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中俄手势语对比研究 徐梅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11-25 09:19:01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中俄手势语对比研究

徐梅(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摘 要:手势语像各种语言一样是文化的象征,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不同语言、文化、时代背景下不同民族的某些心理特征。手势语和语言交际理论密切相关,受到交际情境、交际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特征等的影响。中俄两国的手势语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存在着共性与差异。

关键词:中俄手势语;特征和意义对比;文化差异

一、手势语简介

    手势语,俗称“哑语、手势”。它是手语的一种,是随着聋人的交际需要而产生,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1]以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表达思想,多半有上肢和身体的动作,来进行交际。

在古代,所有人类都处于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人们往往借助某些手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交际的目的,这些手部动作多是指示性手势,即自然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聋哑教育的重视,出现了具有语言特点的手势。在有声语言、文字产生的基础上,结合有声语言的手势语,就被称为人为手势。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的结合体就是手势语。

1.手势语的形成和发展

据研究显示,人类最开始的语言是手势的语言,而不是有声音的语言,随着手势的发展,声音的语言是在手势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远古时代,人们用手势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声音只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后来人们才慢慢地用声音来表达感情。手势语的综合性概括就是指在交际活动中不用有声语言表达, 而是借助手部(单手或双手)和手指运动来传递信息或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综合性语言。 [2]手势语在当今的社会交际中仍然起着重大作用,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常借助手势来表达意思。

  2.手势语的特点和作用

手势语是指一个人通过手势表达自己的思想。它比身势语的动作幅度要小,是体态语中动作变化最快且最多的,而且表达力非常丰富。人们在表达思想情感时,手势语有时会比语言本身表达的效果更有力量,然而,各个民族以及相同民族的不同群体之间,他们各自使用的手势语却有很大文化差异。在人们的交际中,如果不考虑这种文化差异而随便使用手势语,则会产生巨大的交际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矛盾。

手势语在文化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1)、替代作用。在古代没有产生语言的时候,人类就是以手势为主来表达情感,人类手部及手指的一举一动都有约定俗成的意义。2)、补充作用。有时有声语言是苍白无力的,这时手势语言可以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通过手势动作将有声语言形象化、生动化,来弥补有声语言表达的乏力和不足。3)、强调作用。强调有声语言信息中的特别之处。例如,在演讲过程中,演讲人在强调自己的观点时,也经常使用手势来提醒观众注意。4)、调节作用。人们在交谈时,轮流发言,往往都是借助手势来完成的。

二、中俄手势语对比

在沟通中,信息由语言构成,但同时总伴随着发送信息者说话的腔调、发言的时机等因素。特别是面对面交际时,还伴随着沟通者的手部动作等非语言行为。人类的信息传递如果只是言语的阐述,那么交际沟通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正是因为手势语(非语言行为)发挥了虽不能言传却能意会的微妙作用,使交际沟通变得生动有趣。人们使用手势语进行交流,也能反映出一个人在交际过程中的真实态度、心理活动以及他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 手势语,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第二表现方法,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中俄手势语的基本特征和意义对比

据心理学研究得知,这种无声的手势语言在两个人面对面的交际过程中所传达的信息量超过50%。手势语是国际的,不同语言的人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借助手势语能够进行交际。由于不通民族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各个民族有自己习惯的手势语,对和自己习惯不同的表达手势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在交际中,既要重视不同的生活环境所赋予的手势语的含义差异,又要警惕不同的文化约束下手势语的差异。

因此,在与俄罗斯人的交往中,了解中俄手势语中的差异,对中俄交往起到促进性的作用。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也有着相同之处,某些俄罗斯人的手势语和中国人的手势语在动作和意义上存在一致性。

1) тереть пальцами друг друга(用大拇指在食指和中指上摩擦),在中俄两国都表达“钱”的意义。

2Почесать в затылке(骚挠后脑勺),表示“为难、难办”。

3Битьударитьхлопатьпо рукам(两人相互击掌),表示“谈妥、商定、成交”。

中俄手势语有时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却传达着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例如:

1)在表达“吃”的含义时。由于俄罗斯民族的主要餐具是刀、叉和勺子,在该民族手势语的形成过程中约定俗成了俄罗斯人用手做“勺”状,表达“吃”的意义;而中国人使用的传统餐具是筷子,所以中国人采用两指做“筷子”状表达“吃”的意义。

