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赵汝梅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10-30 16:00:23 作者:赵汝梅 来源: 文字大小:[][][]

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赵汝梅(邯郸市邯山区文化馆  河北邯郸  056001

摘 要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人,文化发展的成果也理应由人民群众共享。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一、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倡导文化工作进基层、进农村、进社区。三、发挥文化场馆作用。四、努力创作优秀文化产品。

关键词: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完善;倡导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让文化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惠及基层百姓,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工作着力点。实现这一基本任务,需要从多方面下功夫。

一、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给人民群众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环境

文化场所的完善会极大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极大地促进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内容,极大地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各种场馆建设,全面规划并抓紧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市一级,主要建设大型演出场所、音乐厅、博物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县一级,主要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或综合性文化中心;乡镇和城市社区,主要建设综合性、多功能文化站;行政村一级,主要建设文化活动室。

二、是大力倡导文化工作进基层、进农村、进社区

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就精辟阐述了文艺和群众、文艺和生活的关系,强调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要求“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要求也更为紧迫。党和政府以及宣传文化工作部门,应当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鼓励和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到基层群众中去,到生活实践中去。近些年来,“三下乡”、“心连心”、“走转改”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要继续坚持。同时,我们绝不能满足于临时性、阶段性、个别性的办法和举措,而要研究、制定推动文化工作进基层、进农村、进社区的长效机制,提倡和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宣传文化单位要有一些硬指标,建立相对固定的基层联系点,帮助建设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并把精神文化产品免费送到农村群众中去、送到城市社区居民中去。

还需要指出的是,倡导文化工作进基层、进农村、进社区,不是简单地凑几个人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就行,其中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由于电视的逐步普及,从总体上说,人民群众包括基层农民群众的文化欣赏水准有了很大提高,他们也希望看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听到大腕明星的演唱。因此,在推动文化下基层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位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

三、发挥文化场馆作用,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生活

各地区的文化场馆应该开展更多、更新、更好的文化娱乐项目,让群众在可挑选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喜欢,更能接受或是更能胜任的文艺形式。一是开展书法、绘画、舞蹈、唱歌、乐器等活动,并且配备有专业老师亲自任教,在一个安静、舒适的场地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精神世界的沉淀,释放思想的负累。二是参加人群中大多数为中年人,他们为家庭、事业劳累了半辈子,并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何种文化项目,针对这人群,要为他们量身定做,由专业老师挖掘他们的喜好、专长,再分派到相应的专业之中,使他们更快地感受到文化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愉悦。三是作为乡镇文化场馆设施和专业人员的配备都比较薄弱,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资金上的扶持,给专业人员充电,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上一级文化场馆,专业指导应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把对乡镇文化场馆专业人员的专业指导形成制度,分派到具有正、副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上,定期下到乡镇去指导,尽一切可能帮扶。只有这样,才能使乡镇文化场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四、是努力创作更多能满足各阶层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目前,我国精神文化产品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已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到2010年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新闻出版业的总规模也稳居世界前列。但人们也常常感叹,我们的精神文化产品既“多”又“缺”。多了为什么还缺?主要是缺少思想性、艺术性俱佳,能够真正叫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缺少能够适合基层人民群众欣赏水准的文学艺术作品。

现在,在电影、电视剧、戏曲等各类文艺作品数量猛增的情况下,反映基层人民群众生活、深受基层群众特别是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和青少年欢迎的文学艺术作品却明显感到缺乏,没有多少农民真正喜欢的电影、电视剧可看,反映工农兵群众生活题材的文艺作品也不多见。这一现象启示我们,要满足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必须加强对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指导与规划,大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创作一大批优秀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美术、杂技、曲艺等各方面的优秀作品,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去满足基层百姓的精神需求。让喜欢看书的有书可读,喜欢看戏的有戏可看,喜欢听音乐的有优美乐曲欣赏,喜欢看电影、电视剧的有大量影视佳作可看,喜欢扭秧歌的群众也有自娱自乐的场所,等等。各个艺术门类都有受众群体喜爱。城里人有条件欣赏高雅艺术的可以欣赏高雅艺术,基层群众也能有自己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有各种乐于参与的文化娱乐生活。

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根据地域的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及人文的特点也是不尽相同的,要保障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首先就要弄清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其次才能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增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之,文化建设所带来的知识的力量、精神的动力,将极大地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准,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孔延莉编辑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QQ511860427   1905822021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

栏目设置:

1资政论坛   2丝路聚焦(区域发展)     3哲学思想    4民主法治    5经济探讨   6金融财务    7经营管理    8人力资源    9和谐社会    10教育探索 11史海钩沉   12文化传播   13传媒广告  14图书档案   15艺术品鉴   16文物文博   17城市建设   18科学争鸣

中国知网收录网址:http://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q/CJFD/XISL?Year=&Issue=&Entry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