浓淡及在不同物体表面上产生的光泽及反光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关注光影及明暗造型的意义并形成了一套在当时较为全面的绘画用光理论体系,为后世的画家垫定了理论基础。

不同于前人象征性,稍显刻意的光线运用,达芬奇将自然光引用到画面中来,所演绎出的光线自然且细腻,作品《最后的晚餐》便是对达芬奇这一创造性的运用做了最好的诠释。画面中所有的人都被笼罩在左上方的窗户射进来的光线中显得清晰明亮,这一运用既能突显主题,又能使光线自然柔和,不生硬刻板。与画面中其他人物所采用光线不同的犹太的脸却因为逆光而沉浸在阴影里,这种暗示性的表现手法使得达芬奇的作品较之前人作品既自然委婉,又主题鲜明突出。

《渐隐法》是达芬奇对绘画中光线运用的又一突出贡献。在作品《岩间圣母》中,作者对人物的边线做了虚实变化的处理,使其模糊化,仿佛将消失于阴影中,使画面人物线条柔和的同时,又充满了神秘的气氛。达芬奇对绘画用光多层面的探索成果体现了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也让后来的绘画形式有“理”可依,在西方绘画光线研究史上起着重要的承启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莉,《光在绘画中的效应》(《河西学院学报》第19卷第6 )2003

[2]E.H.贡布里希(英):《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3]张世月,《论西方古典绘画中的光》,载《装饰》200411

[4]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办。

中国知网收录网址: http://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q/CJFD/XISL?Year=&Issue=&Entry=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辑:孔延莉 QQ511860427    41648008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