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石林撒尼人的音乐瑰宝---撒尼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和“撒尼大三弦舞” 周倩旎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11-29 16:24:16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石林撒尼人的音乐瑰宝---撒尼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和“撒尼大三弦舞

周倩旎(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石林县彝族撒尼支系的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和撒尼大三弦舞,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受中国法律保护的文化精品,石林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成立了“石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真做好石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延续,为弘扬石林民族文化,推动石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一、撒尼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

2006520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县彝族撒尼支系的一部著名的口传叙事长诗,是活在撒尼人心中的“我们民族的歌”,传唱于撒尼彝区的村村寨寨,已成为他们日常生产生活、婚丧礼节及风俗习惯的一部分。《阿诗玛》在撒尼人口头代代相传,除口头流传外,还有从古彝文抄本整理出的四十一个版本,《阿诗玛》汉文整理本发表后,在国外也受到重视,目前已有英、法、德、西班牙、俄、日、韩等多种语言版本在海外流传,引起了极大反响。相比而言,口头流传的《阿诗玛》篇幅较短,最长的五百来行,最短的十多行,情节简单或不完整。彝文记载的《阿诗玛》歌谣篇幅长,最长的达一千六百余行。无论是口传的《阿诗玛》还是从古彝文本整理出的汉文本《阿诗玛》,情节和人物形象基本是一致的.由《应该怎样唱呀?》《在阿着底地方》《天空闪出一朵花》《成长》《说媒》《抢亲》《盼望》《哥哥阿黑回来了》《马铃响来玉鸟唱》《比赛》《打虎》《射箭》《回声》组成,共十三章。

属于叙事诗的《阿诗玛》本该以朗诵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但实际上更多的时候,主要还是通过演唱来叙述情节。《阿诗玛》一般每句五言,与撒尼人的曲调相适应,它节奏齐整,抑扬顿挫,采用复沓环唱的形式,用大量排比句和层层递进的文学修辞手法连成音乐的循环往复,加深听者的记忆和理解。旋律DoMiSol三个音为骨干音,调式为宫调式和角调式两类,以真假声结合的方法,采用《勒咪》(喜调)、《格咪》(出嫁调)、《维尔古咪》(绣花调)、《族木咪》(老人调)、《朔咪》(悲调)、《尔咪》(哭调)、《召咪》(骂调)、《迎咪》(逗调)、《咪傲咪》(犁地调)、《羌资咪》(月琴调)等曲调,用撒尼语演唱。出于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演唱者可自由处理音乐节奏、力度,歌唱里有平静的叙述,有沉重的叹息,有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悲愤。它的节奏受演唱者内心感情的支配,许多字句就是吟诵出来的。演唱形式既可独唱,也可对唱,还可以一人领唱众人合唱,领唱者唱诗词内容,众人唱衬词。《阿诗玛》既可以清唱,也可以乐器伴唱;既可以采用演唱者一人自弹自唱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演唱者演唱,多名乐手乐器伴奏的形式,不拘一格。伴奏乐器有月琴、三胡、小三弦、笛子(小笛、中笛、闷笛)、口弦、树叶等,这些乐器可以单独伴奏,也可以用合奏的形式伴奏。

石林县西街口乡寨黑村毕摩毕华玉和尾则乡宜政村民间艺人王玉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二人用不同的方法演唱《阿诗玛》,毕华玉属毕摩调演唱法,王玉芳属民间调演唱法,二人是云南省首次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的民间艺人。

    二、撒尼大三弦舞

由云南省弥勒县和石林彝族自治县共同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彝族三弦舞”,于200867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弥勒县的三弦舞是“阿细跳月”,石林县的三弦舞是“撒尼大三弦舞”。

   “跳月”是生活在弥勒县和石林县的彝族阿细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和音乐。1946年前,撒尼人的舞蹈和音乐的节奏较为舒缓。19465月由西南联大部分师生组织,彝族青年毕恒光带领“圭山彝族舞蹈队”到昆明演出,其中,“阿细跳月”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热情、奔放的音乐征服了广大观众,演出大获成功。撒尼小伙子争相学习、模仿,“跳月”迅速在石林彝族各支系中流传开来。

彝族阿细人和撒尼人世代毗邻而居,地理位置便于双方交流,二者处于同一个文化区,在共同的劳作中,相互借鉴、学习彼此的文化和歌舞艺术,经过四十余年的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了当今各具特色的彝族三弦舞。

石林彝族撒尼大三弦舞是撒尼人从“阿细跳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表现其生产、生活及欢乐情绪的自娱自乐性集体舞蹈,情绪欢快、热烈,基本步伐是三步一踢脚,撒尼人称“三步乐”,5/4拍子,男子身背大三弦跟随笛子的曲调,自弹自跳,女子在大三弦的伴奏下徒手舞蹈或拍掌起舞。男女面对面相向起舞,可列成排,可围成圈,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大三弦舞节奏明快,粗犷豪放,欢腾激越,每逢“火把节”,人们燃起篝火、点上火把,围着篝火弹响大三弦载歌载舞,纵情欢歌。现今,撒尼大三弦舞经常在舞台上表演。

撒尼大三弦舞音乐结构由乐句组成,为单乐句的变化反复,旋律循环往复地进行,情绪欢快、明朗、热情、饱满。其独特的内在节奏提供了乐曲不断发展的动力,音乐反复循环进行充满动感与生命力,听来不会有雷同乏味的感觉。它可以从任一乐句开始,也可以在任一乐句结束,非常适合即兴式的大三弦舞蹈。旋律由“domisol”三个骨干音在不同音区上组织、发展而成。这三个音是大调式的主音,中音和属音,它们构成大调式的主三和弦。音乐的节拍是5/4拍,由34拍与24拍子混合而成,34拍较24拍要舒展、柔美、律动感强,24拍则显得短促、坚定、平稳,两种不同风格的节奏组合在一起,柔与刚、长与短、动与静形成对比。在三拍子里,第二、三拍形成切分节奏,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感,要求音乐进行得到解决。紧接着的二拍子进行,使旋律归于平稳,而二拍子的两个后半拍节奏充满弹性和力量,与三拍子的切分音形成对比,两个八分休止符增加了音乐的律动感。这样,三拍子与二拍子并置,音乐进行产生了多种对比和矛盾,从而获得发展的动力,使单乐句的曲调得以源源不断地进行。  

撒尼大三弦舞主要的伴奏乐器是笛子和大三弦,笛子有小笛(高音笛)和大笛(低音笛),小笛吹奏旋律,大笛吹奏和声,边吹边跳, 笛声清脆、跳跃、穿透力强,起领舞的作用。大三弦的定音是“c-g-C”,弹奏和音、低音,不能弹奏快速的乐句和复杂的旋律,担任节奏性伴奏,在旋律休止的地方填充节奏。大三弦发出的声音浑厚响亮,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每逢“火把节”,数千人欢聚在一起,由几把、几十把、甚至数百把大三弦同时弹奏而行成的声音的洪流,和着清脆、高亢的笛声,加上难以计数的三胡、月琴的欢奏,随着狂放的大三弦舞,撒尼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热情奔放的性格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石林彝族撒尼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撒尼族群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它是撒尼人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具体体现。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现代文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延莉编辑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