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探究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中国元素与美式价值观的融合 杜盈俊 孙雯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22 11:12:19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课题项目:本文为常熟理工学院2016年大学生创新项目科研成果;项目编号:147

探究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中国元素与美式价值观的融合

杜盈俊 孙雯(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常熟  215500

要:好莱坞电影本质上是美式价值观的一种外现形式。近年来,好莱坞为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制作了一批独具中国特色的电影。2008年美国梦工厂推出的《功夫熊猫》系列无论在北美还是东南亚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片以国宝熊猫为主角,布景、饮食、人物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本文将分析《功夫熊猫》系列中所用中国元素,探索其成功原因,并进一步反思中国电影至今未能成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根本因素,找到中西文化成功融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美式价值观

一、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尝试

中国元素指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风俗习惯等,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之出现的新名词。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中国文化也成为了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并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元素也有许多展现的形式。电影文化输出就是其中重要且直接的一种展现形式。

近年来,为拓展中国市场,在好莱坞大片中生硬地加入些许中国元素,并在宣传过程中将其无限放大以吸引中国票房已成为惯用手法。这些中国元素生拉硬拽,甚至是消极负面的,无法给外国观众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国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充分体现以《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两部为代表。2004年出品的《花木兰》可谓好莱坞电影纯中国元素的小试牛刀。然而,这一中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故事不仅在大洋彼岸遭遇了水土不服,在中国同样遭遇了票房滑铁卢。其原因可归结为三点:第一、木兰从军取自中国民间乐府诗《木兰辞》,西方观众对此不熟悉。第二、女性代父从军在中国古代既是孝道的体现,又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女权主义的抗争。封建王朝男尊女卑的背景对于提倡男女平等的西方观众而言是陌生而无法产生共鸣的。第三、电影中对木兰形象过于西化的刻画和好莱坞式的幽默使得这部电影显得不伦不类,不被中国观众所接受。因此,《花木兰》虽大胆尝试,却无法成为好莱坞电影中西元素完美结合的代表。而之后2008 年美国梦工厂与派拉蒙合作的以国宝熊猫和中国武术为核心元素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系列,则是近年来好莱坞大片中为数不多的中国元素与美式价值观无缝对接的成功案例,因而在北美和中国票房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绩。 《功夫熊猫》具有浓厚的中国底蕴,宣扬的却是美式价值观。只看梦工厂把毫无权属争议的中国元素功夫熊猫直接构成片名时,即告示了这是一部正宗中国味的影片。不论是题材选取、故事背景还是画面色彩,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但从主人公阿宝的思维方式,行为选择这些方面,体现的都是美式英雄主义价值观。中国元素与美式价值观之结合毫无违和感,堪称经典。

自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登顶奥斯卡让西方惊艳之后,中国电影再无成功冲奥大作。通过分析《功夫熊猫》的成功,可以为中国电影在征服好莱坞及西方观众的漫长道路上如何克服水土不服、用力过度,恰到好处地进行中国文化宣导,宣扬中国特色价值观提供范本,进而寻求中国电影走向国际、让西方观众倾听中国声音的可行性。

二、《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

《功夫熊猫》系列中主要涉及以下几类中国元素:

首先是人物的选取,主角是一只憨厚笨拙的熊猫。众所周知,熊猫不仅是国宝,近年来更是作为中国形象大使肩负起了中西文化交流使命,被称之为熊猫外交。其憨态可掬的形象早已深入各国人民心中,成为了全世界的宝贝。

其次是中国功夫,好莱坞电影并没有为突出西方文化而使主人公阿宝以西方格斗术出场,相反,导演将灵活的中国武术与笨拙的大熊猫巧妙地联合在一起,这样原汁原味的中国功夫一下子就减轻了中国观众的排异心理。电影中穿插了不少中国功夫,如影片中有灭蜡烛这类动作,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气功。龙、蛇、虎、豹、鹤为中国洪拳中的五行拳。阿宝最后以柔克刚赢了太郎也显示了中国武术的真谛,以慢化快,以柔克刚。

再者影片中的人物语言带有中国式的哲理,如乌龟大师对浣熊师傅说:我不能强迫这颗桃树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我只能等它成熟。是在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皆有生长规律,无法强硬改变,却可耐心等待,培养,使其变得更为优秀,切勿揠苗助长,有欲速则不达的哲理意味。另外,浣熊师傅在影片结尾时说的那些话也颇具意蕴:你就是神龙勇士,你给这个山谷带来了平和我还没有死,我只是在享受平和,这道出了中国功夫的真谛——中国功夫不为克敌制胜,也不为称霸,其追求的是平静和谐,而这也是中国人及当代社会所向往与追求的状态。这些台词在书写上都运用了中国式的表达方式,含蓄却深沉。