2)在表达“对不起,抱歉”时。俄罗斯人通常是一手按胸并微微点头,通过这样的手势动作表达自己的歉意;而中国人往往是点头的同时伴以鞠躬,来表达抱歉之意。 [3]

中俄手势语如同各自的文字符号,都体现着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某些形式上相同或相似的手势语,所表达的含义却有很大差异。

比如,俄罗斯人的一些手势语,只是通过一只手的动作来完成的,而另一只手动作很小甚至不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手势语上:

    1мехать рукой(挥手)。俄罗斯人做这一手势时通常是掌心向外举起右手,自上而下地摆动手部,通过这个“挥手”的动作表达“再见、告别”之意;而中国人的这一手势动作则表达了“叫某人过来”之意。

    2проводить пальцем по щее(食指在喉咙处横着划)。俄罗斯人的这一手势语表示“吃饱”之意,指已经吃到了喉咙处,不能再吃了;而中国人则用该手势语表达“死亡”,具体有“自杀或者砍头”的含义。

    3щелкнуть пальцами(打榧子),该动作具体是大拇指和中指的指面有力而快速地摩擦而制造出的响声。俄罗斯人的这一动作表示“称赞、满意”或者讲话间断、谈话中忘了下文,边想边做的伴随动作;而中国人则将这一手势用在较随便的场合,年轻人与同辈人打招呼等等。

2.中俄手势语的文化差异

    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中,需要认真对待手势语这种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文化都是在该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代代相传而不断积淀下来的,这种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后天的习得形成了该民族共同的习惯。[4]

    在日常生活中,中俄民族的一些主要行为反映了其渴望通过手势及语言中的吉祥数字达到趋利避害目的的作用。例如,俄罗斯人在听到或说出了不吉利的言语时就会有这样的动作:把头转向左肩,连呸三下或在木头木制品上连敲三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厄运降临到自己身上。在中国“大拇指和小指伸展,其余手指握向手心”表示“6”,意味着凡事顺利。

中俄两国各民族的社会风俗,生活习惯在其各自的手势语中也有明显的反映。中国人是一个含蓄的民族,拥有的文化属于低接触式,因此,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大多只是点头及握手等简单的方式。而在俄罗斯,手势语则更加亲近一些,同性和异性间的人们有互相拥抱亲吻的习惯。

三、中俄手势语产生差异的原因

 手势语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中俄两国之间的沟通交往源远流长,无论是群众之间的交往还是政府之间的交流,无不借助手势语的力量来促进沟通。

比如,一位俄罗斯学者在中国的剧院看俄罗斯戏剧,有这样的舞台情景:年轻的部下拍着上级的肩膀问好;羞怯的青年突然抓着姑娘的肩膀倾吐爱慕之情。该舞台剧中的手势语是不得体的,主要是由于导演不了解俄罗斯民族的手势语含义而代之以本民族的手势习惯,这是不符合俄罗斯国情的。[5]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抓肩膀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俄罗斯下级向上级问好的方式应该是握手并微微弯曲身体;一般男士向爱慕的女士倾吐爱慕之情是以拥抱为主,而并非抓肩膀。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对手势语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了解和忽视这方面的差异,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由于文化差异,手势语在不同国家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其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起着口头语言无法代替的作用。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得知,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所获得的信息中,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只占到11%,而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则占到了85%。由此可见,手势语在人的交际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手势语和一个国家的语言是相互依存的,学习并了解手势语对于掌握跨国语言有很大帮助。6所以,不能忽视民族文化对手势语发展的影响以及文化环境差异赋予手势语的不同含义。

了解和合理的运用手势语在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俄两国人民只有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学习了解手势语在跨文化中的不同含义和不同表达方式,才能成功地借助手势语进行交际沟通。在与俄罗斯的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掌握作为符号象征的俄罗斯语言,而且要掌握俄罗斯民族常用手势动作及手势语的含义,这徉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杜芳.不同文化中的手势语对比[J].基础理论研讨,1998(3):50-53.

[2][]德额蒙德·葵望薪等著,裁文浆译.《手势语富》[M].天津: 疆花文艺凄舨社,2003.

[3]王冬竹.《论语言手段的语言功能》[M].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出版社,2005.

[4]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陈静,乔秀楠.《身势语与跨文化交际》[J].考试周刊,2001(6):230-232.

[6]王淑杰.语言学习中的中俄文化差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89-90.

作者简介:

徐梅(1981--)女,河南南阳人,汉族,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俄语教学法及俄语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