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试论解决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张芳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5 21:36:07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试论解决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张芳(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宝鸡  721013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有了较大地提升,教学管理工作也趋于规范。但是由于众多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本文拟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内涵分析入手,探究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孕育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抱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发展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必然给人才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其教学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出针对性调整。因此,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所谓教学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及特点,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的过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基本活动以及关键环节,是日常教学活动顺利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保证,有着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档案管理、教学工具管理等。

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教学管理理念对于教学管理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直接决定了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观念停滞不前,传统教学管理思想影响严重,行政化管理思想突出,经验管理在很多情况下处于主体位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教师处于主体位置的管理理念没有树立起来,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教师的潜能和个性没有得到发展与完善。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将教师上升为主导位置,导致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缺失,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较好发挥,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化

1)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程度低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本应当将教师作为主要依靠力量,因为教师作为一线教学工作人员,直接了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需求,学校管理者应当认真听取教师提出的意见。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实质是一种行政管理,也就是一种权属关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以权力意识为基础,不论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还是对整个教学进行监督,管理者都是以一种领导的身份展现在学生、教师面前,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反而成为了客体,具体教学管理工作自身没有任何发言权。由于教师并没有实质上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导致高职院校制定的很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不符合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导致很多教师对于这些规章制度接受程度较低,部分教师认为学校所制定的很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只是用来约束教师的,导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整体较为僵化、刻板

2)教学管理方法过分强调统一性

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长期被认定为应当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法较为简单,弹性较为缺乏,不论何种管理规定,都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特别是在教学评价、教师行为规范方面过于僵化。虽然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减少教学混乱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工作效率,对于确保教学管理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更应当看到的是,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较为特殊的工作,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增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若整齐划一,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教学质量带来的影响必然是负面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也会降低。

3)重视控制监督轻视激励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时,特别强调监督、控制。虽然监督与控制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两种方式所带来的效果并非是等量的。对于高职院校制定的对教师行为等方面的监控,对于出现错误的教师进行处罚,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被控制的状态,教师的话语权几乎没有,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我们更应当看到的是该种方式对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打击,甚至会引起教师出现逆反心理,其正常的教学水平也自然不能发挥出来。所以,应当从增强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出发,从内心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管理效果必然会很高。

4)重视行政管理轻视学术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包含有行政管理,学术管理工作也包含在其中。虽然高职院校相对于其他高等院校在学术方面没有那么浓厚,但是只有增强自身学术水平才能更好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能力。所以,学术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也应当被重视起来。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对于行政管理过于重视,而对于学术管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长期停留在满足处理各种教学事故、维持教学秩序的现状中,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学术管理的缺失,导致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学科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缺陷,所以在很多教学决策方面,必然不能做出符合科学规律的相关决策。

3.对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不太科学

1)绩效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高职院校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主要采用三种模式:其一,对于教师绩效考核仅仅将教师实际工作量作为衡量标准,这就导致教师实际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考核;其二,在对教师工作量进行考核时,教师实际工作量是主要参考依据,还需要考虑教师在实验、论文等方面的情况,其本质仍旧对于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有效考察;其三,将教学质量与教学工作量相结合,但是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时,由于具体的评估方式不够科学,导致不能取得较好地效果。再加上,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绩效考核时,对于教师在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考虑不足,导致绩效考核内容非常不全面。

2)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  

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时,希望实现对教师绩效的科学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实现对教师工作的有效激励,但是多数情况下不能取得较好效果,甚至会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内部对于教师绩效考核所使用的机制不够科学。传统绩效考评指标的权重未能体现不同教学工作质量的差异,也很难精准确定各项考评指标所占的比例。绩效考评指标大多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误导了教师的努力方向,致使测评失去正确的导向。

4.教师工作难开展、学生积极性较低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师工作时,整体较难进行。社会给予教师的待遇期并没有高于其它行业,但对教师的期望值偏高,导致教师心理落差大。高职院校所实行的很多政策、制度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收入分配实质上倾斜于管理者,损害了教学一线教师的利益。此外,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在进学校之前文化课成绩都比较低,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加上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学习采取的激励措施较为有限,导致学生组织纪律性差,在学习方面积极性比较低,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策略

