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浅析注子造型的风格特点——以唐宋时期为例 于濛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22 11:25:4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浅析注子造型的风格特点——以唐宋时期为例

于濛(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摘 要:饮酒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美酒与美器的搭配始终是人们追求的完美体验。注子作为斟酒器,其精美的造型和实用价值一直沿用至今。从注子的兴起到发展,其造型上的变化因素与当时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等都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注子造型的发展和变化为脉络,以唐宋时期的造型为研究,探索其在演变的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和造型风格特点。

关键词:注子;唐宋时期;造型变化;风格特点

一、注子造型的兴起与发展

注子,是古时一种斟酒器皿,又称酒注。“其形如罂”,这里所说的“罂”又作“罃”,造型为大腹小口。作为斟酒器具,罂的使用很难把握斟酒量,又易洒溅。经过不断发展,鸡首壶(羊首壶)具有了注子的作用,为方便酒液倾倒,通常鸡首的位置在盘口以下,壶身造型出现便于手握的柄,这样的设计极大改善了罂的问题。

唐代注子相比于鸡首壶口部虽然较大,但逐渐减弱鸡首壶的盘口造型,较短的颈部促使把手安置于颈肩之间,而鸡首壶则多在口与肩的位置。与鸡首壶相同之处在于有的注子在腰部配系,便于穿绳提拿。直到唐代中期,注子的使用与生产已超越鸡首壶,此时注子造型为短嘴曲柄。如浙江绍兴出土的越窑青瓷注子,其嘴部还是略低于口部。晚唐时期,注子造型逐渐加高,嘴与柄随之加长,变的更加实用舒适,更突显轻盈娟秀。

宋元明时期更加完善注子的造型,宋代注子多配与注碗成套出现,形制也有所变化。如四川彭州出土的带莲盖注子温碗两副,口直,折平肩微斜,下腹略鼓且下收成平饼足,足底平。嘴曲长,高于口,接于折肩处。并附铭文“注子一付重叁拾壹两”与《东京梦华录》中“注碗一副”异曲同工,皆是注子与注碗为一组。元明时期注子以宋代定形的玉壶春瓶形制为主流,造型极为形似,经过元代发展至今仍然盛行,是主要的斟酒器皿。

二、影响注子造型变化的因素

我国先民很早便开始使用酒器,作为重要的礼器,其基本的社会功能是专门用于盛放、存储等,并标志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当时的等级制度。注子的由来与当时人们的饮酒习俗和工艺水平有着紧密联系,从酒文化开始兴起至今,酒具器皿的造型设计不断的更新和优化,精湛的工艺制作和精美的造型及装饰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1.生活习俗与注子造型的联系

注子的造型在唐代出现及流行与当时的坐姿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人早有将饮食器具放在地上使用,与当时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汉代的酒樽、羽觞等可直接放于地上或是低矮的案上。这种饮酒方式延续至东晋,同时,鸡首壶作为盛酒及斟酒器开始流行起来。

唐代时在贵族阶层中逐渐流行起垂足坐,相比于席地而坐,身体的活动范围也比之前自如,此时相应而来的是适用于桌子上的饮食器皿。在当时,垂足虽然兴起但并不是主流。

宋代时在民间兴起高足坐具,使得人们的饮食方式也得以改变,同时也表明了垂足而坐的方式在当时才真正普及。此时出现的高桌可将斟酒器放置于桌面上,不仅提高了酒具的位置,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拿取,故便于单手使用的注子流行开来。

2.酒性与注子造型的关系 

中国最早的“酒”字出现于甲骨文,即为“酉”。可想而知,随历史悠久的酒文化而来的酒的种类也是不胜枚举。那么,酒性浓烈与酒器的搭配必然存在着联系。

据史料记载,宋人有将黄酒温热后品尝,所以,在当时注子与注碗的搭配是根据人们饮酒的习性和酒性来使用。注子与注碗可分可合,于碗内加热水,即可温热柱子里的酒液。同是酒具,体量的差异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体型硕大的通常用以反映存酒的温和,小巧的则多与酒的浓烈有关。

三、唐宋时期注子的造型及装饰特点

唐朝是我国经济鼎盛时期 ,手工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安康。常用金银制成酒器,宫廷内也是将金银酒器作为赏赐给宫廷外的官员和文人等,金银酒器的使用相对普遍,数量也逐渐增多。到了宋朝,仍延续唐代崇尚金银酒具的风气,还盛行玉制酒器。器物生产在造型上不仅继承了前朝的风格特点,还吸收少数民族和地区风格的造型加以融合,特别是宋代“以文治国”的策略,对器物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逐渐形成含蓄优雅的时代特征,器皿造型设计上简朴,素雅隐约中透露出“理性”美感。

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饮酒器的种类及造型越来越丰富,装饰风格也与当时社会风气和人文紧密相连。

注子作为斟酒器,其造型更使得酒液方便倾倒,小巧的瓶身和弯曲的柄也十分舒服。多数注子都配有盖,起到防尘、防虫落入和倾倒时酒液的溢出。盖钮的造型也是变化多样,有狮形钮、象形钮等,既是装饰也方便拿取,不仅实用还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不过,现有的考古资料出现的注子来看,带盖和不带盖均有,但这并不影响注子的斟酒功用,不过带有盖子的注子价格较贵,制作也比较精美,符合生活讲究的达官贵人。即使没有盖子,在祭祀礼仪或是宴饮之后,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将剩余的酒液倒回酒瓶存储,并不影响酒液再次使用的味道。况且宋元时期同样作为斟酒器的玉壶春瓶,基本都是敞口的,使用完后依旧是将剩余的酒液倒回酒瓶,再次饮酒时并无大碍。

据考证,注子、注碗在北末便成套出现。如《韩熙载夜宴图》第一幅画中便出现了菜肴和食具,其中酒注子和注碗的出现颇具特点。江苏等地出土的宋代成套注子和注碗,风格素雅,除了注盖有一点装饰外,注身及注碗装饰风格也很简朴,碗口常出现花瓣形状。从《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看出,注子和注碗的造型特点素雅简朴,少有装饰与当时宋代初期提倡的简洁风气相一致。

四、结论

从古至今传承于世的酒具,已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自唐代出现的注子,作为斟酒器使用,经过宋代时期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其造型从最初的实用性到后来逐渐被赋予艺术性,更加精美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物件虽小,却饱含深厚的意义与文化内涵,注子的出现在历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其造型也是后世器物设计不可多得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卞宗舜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8

[2]尚刚.《天工开物:古代工艺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4

[3]杜金鹏、焦天龙、杨哲峰编著.《中国古代酒具》[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

[4]周跃兵.《韩熙载夜宴图》断代考辨——酒具、乐器、舞蹈及礼仪等考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8-10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