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白的求仙访道活动与其游仙诗 王瑶 姚玮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22 11:13:56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李白的求仙访道活动与其游仙诗

王瑶 姚玮(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西安  710130

摘 要本文从李白求仙访道的经历出发,研究他与道教之间的关系,中间包含了游仙诗的部分,最终落脚到求仙访道的根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李白的求仙访道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求仕手段、精神寄托、人生追求的混合体,从促使其在天地间畅游而忘却尘世间的黑暗与烦恼。

关键词:李白;求仙访道;游仙诗

本文通过对李白诗歌和关于李白的学术著作的研究,分析李白在求仙访道的经历,分析李白游仙诗的思想内涵与感情表达。探寻其求仙访道的缘由以及建功立业与求仙访道的关系,深入研究其游仙诗的不同风貌把握其求仙访道的实质。

一、李白求仙访道的经历

1.蜀中学道,树立道教情怀

李白与道教最早的渊源见于之后所写的《上安州长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六甲是指: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等道教专有的术数技艺和修炼的符箓功法。初唐盛唐都特别流行。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得出五岁的六甲教育只能是道教的入门教育,启迪他内心深处的道教因子。正式的接触道教是在其《感兴八首》其四)中自述:“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笛吟松风,泛瑟窥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响向蓬阙。”即十五岁就开始了他的神仙漫游仙境的生活,接着此后的一生都在漫游中度过且从不停歇。

2.出蜀漫游中,学道于嵩山

开元十三年(725),二十五岁的李白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雄心抱负,一心想要寻找赏识他的伯乐,至此开始了他的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旅,经巴渝,出三峡,抵江陵,没有遇到伯乐,却与著名的道教大师司马承祯相识,表示想要和他神游八表。“仙风道骨”这四个字完美的诠释出李白的仙家形象,已融入到肌骨当中,至此李白的神仙意识已经有所加深,其游仙访道的实践也在不断的拓展。

    开元二十一年,李白东游梁宋,访道嵩山,与蜀中道友元丹丘憩隐颖阳山居。 在此之前,元丹丘有约李白相隐嵩山,李白有《以诗代书答元丹丘》以示同意。[2]来到嵩山,李白对这个山青水秀的道教之地颇为满意,再加上元丹丘决非一般的道士,而是一个有神仙风姿的人物。李白此时的游仙热情空前高涨。

3.赐金还山后,在齐州加入道籍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秋末、冬初,元丹丘向道门至友持盈法师(玉真)陈述了李白的情况,持盈法师便郑重向其兄玄宗皇帝,奏报了李白的优良行迹。于是,玄宗即下诏召李白入京。入宫后,供奉翰林。次年春天,在牡丹花开季节,他完成了名动朝野的大作《清平调词》三首,获得了玄宗和杨贵妃的青睐。第三年的春天,李白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上疏玄宗,请求还山。天宝三年,李白到齐州(今山东历城)紫极宫请道士高如贵授道箓,成了道门一位真正的道士。[3]这也算圆了李白多年向道、学道的仙道梦。

二、李白求仙访道的缘由

1.李白与道教的渊源与道教对他的影响

李白的求仙访道是其特定历史环境之下的必然产物,前面已有所提及。即唐代崇道尚道的社会风气,这里不再谈及。但其谪仙意识确是与生俱来的。最早则有李白的身世之说中的太白金星入梦说。[4]李白字太白,在天空星宿中太白星即金星据李白叔族李阳冰《草堂集序》载:“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与李白同时稍后的文人范传正在《李白新墓碑并序》中亦说:“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两者都力证了李白一出生就带有神仙色彩,被认为是太白金星下凡。他也认为自己是暂落凡尘的仙人,凡人之躯最多只能腾起,而他却在这天地之间飞跃,更是任意遨游于蓬瀛九天之外。魂思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2.求仙访道与李白的政治情怀及创作

被诏长安前,李白的求仙访道作为建功立业的辅助手段,具有强烈的主观激进主义色彩,即在大多首诗中都饱含着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且在诗中总是营造出一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孤勇,更不向恶势力低头,全力以赴的去实现心中伟大的抱负。诗人在饱览山色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视觉感官享受,在视觉的冲击下,则达到情感的共鸣。李白的漫游却是屹立于山水之中,神游于八荒之外,与神仙交游;赐金还山之后李白的求仙访道与游仙诗则都带有了更多的消极避世之感。但是政治上的失意对于诗人来说并非坏事,相反促成了李白后期创作的辉煌。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则更多的表达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之感。在诗人气势奔放的诗风下,其游仙诗则更具感染力。在其《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将天姥山的巍峨挺拔写的淋漓尽致,天姥山横空而起,仿佛与天相连。那气势超过了五岳,掩盖了赤城。