1.树立人本化的教学管理观念

人本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管理工作中非常强调人本管理,其关键就是将人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构建出有效激励制度,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从而提升管理效果。人本管理的主要的特征就是“员工第一”,这主要是由于员工是组织具备较强竞争能力的关键。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对人进行激励。人本管理需要有效满足人性需求,在整个组织中形成人人平等的观念。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加入人本管理理念,从而最大限度增强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自主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把教师提升到首要地位。学校首先就要让教师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开发教师的智慧和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思维。教学管理应把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行政化管理,转变为以“人”中心的人本化管理,“以人为本”应当体现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和整个过程各个方面,尤其应该面向教学一线。

2.教学管理模式“柔性化”

从本质上说,柔性管理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的过程中强调多运用一些“柔性”的方式,主要将人的行为与心理规律作为根本,对于员工内在的创造精神、潜力等从内心进行激发。

1)柔性管理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工作特点

高职院校多数教师已趋于成熟,经验知识也较为丰富,教学方法与思想已经独立,思维总体较为敏捷,获得信任感、理解、尊重的情绪较强,若高职院校采用居高临下的教学管理方式,必然不能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在高职院校中,教师个体性较为突出,教学效果与教师自觉性、主动性、工作热情等有直接关系,将柔性管理应用到其中可最大限度增强教师工作积极性。因此,对教学工作实行柔性管理,契合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工作特点。

2)柔性化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实现

首先,构建柔性化的工作环境。高职院校教师相对于其他一般企业员工整体的自主权较为突出,除了日常上课活动之外,其他时间教师可自由进行支配,但笔者认为这些时间是不足的,在柔性化管理过程中,更应当体现在教师教学活动中,不能采用传统整齐划一的方式来束缚教师的教学活动。所以,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应当秉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原则,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博采众长,大胆创新,从而形成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

其次,关心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理应是辩证统一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必然会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有助于教师发展的成长规划,把教师培养与教师能力提升统筹起来。高职院校制定的组织体系、运作机制、管理体制等,应当从关心人、体贴人、尊重人、发展人的角度出发,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将高职院校建设成为教师能力可持续提升的有效场所。

3.构建科学的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是组织中个人(群体)特定时间内的可描述的工作行为和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以及组织结合个人(群体)在过去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其改进完善,从而预计该人(群体)在未来特定时间内所能取得的工作成效的总和。

1)教学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 

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应当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教学工作能力、教学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所谓工作成效(业绩)就是对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相关的行为。具体而言就是教学研究成果、教学工作质量、教学工作数量以及日常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管理、教学改革成果和在完成这些工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

2)教学工作绩效考核的实施 

首先,根据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全面考核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等内容,同时针对当前教师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考察和评价。

其次,对教学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可采用直接评估的形式,这主要是由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往往可通过某项具体活动展现出来。

第三,对教学工作结果进行考核。主要包括日常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成果、教学工作质量、教学工作态度等。可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教学管理,亦可成立领导评议小组对上述内容进行衡量。

4.设计科学的激励机制 

1)关切高职院校教师的正当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人确实也先富起来了,这是高职院校教师希望改善福利待遇的外部诱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辛勤付出后,也希望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尽管国家和高职院校也努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但与金融等行业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高职院校教师也是现实的人,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全社会要关切高职院校教师的正当需求。

2)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

激励机制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激励机制的设计必须符合人性化,以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激励如能达到激发人们(不只是被激励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效益,这就是有效的激励。有效激励能够发挥“钥匙”功能和“按钮”作用,并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

5.优化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手段,就是依据教学的规律性和原则,制定和选择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案,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单通道灌输,教师教学以讲解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的实效性差,学生容易厌学和逃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高职教育要优化教学手段,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讨论中接受教育、学习提高。

综上所述,全面增强教学管理工作科学性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和必要。技工院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树立“人本化”的教学管理理念,确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科学的激励机制,优化教学手段,这样就能增强凝聚力,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以信息化支撑学校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和竞争力[J].中国培训,2016,01:46

[2]贾妮、陈伟.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09:73-74  

[3]赵冲.教学研究方法论基本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06

[4]鞠文博.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建议[J].赤子,2016,10

作者简介:

张芳(1985--)女,陕西宝鸡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科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孔延莉编辑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