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舞蹈学专业少数民族代表性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以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民族舞传承方向为例 程玉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6-11-29 16:24:54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舞蹈学专业少数民族代表性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以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民族舞传承方向为例

              程玉(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 要:本文采用了实地调查,采访记录的方式对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进行整合,加以修改的方式方法将当地民族民间舞蹈运用在课堂上。并依照改革与创新、传承与保护的方式方法,以“因材施教”的理念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舞蹈。以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对这一特殊地域的民族舞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民间舞蹈;改革;传承

云南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一个省份。云南省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州相连,北部与四川省紧倚,西北与藏族自治区毗邻,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紧靠老挝、越南两国。国界线长达4061千米,全省山区和半山区占94%。这里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水族、德昂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种民族为云南省所独有。

目前,云南省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还有29个民族自治县,163个民族乡。

云南省作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呈现出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地理原因及社会原因,云南一些少数民族的歌舞还不能被广大群众所了解,还保留了较为原始的舞蹈风格,这些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是舞蹈界的瑰宝,是人类民族文化的一大宝藏。

一、开设民族舞传承班的重要性

从字面意义上可以将民族舞传承班简易的理解为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班级。本校于2011年正式开设了这一班级。民族舞传承班的开设不仅响应了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更是从本省实际出发进行的对少数民族歌舞的认识与抢救。少数民族的舞蹈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动力、精神依托、是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文化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具有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对于民族舞传承班学生的培养,不仅要培养他们对少数民族的认知、舞蹈的原生性和活态性,更注重的是培养他们对极少数民族舞蹈保护的自发性和使命感。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迅猛而来,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现实环境中,民族舞蹈的发展正在面临着巨大地冲击,而且一些地区的民族舞蹈呈现出民族属性渐渐淡化的迹象,这应该引起民族舞蹈艺术工作者的高度警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强以及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入,使少数民族舞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冷落。

近年来,少数民族舞蹈的民族属性淡化,引起了我国民间艺术工作者的警觉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行动。由此也取得了一些在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上的重大成果,而开设民族舞传承班也是一种保护和加强民族认知度的手段之一。

二、改变以往舞蹈学民族民间课程的教学模式成因

舞蹈学专业的开设注重的是舞蹈教师的培养,是研究舞蹈教育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各类合格的舞蹈工作者和舞蹈教师。使舞蹈教育法、组合编创法与民族民间舞蹈融合,是为了让学生在面向社会群体更好的做舞蹈的领路人,让初学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及其风格特色。虽然民族舞传承班归属于舞蹈学系中,但他们在今后的走向与舞蹈学专业的同学有较大的差异,传承班是传播和发扬民族民间舞蹈的媒介,通过他们来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和内涵,激发群众的保护意识,开辟和发展被人们遗忘的少数民族舞蹈,让更多的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保留和延续,使得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他们起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仅将原始的文化保留,还要讲原始的舞蹈带到更多人的面前,使大家去了解和发掘。因为这样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教学风格和理念与舞蹈学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因此在课堂的教授上要从根本出发,改变原先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将他们的优势发挥出来,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以后面向社会的走向,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更准确的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让学习偏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专业的同学,去了解一些没有被舞台化,没有被学院化的舞蹈,以及自身比较了解的民族舞蹈,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及其发展方向都有一定的帮助和认知。

三、生源的局限性及特殊性

自从开设了这个班级以来,我校所招生的范围为云南本土生源并且多为普高生。

普高生的优势在于:相比较艺校生,普高生的文化素养高,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写作能力极强以及对知识领域的范围认知更加全面和完善,在做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会更好地将理论的知识和专业的要求完美的结合。普高生的劣势在于:舞蹈的基础不能与小中专艺校生相比较,基本功和接受舞蹈肢体表现较为薄弱,在接受舞蹈方面的教学会比艺校生来的慢一些,这使得在课堂上很难进行一些高难度动作,对于舞台的表现力不能够张弛有度。

