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秦大明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8-16 08:47:36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秦大明(酒泉第五中学  甘肃酒泉  735000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占很大比重。语文教师只有更好地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为优质的阅读体验。本文从加强语文阅读学习的视角,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并提出开展梯度教学创新,分层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掌握阅读基本技巧,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改革;梯度设计;因材施教

一、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实现形式”,“观念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语言文字的背后是思想,思想附着在语言文 字上。语文的深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读大家的文章中,体会他们写作的心境,感受他们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所要传播的思想。这一过程 ,从文字走向作者,从作者走向时代,从时代走向思想,完成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阅读的要旨就是关注细节,从文章的各个层面渗透到作者的思想中去。初中语文《课标》中所表述的:“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创新阅读教学能给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呢?除了最常见的语文成绩的显著提升,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首先,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对好词好句的积累,能够适时的把这些句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或者日常生活中,深度的语文阅读日积月累,慢慢的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素养人。其次,加强语文阅读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性认知的锻炼和培养,有利于学生情商的培养。最后,通过梯度设计语文阅读学习的课堂讨论小组交流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重大的帮助。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掌握和了解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知晓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

1.用生活理念构建深度学习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是学习语言文化最好的形式之一。学生们对新鲜形式的课堂教学更感兴趣,参与度也更高,因此,创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七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古诗文《观沧海》,我们可以让学生代入角色。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身临其境,思考诗人何出此言,诗人为何会发出感叹,他作诗时的心境又是如何。假如是 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又会如何表达……就是在这样的代入中,在这样创建出的生活化的情景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诗歌,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同时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向别人描述你的所思所想所感。这样就能很好的达到深度学习的阅读效果。

2.转变教师自己的角色,做到引导而又不主导阅读课堂

要想真正地了解一篇文章的发展脉络以及它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就必须尝试着走进文本,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事情。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过程中,首先要摒弃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的不良习惯,要沉心静气,慢慢地走作者,尝试着去理解作者笔下文学人物的心境,增强自己的理解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如,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这篇文章贴近生活,学生能够读懂作者的故事,老师对这篇课文的要求重点在于掌握记叙文的六大要素,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这样肢解这篇文章,没有引发学生去思考主人公的情感心理变化,老师往往会主导课堂成为写作技巧的学习,这就无法达到我们所说的深度学习语文阅读。“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老师讲授少但是精,更要有启发性,课堂上学生热烈而又主题的讨论,学生海阔天空的想法和创新思维,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深度学习的体验。

3.转变考什么就学什么的思想,培养语文素养

让学生能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深度学习,另外,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把语文运用到生活中,达到更深层的学习。上述例文中,老师们往往重点关注的是考试大纲里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篇文章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感受主人公心理变化,以及他是如何通过记叙的手法,通过侧面的环境描写向我们传达他的思想,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下自己在生 活中是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这样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出发,学生们才能收获更深层的学习体验,并且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语文素养伴随学生一生。

三、开展梯度教学创新,分层实现阅读的深度学习

1.分层设计梯度目标,创设适宜学习情境

教师在目标设计时,需要体现梯度性、选择性,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给以不同目标设置,能够确保更多学生实现学习预定目标,教学达成度自然会更高。教师为不同群体学生设定不同学习目标,给更多学生带来学习希望,其激发效果也会更为显著。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有三维意识,但并非每一节课都要设计条数众多的目标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力基础进行筛选,以提升目标设计的适合度。如教学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熟读课文,理清文本思路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探究其丰富内涵学习文本写法,特别是选材角度学习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做人品质。教师围绕这几个目标展开教学,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教与学互动频繁,教学效率很高。从教师目标设计可以看出,不仅体现了三维性,还有明显的梯度性。第一个目标是“熟读课文,理清文本思路”,这是明显的分层,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第三个目标学习文本写法,是比较笼统的提法,选材角度是比较具体的要求。不同群体学生会自由选择学习目标,这便是梯度设计的初衷。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其学习实践会更为扎实高效。

2.体现因材施教原则问题设计体现梯度意识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都大相径庭,各有差异学生基础学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对不同群体学生实施不同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时,教师不能将学生公开分为三六九等,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初中学生大多比较敏感,一旦形成心理暗示,对学生成长不利。教师在引导教学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思考问题设计时,要有梯度意识,让学困生回答难度系数较小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分层教学意识的体现。学生各得其所,教学引导策略顺利启动,课堂和谐气氛逐渐建立。

在教学《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为学生设置了一组思考问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小弗朗士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韩麦尔先生艺术形象有哪些特征?通过阅读学习,你对哪一个环节留下深刻印象?问题抛出后,学生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讨论。课堂检查时,教师先让学困生自由选择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由学优生回答剩余的问题。因为准备充分,教师提示也比较到位,学生问题回答都比较圆满,教学目标顺利达成。从教师操作过程可以看出,问题设计和回答呈现梯度特征。问题难度系数不一,教师让学困生先挑选问题回答,给学困生以更多观照,其因材施教原则鲜明体现出来了。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直接等级划分,但在操作上还是体现了分层教学意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教学智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各有所得,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评价梯度设计,挖掘学生内质潜力

初中学生喜欢被教师表扬但是教师需要在评价语言和评价方式上展开创新探索,让学生有新鲜感、有触动性。特别是评价语言设计时,需要讲求丰富性、专业性,甚至可以增加一些肢体语言,这样的激励效果会更为突出。

教师评价形式众多,在实际操控时需要体现适配性。之所以给出不同的评价,是因为面对的学生不在同一层次之上。学困生表现有点滴进步,都需要教师大肆表彰,而学优生表现再好,都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其评价也会大打折扣。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课文重点、难点加以归类、取舍,创设师生互动、民主研讨的课堂讨论情境,并结合学生 讨论的争论点进行局部品读、揣摩、体会、感悟、内化并作出评判,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指导学生找线索。阅读教学改革中,要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精神,结合实际、创造情景、梯度设计实现分层教学创新,彰显因材施教的策略,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

秦大明(1972--)男,甘肃省酒泉市人,酒泉第五中学一级教师,主教初中语文阅读课。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