三、李白的建功立业与其求仙访道

1.李白的求仙访道与建功立业的矛盾统一关系

求仙访道与建功立业作为人生的不同选择,本身就是矛盾的。而在李白这里他却把求仙访道与建功立业同时作为人生的两大追求,只是分属于不同层面罢了。供奉翰林之前,他一直都在压抑自己的精神层面,将求仕作为他生活的重心,更是用求仙访道的方式达到他建功立业的目的。游仙访道与他更是偏向于一种生活上的乐趣,使得他在抑郁不得志之时寄情山水,获得生命的力量重新起航,从而继续奔赴他建功立业之旅。

李白所处的盛唐,求仙访道在上层社会蔚然成风,道教人士地位极高,游仙与从政可以并不悖行。对于李白来说求仙访道于他有两方面的作用。(1)作为建功立业的辅助手段。李白一生热衷于政治,却始终不考科举,不求小官,而是期望以谋臣策士的身份出仕。(2)游仙访道能满足其精神享受,使得他在屡次碰壁中而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对功名利禄的追寻。再者作为抒发内心愁苦愤懑的方式,从而使李白沉浸在山水的雄奇秀丽不能自拔,忘却政治上的怀才不遇跟忧苦愁愤。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游仙访道与建功立业发生抵牾之时,李白仍旧选择的是后者。

2.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李白的诗歌创作

李白作为浪漫主义代表,其诗风豪放而又飘逸,在其政治诗、山水诗、怀古诗、游仙诗等皆有体现。在其游仙诗中,诗人从浪漫而又丰富的想象入手,采用极其夸张、比喻、拟人、用典等手段,幻化出一座座精美绝伦的仙宇琼阁,使人身临其境。李白在这梦幻的神仙世界里,已完全的忘掉了自己。此李白非彼李白,俨然已成为神仙世界的一员了。仙境的纯洁美好与自由使人产生了浓浓的眷恋感,他不愿从梦中醒来,更不愿回到那肮脏凶残凄惨的人间地狱中去。仙境之所以如此美好是因为它已升华为人间至善至美至真的境地。

四、李白游仙诗的三种不同形态与精神境界

1.李白游仙诗的的三种不同形态-梦境、幻境、仙境

在李白的游仙诗中呈现最多的便是梦境、幻境、仙境三种形态。[4]梦境是梦中经历的情境,比喻虚构的美妙境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它不同于一般的游仙诗。诗人感慨深沉,抗议激烈,但却并非真正的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缥缈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唱出怀才不遇的心声。幻境是虚幻神异的境况,是在幻想或梦境中达到理想世界。如《古风十九》。作者由实景入幻皆是用想象的手段,莲花山之美自然也萦绕出纤纤素手的天仙,邀我登云台。仙境是至善至美的象征,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人将庐山之美转换成心中的意境在上升到极致美的仙境,其间的美好只能在意识中体味。

2.李白游仙诗的三种不同的精神世界-奇幻境界、超人境界、情感境界

李白的游仙诗所营造出来的神仙世界是在漫游的基础上加以对山水的奇幻化和凝刻人间色彩共同形成的,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奇幻世界、超人境界、情感境界。[5]奇幻之处在于将山水幻化,将自然山水与神仙之山水浑然一体,彼此交融,更给人以真中寓幻、幻中见真、忽幻忽真、亦真亦幻的审美感受。超人境界则是塑造出超凡脱俗的长生不老的神仙形象,更是李白追求的楷模的终极目标。在其游仙诗中,神女、王母、神仙坐骑、嫦娥等神仙形象居多。情感境界是其对生命的一个表达,更是其情感升华的制高点。在其游仙诗中总是呈现出对神仙世界的忘我陶醉,使得我们清楚地看到李白对美好的理想世界是如此的向往,以至于他一生都在求仙访道的旅途中。这三种境界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完善,共同构建李白诗歌中独特的神仙世界。

 

注释:

[1]出自刘小勤的《从李白的道教情节说起》

[2]出自赵荥《李白学道洛阳嵩山考》

[3]出自罗宗强《李白的神仙道教信仰》

[4]出自王丹林《论李白游仙诗》

[5]出自王友胜《李白游仙访道的思想契机》

参考文献

[1]罗宗强.李白的神仙道教信仰中国李白研究[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2]薛天纬.道教于李白之精神自由中国李白研究[M].原载于出岫集

[3]余虹.从道教文化的视角看李白诗歌的审美特质[M].中华文化论增.2015

[4]赵荥.李白学道洛阳嵩山考中国道教[J].20036

[5]居忠诚.李白游仙世界之形态、模式及审美意义[J].毕节学院学报.2013,12(31)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