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张家口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略论辽墓的研究与保护 裴蕾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8-08-26 07:25:59 作者:裴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张家口市2017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张家口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略论辽墓的研究与保护

裴蕾(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张家  075000)

 要:文章试对张家口地区发现的辽墓进行系统梳理,依据已刊布的发掘报告及相关调查资料,对张家口地区辽墓自身特征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并就辽墓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张家口;辽墓;研究;保护

张家口地处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成为了各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历史上张家口北部坝上地区多为少数民族游牧地,南部地区为中原王朝所统治。崛起于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统治区域不断向南扩张。会同元年(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得幽云十六州,“晋复遣赵璧奉表来贺,以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应、朔、寰、蔚十六州并图籍来献”[1],辽版图扩充至今张家口南部地区。至此,至辽亡,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今张家口地区属辽统治。

一、张家口地区辽墓概况

张家口地区辽墓的发现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对宣化下八里辽壁画墓M1张世卿)的发掘。1974年~1993年,考古工作者对该壁画墓群进行了四次不同规模的发掘和清理,先后发现地下古墓15座,发掘了其中的10座(编号M1~M10)[2]。张家口地区宣化下八里辽壁画墓葬群的发现,是辽代考古的重要成果之一,199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0年前发现的,目前有发掘报告、资料可查的辽墓还有涿鹿县酒厂1座[3],怀来桑园村1座[4],张北奔(贲)汗庙村1座[5],怀安张家屯1座[6],下花园前山1座[7],涿鹿谭庄墓群(发掘了编号为MⅠ的1座)[8],康保阿淖山1座[9],尚义囫囵村1座[10],宣化姜承义墓[11],宣化邓家台村1座[12],宣化下八里Ⅱ区辽壁画墓群7座(发掘)[13],宣化冷冻厂辽墓群3座。另外,还有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辽墓还有尚义王帽(茂)沟古墓、下纳岭古墓、甲石河古墓,赤城东沟壁画墓,怀来四十亩地墓群。

步入21世纪,随着基本建设的开展,考古工作者在张家口地区的发现了一大批辽代的遗存,其中发掘清理了怀安朱家窖(窑)村1座[14],尚义北朝碾村1座[15],蔚县杨庄窠村3座,察北管理区宇宙营乡1座,张北古坟山墓群12座,宣化刘家窑村1座,宣化城北石板壁画墓1座,万全北沙城孙家窑村1座。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显示,张家口地区辽墓地理分布广泛,数量较为可观,其中新发现的辽(金)墓:康保县3处、张北县2处、尚义县5处、万全区1处、赤城县7处、怀安县5处、宣化区3处、涿鹿县1处、怀来县4处、阳原县1处、蔚县4处。截止到2012年底,张家口辖区内发现辽墓总数达100余座,其中发表发掘报告的有30余座。

二、张家口地区辽墓的初步研究

根据笔者搜集整理的报告资料,目前所发现的张家口地区的辽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契丹族墓葬,主要分布于辖区坝上地区;第二类是汉族官吏或地主的墓,多分布在辖区南部地区,以宣化下八里张氏家族墓葬群最具代表。鉴于各区县发现而未刊布发掘报告的辽墓还有很多,本文主要对已经公开发表发掘简报、报告和相关研究论文及资料的辽墓进行初步的研究,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1.墓葬形制

分布于张家口地区的辽代墓葬,其形制结构大致可分为有土坑、石室和砖室三种形式。其中已发掘清理的辽代砖室墓占绝大多数,多为仿木结构砌筑。砖室墓是辽代墓葬的主要形式,其中平面呈多角形状的墓葬,一般在辽代中期才开始出现,到辽代晚期则更加流行。砖室墓一般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个部分组成,墓道一般为斜坡式,也有部分为斜坡台阶式;墓门多仿木结构砌筑,顶作拱券形;墓室有单室和双室之分,单室墓居多,墓室平面有圆形、长方形、六角形等,双室墓的前室一般呈方形,后室呈圆形、六角形或八角形,其墓室结构复杂,造型独特;砖室墓墓顶一般为穹窿顶。

2.随葬器物

张家口地区出土的辽墓多数早期被盗,或被毁坏,所以对随葬器物难以窥其全貌,就目前发掘所得器物而言,随葬品一般以陶器、铜器、铜饰为主,其次为木器、钱币、漆器、木骨玉饰件等。出土的陶器中不乏颇具辽代特点辽三彩、黄釉瓷器,以及富有契丹民族特色绿釉鸡冠壶、黑釉瓷碗等(应为契丹贵族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具)。这些文物珍品的出土不仅为墓葬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研究当时陶瓷烧造技术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外,部分墓中还有石墓志出土,它们可以帮助确认墓葬年代,有些墓志上的内容涉及辽代中晚期该区域的政治变化和佛教盛行等情况,因而颇具史料研究价值。另外,宣化辽壁画墓群还出土了很多保存相当完好的木制男女俑、武士俑和十二生肖俑等,它们的出土为研究辽代墓葬的葬俗以及辽代多元文化内涵提供了实物资料。

