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如何恰当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 王学秀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3 16:26:29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如何恰当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

王学秀(甘肃省景泰县实验小学  甘肃景泰  6204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 ,已经走进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教学作为社会的一个领域,当然也不例外的享受着这一成果带来的喜悦。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青睐, 不但可以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而且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乃至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但是,在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地方,盲目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舍本逐末地追求多媒体技术,丢掉传统的东西,丧失了教学的主体等等。我曾经见过一位老师为了应用多媒体技术而把所讲的每一部分都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结果学生没听进去多少,反而让学生看的眼花缭乱,一堂课下来,学生欣赏了不少东西,但真正上课的内容却没学多少。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再提起这个话题,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作为教学的设计者,首先考虑的不是课件,而是对这堂课的设计

我们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对教学设计,应该是轻车熟路。语文教师上课之前都要备课,都要对自己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拿到一篇课文,怎样进行教学设计,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需要思考的问题。确定好一篇课文的设计后,就要做其它工作,比如重点、难点讲解,采用什么样办法才能把重点突出、难点降低,容易理解,现代化的手段多数就用多媒体。比如《倔强的小红军》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重点的突破首先是阅读课文进行体会。这种体会分为老师阅读和学生自己阅读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意境,让学生抓住重点,降低难度。然后由老师来设计解决重点的步骤,这种情况可以用课件,边提问边解决。

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本教学设计采用两课连上的形式,不分课时。虽然许多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是都用的是体会“倔强”,然后进行分析解决。但我觉得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小红军从小就接受了或者也可以说耳濡目染革命精神的教育,有了一种宝贵的东西“红军精神”,更能体会出小红军的品质。课件中可以解释一些词,老师指导并进行讨论,才能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体会深刻,在课件中我们把对话和关键词,解决问题的答案强化显示,以加强理解。 

二、结合教学设计,看看有没必要使用多媒体,如果有必要,考虑哪些地方应该使用,哪些地方不应该使用

就拿《倔强的小红军》来说,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学生没学过的生词。所以我要用多媒体来放大展示这些词。解决学生的生词,为后续理解课文做准备。其次要做的是让没有经历过过草地的当代小学生,体会过那种艰难困苦和不容易,对比我们现在吃的是什么,当时吃的什么,为理解小红军“倔强”的革命精神,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放一过草地的一段视频来展现当时的情景。这要根据课程和学生理解的需要来决定,如果这段视频放一遍不能解决问题,我会再放一遍来加强理解。

再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为解决学生对诗的理解的困难,我们一般都做的先学生词,为后面理解诗扫清障碍。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强化记意的效果,卡片也好、课件也好,都得用一下。为让学生理解诗所表达出来的意境,也必须找一幅和几幅画或者有相关视频更好,这都用到课件。反之,用媒体给体现出意境画和视频,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么准确的应用这些词句来描绘出这样的美景的。

三、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是工具,真正用到的课件,不一定要做的多好,实用就好,即使当幻灯片用也无所谓

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领域以来,在老师们的手中已经大放异彩,并且应用的越来越熟练,但就做为工具上面,对个人而言还是有待进一步的学习论证。就个人观点,做为语文老师,通过对一篇课文的设计,再确定是否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如果需要,要看是需要的程度多少,那些地方需要,那些地方不需要。如果做为工具,在课文中没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就没有必要一定要用,干嘛一定要“画蛇添足”。如果几张图片、一段视频、一段音乐就能说明问题,何必再要其它?如果课文中图片、视频、音乐等等都需要,那就可以根据课文需要制作一个完整的课件来支撑你的教学,达到教学的完美效果。比如对前面的《倔强的小红军》、《望庐山瀑布》两篇课文中的生词,如果在黑板就能解决学生的理解问题,我们再制作卡片或课件来专门针对生词,是不是多次一举。

现代的科技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教育教学提供更为方便的工具,在我们在教学更加游刃有余。那么如何恰当的应用这些工具,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效果,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件事。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