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论张爱玲的爱情悲剧意识 鄢艳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8-08-24 22:59:37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论张爱玲的爱情悲剧意识

鄢艳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西安  710130

 要:家族的没落,亲情的浅薄,爱情的荒芜,造就了张爱玲独特的悲观气质。因张爱玲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畸形、社会文明的病态以及自身不幸的情感经历,使其笔下的爱情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梦,她的作品充满了爱情悲剧意识。

关键词张爱玲;爱情;悲剧意识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没落的贵族家世,悲惨的生活经历,不幸的爱情婚姻,造就了她敏感而悲观的性格,她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一种独特的悲观气质。通过对张爱玲的爱情悲剧意识的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她所处的时代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观念,并进一步审视那个时代所承受的重负和人们生活的艰辛,以及那种生活面貌下男女之间不同性质爱情的产生与毁灭,从中体会张爱玲苍凉的爱情悲剧意识。本文拟对张爱玲的爱情悲剧意识进行分析,通过张爱玲爱情悲剧形成的原因来解读张爱玲笔下不同性质爱情的悲剧意识。

一、张爱玲爱情悲剧意识的成因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曾说过:“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恣的。”[1]可见,在张爱玲的世界里,爱情在她的创作中占据着永恒的席位,然而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弥漫着哀婉的、无可奈何的苍凉气息。成因有以下两点:

1.畸形的家庭关系。家对于张爱玲来说是灰色的、冷漠的、没有温度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式的修养和文化,却也留有一切遗少的恶习,挥霍祖产,吸食鸦片,养姨太太,对子女缺乏责任心。母亲虽生于宦官世家却受到过正规的西式教育,对西洋事物充满热情,甚至毅然决然地丢下女儿,出国留洋去寻求自己的天地。父母离婚后,张爱玲在后母的统治下寄居,受着不公平的歧视的虐待。后在佣人的帮助下出逃,从此与这个家断绝关系。家这个所谓的避风港给张爱玲带来了太多的不幸和伤害,特殊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使她的作品体现出她内心深刻的情感矛盾,既依恋又排斥,既爱又恨,既同情又挑剔,但她也渴望亲情,渴望爱,希望缺失的亲情能在爱情的世界里得到弥补。

2.不幸的爱情经历畸形的家庭关系给她一种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站在亲情的废墟上,爱情成了她唯一的渴望与安慰。由此,她结交了国民汉奸胡兰成,从与胡兰成的乱世情缘中不顾一切地汲取爱的雨露。对于人心世情有着清透洞察能力的她义无反顾地沉醉在与胡兰成的欢情里。但她的次次让步,委曲求全终究让她千疮百孔,遍体鳞伤。在亲情与爱情双重交加的打击摧残下,她终于选择了放手诀别。

奇异的家庭,残缺的情感,怪癖的性情,加上这段刻骨铭心却伤痕累累的爱情经历,使她爱到骨子里,痴到骨子里,伤到骨子里,恨到骨子里,她一生求索 ,却始终没有得到爱,没能获得幸福。

二、张爱玲笔下爱情悲剧意识的体现

张爱玲擅写男女间的小事情,写尽不同性质爱情的产生与毁灭,她笔下的爱情充满了苍凉的悲剧意识。其中有两种悲剧形式。

1.有情无果的爱情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由双方自身吸引而产生的自觉性的爱情是少见的,悲剧的深入在于即使这种真挚动情的爱情产生了,也不过是一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经不住现实无情的打击。有情人不成眷属,成眷属的不一定是有情人,最终酿成两个人的爱情悲剧。

有以《琉璃瓦》为代表,体现了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的冲突反映了上海老少两代人在婚姻问题上的代沟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新潮男女已形成自由恋爱之风,包办婚姻已失去优势不被推崇。但在一些大户人家或穷苦人家仍有这样的市场。小说通过一个特殊的、生有七个女儿的“瓦窑”家庭,写了一个破落户家长走变相包办婚姻的老路,妄求前途稳妥的故事。

还有通过体现理想与现实冲突来表达残酷的现实生活会把理想中的美好爱情摧残的面目全非。《多少恨》以新思潮下两个人勇敢地追求爱情却无疾而终的故事为线索,塑造了一个有缘无份的爱情悲剧。小说运用了一连串意外的巧合让虞家茵、夏宗豫二人相遇,理想中已经促成了他们相识相爱相守的结局,可是现实中他们的爱情有太多的不真实,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就注定了爱情的悲剧。

亦或是以青春与爱情的毁灭这种激烈的方式体现了对爱情和命运无可奈何的悲观。《花凋》如题目一样,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种苍凉的悲剧气息。郑川嫦的命运就像凋落的花一样,还没来得及尽情绽放,尽情芬芳便香消玉陨了,美好的青春和爱情随着她的离世毁灭了,造成了沉痛的美的毁灭的悲剧。

2.畸形变态的爱情

张爱玲擅写爱情中男女的心理变化,捕捉感情微妙变化的蛛丝马迹,同时也擅写恋爱中人性的异化和心理的变态。由于这种有目的的、畸形的、变态的爱,让人迷失了本性,摧毁了爱情的美好,最终酿成了爱情的悲剧。

其一,金钱梦魇下人性的异化张爱玲说:“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足以证明她对钱的喜爱和着迷,所以她的笔下,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金钱异化了人性,腐蚀着人的灵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便是“金锁”的化身。从谋取金钱的牺牲品到死守金钱的虐待狂,可以看出金钱已经异化了曹七巧的人性,在金钱枷锁的魅惑和捆绑下她已经成为了守财奴,她与姜季泽的爱是金钱梦魇下畸形变态的爱情。

其二,变态人格下的精神寄托“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2]《红玫瑰与白玫瑰》深入剖析了男性的心理,刻画了红、白玫瑰代表的不同女性的存在价值和社会规范,从男性角度揭示了社会化角色和私人化生活的冲突,从而表现出佟振保的双重人格,以及利用爱情去满足变态人格下的精神寄托,从而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爱情悲剧。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大多是住在衖堂里弄的新旧小市民,在他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算计的是衣服、房子、金钱、首饰,他们的喜怒哀乐皆与情欲、嫉妒、虚荣、疯狂息息相关,她具有清晰的时代感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在作品中真实地展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人生的风貌,揭示出普通人身上的人性弱点。她在平凡的爱情题材中剖析人性,在对爱情一次次充满希望而又绝望后对人生持以悲观态度。因此她的作品充满了苍凉的爱情悲剧意识,而她的爱情悲剧意识也正是她所处的那个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时代的产物。

 

注释:

[1]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7,第144页

[2]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04,第51页

参考文献:

[1]余彬.张爱玲传[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3

[2]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07

[3]张爱玲.多少恨[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7.03

[4]张爱玲.花凋[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

[5]张爱玲.金锁记[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06

[6]袁良骏.张爱玲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

[7]李迪.张爱玲“爱情缺失心理”及在文本中的反映[J].青年文学家,2009(13)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微信)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