3.彩绘壁画

辽墓中绘制壁画是其墓葬的一大特色,张家口地区辽墓以宣化辽墓彩绘壁画最具代表。它在承继了唐墓以壁画装饰为主的传统上,内容和风格上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尤其是绘于墓室穹隆顶部的星象图,综合了中国的二十八宿和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两种天文图像系统,被认为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材料。[16]同时应予注目的,在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壁饰图里,如散乐图、备茶图等,出现的髡顶垂鬓的契丹装束的人物形象,反映出辽归化州汉族上层社会生活的某种契丹化倾向和辽代晚期民族之融合。宣化辽墓壁画是契丹文化艺术与汉文化艺术的相互推动、吸纳与交融的呈现。

三、张家口地区辽墓保护的初步探讨

关于古墓葬的保护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同时也涉及很多具体的专业技术性问题,笔者在此只是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

1.在制定适合本地区古墓葬(群)的保护规划和方案的同时,制定保护条例。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尽量不主动发掘,是对墓葬最好的保护。张家口地区的发现的辽墓往往是配合基本建设中而出土。一些墓葬发掘后,做了回填处理,对于重要墓葬,就需要文物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和方案。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一座墓葬的出土,往往可能是一个墓葬群的发现,例如,宣化下八里辽墓群。出于保护目的,就有不发掘的墓葬。那么制定相应的保护条例就非常重要。例如: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墓群及其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的行为都有权依法制止、举报;当工程建设影响到墓葬群时,应当符合该墓群保护规划,确保墓群的安全等等。

2.加大对张家口辽墓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聘请野外文物保护员,随时掌握保护单位的情况。当然这一点不单单是只针对辽墓。通过媒体,设置微信公众号,加大对保护古墓葬的宣传力度;进社区、学校,通过文物工作者的讲解,让公民了解本地区的古墓葬,使保护古墓葬的意识得以提高。就张家口本地情况来说,很多墓葬位于人员稀少的偏僻山区,文物工作者不可能每天前往巡查。为了确保墓葬的安全,特别是对已公布为文保单位而未发掘的墓葬,应聘请文物保护区周边的有觉悟的同志或志愿者,担任野外文物保护员进行必要巡护,防止不法分子盗掘、破坏古墓。

3.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的运用,可以起到保护辽壁画墓的作用。笔者在2017年有幸聆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老师关于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的课程,得以了解这项技术,且该技术已在考古测量等方面得到了应用。笔者认为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引入到对宣化下八里辽墓壁画墓的保护。可将墓室内部进行三维重建,进一步制作成VR影片,带上VR眼镜就能使得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墓室建筑的空间效果,同时观赏壁画,这样可有效地减少参观者进入墓室的次数,避免对墓室本体的侵扰,对墓室壁画起到保护作用。

 

注释:

[1][元]脱脱等撰:《辽史•太宗本纪下》卷四,北京:中华书局,2003 年,第44—45页

[2]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宣化辽墓——1974~1993年考古发掘报告》(上册),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前言第4页

[3]张家口地区博物馆:《河北涿鹿县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03期,第242—245页

[4]张家口地区文管所:《怀来县桑园发现辽金时代墓葬》,《文物春秋》1993年第02期,第89—90页

[5]张家口地区文化局:《河北张北县清理一座辽代壁画墓》,《考古》1987年第01期,第93—94页

[6]张家口地区文管所、怀安县文管所:《河北怀安县张家屯辽墓》,《考古》1991年第01期,第38—42页

[7]张家口文物管理所:《张家口市下花园发现一座辽代墓》,《文物春秋》1990年第01期,第91—93页

[8]张家口地区文管所、涿鹿县文管所:《河北涿鹿谭庄辽臧知进墓》,《文物春秋》1990年第03期,第29—35页

[9]张家口地区文管所、康保县文管所:《河北康保县白脑包发现辽代石棺墓》,《文物春秋》1989年第04期,第81—84页,第88页

[10]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北尚义囫囵村发现辽代石棺墓》,《文物春秋》1990年第04期,第21—25页

[11]张家口市文管所、宣化县文管所:《河北宣化辽姜承义墓》,《北方文物》1991年第04期,第67—71页

[12]陶宗冶、李维:《河北宣化邓家台辽墓》,《考古》1994年第08期,第767页,第726页

[13]刘海文主编:《宣化下八里Ⅱ区辽壁画墓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14]徐建中:《怀安县发现辽代墓葬》,《文物春秋》2002年第01期,第56—57页

[15]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尚义北朝碾辽墓发掘简报》,《河北省考古文集》(五),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62—165页

[16]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省博物馆:《辽代彩绘星图是我国天文史上的重要发现》,《文物》1975年第8期,第43页

作者简介:

裴蕾(1980—)女,河北张家口人,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区域考古研究。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微信) 

责任编辑 :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