而后是在背景,饮食,工艺等方面。《功夫熊猫》中展现的是中国古法的水墨画风格,山清水秀的和平谷有点类似中国的世外桃源。影片中的汉字,传统手推车的构造设计,针灸等传统国粹的出现,都值得称赞。还有建筑的复古,红墙绿瓦,鲜明的视觉冲突,弯弯翘起的屋檐如飞鸟展开翅膀,傲然俯视世间万物,以及电影人物的服饰饮食等等都体现着悠久的中国韵味。影片的还有一大亮点是对中文发音的保留,比如功夫师傅乌龟太郎豆腐等等。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的保留是这部影片的亮点。

    还有影片开头阿宝的梦境,这借鉴了中国传统壁画的配色,运用了暖色调,给人以温馨亲切的感受。 中国人视明黄,赭色为中国传统颜色,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功夫熊猫》成功运用这些传统色彩,营造出一个色彩浓厚,温馨和谐的和平谷。

    最后,除了熊猫以外,影片中其余的动物形象也源自中国神话和成语故事。和平谷中的居民有猪和兔子,猪在中国文化中表示生活安逸富足,而兔子代表善良的品质。每个和平谷中的动物居民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三、从《功夫熊猫》系列看中国形象推广存在的困难

目前电影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和中国形象的正面推广存在诸多困难,究其根源,有两大因素:一是文化营销;二是教育模式的僵化导致中国优秀电影人青黄不接。

在文化营销方面,贾义婷曾在《功夫熊猫》营销策略及启示中提出中国现在的电影市场影视出口规模发展不一,贸易逆差拉大。我国的影视作品发展强势,但对国际市场影响力弱。造成现在这种僵局的,一是我国影视作品缺少内涵,无厘头搞笑片占据了中国的电影市场。随着《泰囧》、《煎饼侠》这一类影片的走红,总体观众年龄趋向年轻化,但中国还没拍摄出真正具有创新元素与民族传统融合的影片,总体国际影响力较弱。虽有如《大鱼海棠》等国产动画电影的尝试,但总体情节落入俗套,口碑欠佳。中国的影片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是不会被西方世界所接受的。在笔者看来,可以选取西方人所钟爱的题材,降低其排异感,然后慢慢融入中国元素,整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更主要的是要创新。主角必须中国原创,体现中国价值观,即使所有配角都是西方人物,主角有其独特的韵味,既不显得突兀,也不会湮灭在其中,这需要我们整个电影市场的反思与努力。再者国内影视投资商更关注国内市场,不注重营销推广。中国如李小龙、成龙一样的国际巨星太少,且角色单一,基本以中国武术为主,难以对西方世界形成强烈的影响。华人演员走入国际的少,华人作品能在西方世界具有强烈共鸣的更少。另外,中国历史悠久,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很多作品被简单译成英文。缺少了文化输入,外国人很难理解电影内容,常常觉得中国导演的思维匪夷所思。西方影评人对于中国电影通常无法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也加大了中国电影营销推广的困难。因此故事情节有趣,语言表达清晰简单,融合西方元素,保持中国价值观的作品是中国电影走入国际的关键。

除此之外,中国教育模式的僵化导致了优秀新生代电影人的青黄不接。学校教育一切都有标准答案,非对即错。国人在思想和想象力都渐趋成熟的重要阶段被束缚和被模式化。因此近年来中国电影趋向两极化,或一味弘扬主旋律毫无特色,或一味迎合好莱坞作品不伦不类,从2003年的武打美轮美奂而内容空洞的《英雄》到2005年让人匪夷所思的《无极》,从弘扬主旋律却无法让西方观众产生共鸣的《金陵十二钗》到2016年温馨正能量却格局过小的《滚蛋吧!肿瘤君》,纵观近年我国选送的冲击奥斯卡影片不难看出,中国导演坚持在为中国电影冲出亚洲而努力摸索。然而,这些在国内大热的影片或太中国,或太西方,或过度模仿,或过度煽情,似乎总是因把握不好度以及没有深度而客死他乡。就改编剧本而言,缺少把民族文化与世界接轨的好作品,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仅仅符合中国价值观,不为世界所及接受的剧本情节又怎是好剧本。就《功夫熊猫》为例,美国编剧大胆的把笨拙的熊猫和灵活的中国武术融合在一起,熊猫的拙和功夫的活形成的巨大对比也是这部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编剧被僵化的思维所限制,难以出新。陷入这样的僵局,从文化专家到基层教师都需要反省。中国想要有为世界所接纳的民族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反省自身,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忘为想象力、创造力松绑。

四、结语

   《功夫熊猫》系列影片的成功不仅让中国电影人看到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希望,更多的是感悟与反思。飞速发展的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社会上拥有越来越多的的话语权,中国的文化输出势必紧随其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成功的美式文化输出,保留自己独有的中国特色的输出模式,并使两者自然融合是当代中国电影人需要不断研究与改进的。  

 

参考文献:

[1]董国文.文化视野下的《功夫熊猫》[J].电影文学, 2008.No.471(18):30-30

[2]吕晓琳.构筑想象中的共同体——论《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认同[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11):158-160

[3]沈梅.《功夫熊猫》猛吹中国风[J].科学之友.2008(10):86-86

[4]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24-26

作者简介:

杜盈俊(1984--)女,江苏常熟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孙雯(1995--)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2015级英语师范专业学生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