面对这样的群体,在教学的内容及其方式方法上要做出调整,不能照搬以往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去弥补他们自身的不足且发扬他们自身的长处。

四、从组合性舞蹈到原生性舞蹈

根据学院的要求,传承班的学生要经过两年半学院风格组合性舞蹈的学习,而在余下的一年半中将没有一定的教材和模式来给传承班的同学学习。这就使得教师要牢牢把握住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其自身的风格特征来创新和改编以往的学院教学的模式和风格,要重新的制定和规划出一条适合他们的道路,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点。本着传承的目的和教学理念,抛开了以往的学术风格,将一些没有被纳入教学范围、没有被开化、没有被充分挖掘出的民族舞蹈进行学习,而这一学习模式受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教材的匮乏,在这样的情况就迫使学生和老师要前去民族区域的第一线来掌握和挖掘少数民族舞蹈,再将这些舞蹈在不改变他的原生性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小的改动,使得能在舞台上得到更好地呈现。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将原生的舞蹈在确保原汁原味的同时融入进舞台中,这是我们作为传承班的老师在今后必须严谨对待的一个问题。

五、改革与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传承班的同学亲自到当地去学习了解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这不仅能够让他们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知自身身处的地方少数民族舞蹈,也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方向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在紧扣着他们所学的专业和舞蹈学院的办学宗旨下,我对他们进行的教学方式做了一些改变。

在给他们讲解和学习了一些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原生态舞蹈后,我运用了舞蹈编创法及组合编创法,对这些采集来的较为原生态的舞蹈在没有改变它自身的本质下进行舞台化的整合和改编。

相比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来说,一些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并没有得到系统化、完整性的训练,很少作为示范课程来进行课堂的训练。在结合了组合编创的方法下,将收集来的各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舞蹈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创作,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其基本的动律以及舞蹈动作,还要让同学们充分的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舞蹈的主要来源,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如何将收集来的舞蹈整理和改编成一个具有舞台性,表演性的组合或者小剧目。在上课时我也抛弃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舞教班和表演班,而是先让他们把自己收集来的舞蹈进行一个系统的讲解,在了解了该舞的演出形式下再教授舞蹈的基本动律和舞姿,在授课的过程中先还原了原生态的形式,让他们充分的了解并感受其气氛的条件下,再将舞蹈动作进行舞台化的细扣,做到整齐规范统一。

在组合中摒弃了当地的舞蹈形式,除去了自由随性的民间艺人舞蹈的特点,而是将这些动作重新整理归纳,按照舞蹈编创的方法将这些舞蹈改编成组合性的小剧目。运用了调度、排列、层次及其情感的变化,让舞蹈加上故事性的情节,更能体现出舞蹈的特色。

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让学生了解了自身所学的专业特色以及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少数民族歌舞的魅力,对那些没有被学校纳入舞蹈单元的少数民族歌舞有一个思想上和肢体上的认知,让他们更好的去了解传承和保护的意义。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前提性的引导,也让他们对于即将濒临的舞蹈文化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对于学习传承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起一般的传统性的教学更符合他们自身的需求,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更多实质性的东西。

在运用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下,我觉得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也使他们结合了所学理论专业的知识,让他们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了一次,也是对他们学习理论专业上的实践性体验,也使他们在民间歌舞的研究和学习中有了一个质的飞越。

六、结语

在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这一大环境下,我们所做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要想使得少数民族舞蹈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在今后的日子我们还要不断的讨论研究,不断的去学习归纳,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将那些逐渐被人们遗忘,被时代摒弃的舞蹈得以保存和发扬,只有我们同心协力,才能将这些民族的瑰宝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在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上还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吸纳更多人的意见和方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我们少数民族的舞蹈有更多的人去了解,让我们的少数民族舞蹈走出云南,走出中国!

 

参考文献:

[1]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2]石裕祖著:《云南民族舞蹈史》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