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木兰 试析民办高职院校不良校园贷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6-04 11:37:19 作者:李木兰 来源:新丝路杂志社 文字大小:[][][]

李木兰(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925)

要:近几年,校园贷平台虚假宣传、变相发放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事件高发,一些服务机构更是变相开展借贷业务,严重扰乱了网络金融市场秩序,威胁了大学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为此,监管部门从2016年开始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力图整治校园贷乱象,但校园贷乱象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说,校园贷的规范运行仍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贷;问题与对策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消费需求渐长但手头拮据的学生成了网络借贷行业争抢的市场。在分期付款的华丽外衣下,自2013年以来,不少学生陷入到“消费”陷阱、“高利贷”陷阱中,一段时间以来,由“校园贷”引发的债务纠纷甚至债务悲剧频繁上演。从“河南学生郑某跳楼”、“裸贷风波”、“校园诈骗案”等一系列危及学生财产生命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一、学生校园贷的内涵与特点

校园贷,简单理解就是在校园内的借贷。校园贷是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在内的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本文讨论的校园贷主要指以网贷平台为中介机构提供有借款需求的信息,出借人进行点对点投资并针对借贷双方收取中介服务费(P2P网络借贷),或以网贷平台为分期购物平台为学生分期付款购买数码产品、品牌产品的借贷。

校园贷呈现出如下主要特点。一是借贷门槛低。多数校园借贷公司网站上,在校学生只需要向网贷平台提交身份证资料、学生证、学信网账号和密码、亲属舍友联系方式、班级、宿舍号、家庭住址、银行卡号、支付宝等个人信息,甚至有校园贷平台在注册环节就需要填写学生的SIM卡的服务密码。通过信息审核后无需抵押即可借贷,一旦授信即可循环使用。由于各个校园贷平台是相互独立的,信息不共享,学生可向多家校园贷平台借贷。二是消费人群基数大。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在校学生2682.3万人。由于学生群体信用度高和身份容易确认,且学生对新产品的接受能力强、有较强的购买欲和一定的购买力,校园贷在庞大的学生人群中迅速传播。三是诱惑放贷。校园贷多以“零首付”“零利息”“零担保”“当日到账”等诱人广告吸引学生的关注,又以“资助学生”的噱头故意隐瞒高额的服务费、逾期违约金和中介费等。四是风险大,由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够,很多外界人员很可能对其行为造成影响,面对校园贷中的复杂情况存在的风险无法及时预知,导致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

二、校园贷乱象原因

1.现状分析

时下,网贷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热衷的选择方式之一。然而,更多的校园网贷机构没有注册备案和资质审核,它们活跃在线上的虚拟空间和线下的“灰色地带”,数量难以估计;它们借助贴吧、QQ群、论坛、小广告等媒介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条件诱人的校园贷款(实质是高利贷),为不良校园贷乱象和悲剧埋下了隐患。从河南高校郑某因欠贷60余万元无力偿还选择跳楼轻生事件到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现象,折射出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良莠不齐的状况及校园网贷畸形发展的不良态势。

2.原因分析

(1)校园贷业务审查不严。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自身还款能力较弱。校园贷平台在放款前通常要求学生提供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父母及辅导员的联系方式,开展贷前调查。但校园贷平台的风控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平台贷前调查形同虚设,并未审核申请人身份的真实性,致使个别学生冒他人的身份贷款,使他人受到牵连;而有些贷款机构并不核实学生的还款能力,只是为了确认信息是否属实以保证催收,象征性地联系下家长,但不告知家长学生贷款的事实,甚至为了销售产品,帮助学生伪造信息蒙骗家长获得贷款。

(2)征信体制不完善。校园贷借贷双方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而且一些校园贷平台与法律打擦边球,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与缺位也使得校园贷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甚至不时引发违反法律法规等问题,部分校园贷平台为了迅速扩大市场,抢占先机,在信用审核上钻法律漏洞,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审查简单粗暴,让学生轻轻松松贷到款,有了资金的学生消费欲望更加膨胀,多贷多买,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

三、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校园贷的应对措施

1.增强自身保护意识、建立正确消费观念

如果同学们遇到暴力催款的威胁时,应及时报警,增强自身的保护意识,敢于用正当手段与邪恶作斗争。校园贷中存在诸多的隐患和风险,高职院校学生要对其充分认识,主动地学习金融知识和安全知识,避免上当,增强自己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远离不良“校园贷”行为;接触分期购物平台和网络借款平台时,要清楚的知道这些平台的利息和违约金高,考虑自己能否承担;学校是半个社会,学生要学会独立能力,利用学习业余时间去勤工俭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能养成刻苦求学、勤俭节约的优良质量,又能提升自己,促进自我控制。平时可多参加一些文化活动,提高远见,拒绝赌博、拒绝沉迷游戏;最根本的是要自身剔除错误的思想观念,避免盲目攀比的心理,建立理性消费心理。

2.从学校方面需要加强监管

为有效预防校园贷乱象,高职院校应多管齐下、疏堵结合,引导学生理性消费,远离不良校园贷。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贷安全教育活动,建立不良网贷日常监测机制。首先,利用新媒体介绍校园贷乱象的典型案例,增强学生防范意识,使学生警惕校园贷陷阱。教育学生妥善保护个人信息,杜绝外借身份证、学生证等行为。其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辩论赛、金融安全知识课程与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校园贷的认识,认清不良校园贷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建立学生不良借贷监测干部队伍,发现不良势头及时制止,联合家长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强化对进校借贷机构的审核,推介正规机构贷款产品和服务,严查陷阱式宣传,从源头上预防不良借贷事件发生。发现校园不良借贷问题,及时向学生发布预警信息,同时联合监管部门对不良借贷平台进行严厉打击,建立校园贷“黑名单”。

3.加强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

首先国家立法部门应对当下和过往校园贷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完善信贷立法工作,尤其是要完善良性校园贷主体资格的相关立法,对借贷类的格式条款要划好红线,明确无效和可撤销的借贷情形。其次,明确平台监管主体,监管主体应在法律框架内不断完善监管细则,通过划定监管区域来落实监管责任。最后,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违法违规校园贷平台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打击非法高利贷,提高职院校园贷平台的自律意识,在规范催收市场的同时,坚决取缔暴力催收。

4.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规范互联网金融方面,立法相对滞后且存在较多立法空白。现阶段,应当抓紧制定规范和管理互联网金融的单行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0164月,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拓展情况;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对打击不良校园贷,维护校园和平与稳定,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见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校园贷”平台迅猛发展而对学生群体、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的系列问题是非常重视的,通过不同侧重点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校园贷”的有序发展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这也是“校园贷”现象之后的重要研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高立萍.“校园贷”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7(15):130-131

[2]林燕霞许再佳.关于“校园贷”乱象的背景分析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2):58-60

[3]郑春梅贾珊珊.国内外校园贷平台比较及规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349-351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