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浅论新闻作品的真实准确和雅致 许建文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3 17:15:54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浅论新闻作品的真实准确和雅致

许建文(新疆和田地区日报社  新疆和田   848000  

对于新闻的定义,国内外有很多种说法,但在我国新闻界最被认可的是陆定一1943年给新闻所下的定义,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言简意赅,概括了新闻的本质特征。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客观事实,即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在新闻写作中,除了绝对把握新闻的“真”外,还应注重什么呢?那就是新闻的“准确”和“雅致”。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新闻作品,要同时具备“真实、准确、雅致”三点。

一、真实就是客观事实

    真实就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实。明代文学家方东树说:“万古长青,只有一真耳。所谓‘真’者,真情也。”“真”是新闻的基础,是第一位的。新闻的存在价值就是因其真实。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坚持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之所在,也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职业要求。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如实报道,做到完全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新闻的真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等都必须真实可靠;引用的资料、史料、引语、数字等必须准确无误,不允许任何的弄虚作假。新闻的作用就是要向读者客观、真实、准确地传递发生的事实,如果失去了真实,一篇“新闻”无论文才多么优美、情节多么感人,如果没有真实这个前提,就不是新闻,而是文学作品,或者干脆就是一篇假新闻。新闻正因其真实从而具有了冲击力,可以直击人心,可以让读者感动流泪,也可以让读者唏嘘愤慨。

新闻与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新闻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身,而文学作品是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艺术创作。文学作品可以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条件下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而新闻则完全要真实地按照事件本身报道,要求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任意拔高、虚构臆造或者合理想象。文学作品以情节或者意境来打动人,感人是文学作品的力量。新闻却是实事求是、去伪存真,以真取胜,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虚假。新闻的力量来自于真实,新闻用真情实感感染人、打动人、震撼人,从而征服人。

二、“准确”就是表述要准确

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就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事件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发生、存在的。事件发生后,如何通过忠于事件本身、不差分毫地报道出来呢?那就需要准确贴切、恰如其分的表述。英国人斯坦利说:“对于新闻来说,形容词太多是危险的。不能因为某一个形容词具有闪电般的显示力量,就以为十个形容词能使一条新闻增色十倍。”因此,表述是否准确贴切是决定一篇新闻是否失实的关键因素之一。

表述准确也是一种美。新闻表述的准确体现在朴素、传神、自然上。一篇新闻作品能摒弃雕凿、删繁就简,舍去色彩缤纷的词藻堆砌和夸夸其谈的议论,用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语言去报道客观事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存真意,去粉饰,少做作,无卖弄,做到准确、朴素、传神和自然,在平凡中见深刻,在沉静中见热烈,就能给人以朴实无华的美。正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如何做到新闻的表述准确呢?首先,要深入现场采访,通过在现场的耳闻目睹,了解概貌,明晰细节,写作时才能心中有数、还原现场;而不能仅凭道听途说,不去求证,就坐在办公室里抓耳挠腮、闭门造车。其次,新闻写作的基本功要扎实、业务能力要强。掌握了第一手真实的新闻事实,接下来就是要确保写作中的表述准确。表述准确很大程度上就是从表述方式和表述技巧上来说的。为了提高新闻的吸引力,可以采用多样的表述方式和技巧,但无论方式和技巧如何多样和精致,前提是必须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通过文字、视频或者音频还原新闻事实本身,而不能因为方式的多样和过于追求技巧使表述走了样,从而造成新闻失了真、失了实。第三,坚持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考察调研并召开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因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勤奋学习多思多想,在采访写作中坚持求实之心,不浮躁不虚夸。党报姓党。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新闻舆论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这就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和道德标准。

三、“雅致”就是优美,就是意境美

意境既是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各种艺术的一种独特品格。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形成了意境美。著名记者、作家白夜在谈及写作技巧时说:“文章要打动人心,不是靠华丽的词藻,而是写出一种意境。”季水河先生在其所著的《新闻美学》提出,“意境是指审美对象中心、物、形高度统一的,能诱发和开拓出丰富审美空间的整体意象。”这一论述,严谨地阐述了什么是意境。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散文离不开意境。但意境并非只是文学范畴里的概念,意境也是新闻范畴里的概念,特别是那些与文学比较接近、艺术性比较强的写景述事的新闻作品中非涉及不可,比如新闻作品中的报告文学和人物通讯、特写等。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没有被时间淹没而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其深邃的思想、感人的情感和高超的技巧所带来的意境不因时间流逝而逊色,有了长久的生命力,什么时候读起仍然能感染人、打动人。

新闻作品的意境和文学作品的意境是两个概念。新闻作品中的意境是指在以真实为前提下,经过概括、提炼,使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所形成的一种境界。在这一境界中,主观情思与客观事物相融合,有着浓厚的情感和精致的画面,情与景、心和物情景交融意与景合而又和谐统一,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使内情和外物相结合,深意和画面相交织,生动而又深刻,从而打动人、感染人,使人回味遐想,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就是“真实、准确、雅致”的有机统一。三者相融互补,缺一不可。“真实”是基础,“准确”是根本,“雅致”是升华。光有“真实”而不“准确”,则会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光有“准确”而不“雅致”,则读来干巴枯燥、味同嚼蜡;光有 “雅致”而不“真实”,那就是故弄玄虚、不折不扣的假新闻了。新闻的形式和内容是一对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一篇新闻作品,如果能做到既“真实”且“准确”又“雅致”,使读者不但从中获得了信息,了解了事实真相,还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那就真正达到了新闻作品求真、求活、求好的目的。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