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汉英翻译中“达意”主导下的形象化表达处理 高晓岚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6 12:47:4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汉英翻译中“达意”主导下的形象化表达处理

高晓岚(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本文从汉民族与英语民族思维方式差异对各自语言的影响出发,探讨在汉译英中如何以“达意”为宗旨处理汉语中的形象化表达,提出了概念化与非概念化两大处理方法及其运用原则。

关键词:汉英翻译;形象化表达;概念化处理;非概念化处理

一、导言

与英语民族注重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形式相比较,汉语人在思维方式上更多地借助于直觉、灵感、想象的非逻辑思维形式。这样的思维倾向差异反映在语言中的一个现象就是英语多以抽象性词句表达人对世界的认知与感受,而汉语则更多采取以物表感、状物言志。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作为这样交际活动的主体,应当熟稔这样的差异,用译入语所特有的表达方式传达原语文本中的信息,这样的操作最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既传达原语文本的信息,又保留目地语的纯正性。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汉语中大量使用形象化表达可谓是汉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外化。翻译的本质乃翻译意思,本文拟从“达意”这一翻译宗旨出发,探讨汉译英中如何处理形象化表达。

二、概念化处理

所谓“概念化处理”,就是抛开原文具体的形象以及该形象所依托的文化背景,深入到这个形象对原语读者产生的意义影响即该形象所要表达的概念意义以及原语文化读者对该形象产生的经验联想,简言之,就是“去形象”处理,或者叫“得意忘形”。从形象思维转换为概念思维,对译者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准确并尽量完整地提取汉语中形象化表达的概念意义,以免挂一漏万,或使部分意义流失。如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语,首先,我们要克服“柳”这一形象带来的认识性干扰,其实,这一形象化表达在原语读者方意义的实现,不单单取决于“柳”与“无心”、成荫”两个概念意义之间的呼应与制约,更多地取决于原语读者对于这一形象化表达语场的多次经验感受。例如,此语在其文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同时又很容易忽略的意义,就是概率意义,汉语中的这个意义不是靠文字传达,而是依托于人们对这一表达的多次经验而产生的感觉中,我们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或然现象,而非必然现象;此外“插柳”这一动作有多重意义,但在这个固定的表达中其意义如何,这须译者有敏锐的捕捉概念能力。有鉴于此,此语可以译作“Sometimesan incidental effort may lead to a pleasant surprise(笔者译)。从此处译文可见,慨念化处理的一大弊端就是抹杀了原文的形象性或者说,原语表达意思的独特性。毕竟,优秀的译文,不但要传达原文说了什么,也应该传达原文怎么说的。但如果因着读者土壤的更换,保持原文形象危及意义的传达或损失意义,译者就要毫不犹豫地进行概念化处理。在口译中,概念化处理尤为可取。因为概念化处理可以避免汉语文字层面的逻辑困扰。我们知道,汉语表达意思重整体、重直觉,去形象化处理使我们在语言转换过程中不再将语义解码聚焦于具体场景与动作,从而避免了原文形象对译者在瞬间输出时的思维干扰或误导而进入“假朋友”陷阱从而在意义输出路径上进入死巷,从口译的时限性来讲,此时如再想给意义另辟蹊径,重找出口,在时间维度基本是不可能的。如“临阵磨枪”一语的翻译,如果口译员缺乏概念化处理意识,纠结于原文的形象,第一个浪费时间的节点就在“磨枪”一语的逻辑摆渡到英文中,其次才是确定“临阵”与“磨枪”之间存在的情势与行为的事理关系,最后才来到真正意义上这个短语的语旨——Delay making necessary preparation until the last moment (笔者译),可见,译者如有概念化处理意识,便可在第一时间略过前两层的思维时延而直奔语旨即原语的概念意义而在时间线上顺利推进意义的产出,从容“ease of manner”达意,超越口译中的时限之迫。

三、非概念化处理

非概念化处理分为形意兼顾与“换壳”两种情形。

1.形意兼顾,就是在译文中既保留了原文的形象也保留了该形象在原文中所要传达的意义,这是理想的翻译情形与效果。这一处理的前提就是该形象在原语及其文化中的所指与能指与译入语及其译入语文化中的完全一致;同时也取决于译者对译入语语言接触面的广度与深度。形意兼顾处理法的理据在于人类经验与认知的共性以及某些事物的超文化性,“如见树不见林”,这是任何文化里都可能存在的行为现象,所以英文中也有与之完全等合的表达“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可以推想,此语翻译为英语以外其它语言时,也可以采取形意兼顾的处理方法。可以说,凡从人类普遍现象、认识或共同经验而来的形象化表达均可采取形意兼备法处理,例如,“趁热打铁”(Strike the iron while it is hot.),这样的认知就是超文化的,从翻译方法来看,形意兼顾,究其实就是直译的使然。

2.所谓“换壳”,就是用译入语中的另一种形象化表达来置换原语中那一形象,以求“达原文形象所寓之意”,可见,对于同一意义,不同文化中人可能会将其嫁接到不同的形象中,所以才有翻译中的“换壳”之可能;这里有两种情形会在翻译时“换壳”:其一,原语中的形象,在译语或译语文化中不存在;其二,原语中的形象意义与译语中同一形象下的意义有差异或完全不同甚至相反。例如,“昨夜西风凋碧树”,其中的“西风”是秋天那种萧杀万物的风,所以不妨将其译为“withering autumn wind”或east wind,因为 “西风”在英文中有“春风”之蕴含意义,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为证。所以,在形象化表达的“字义”与“蕴意”产生冲突时,可以考虑“换壳”来传达形象化表达的内涵。

四、结语

形象化表达是汉语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汉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从汉英翻译来看,它则是翻译难点之一,是对译者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的考验,也是翻译魅力之所在,翻译是思想者的游戏,如何翻译汉语形象化表达,可以折射出译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对译入语及其文化与读者的把握能力,需要译者不懈的思维训练。概念化处理,究其实,就是去除语言外壳,留存意义之核;而非概念化处理则是保留原壳原核或换壳存核的操作。

作者简介:

高晓岚(1964--)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