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倩 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12 08:48:00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李倩(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  上海市  200444)

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趋向。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大批优质的人才来助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入手,针对现今其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型国家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指出,到2035年时,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1]对此,各个高校理应肩负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责任,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努力培养优质人才,服务于国家的长久建设与发展。

一、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需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方面是综合国力的比较,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创新能力的比较。而在这其中,创新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有力地解决国家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建设及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符合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教育受过去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出现死记硬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等问题。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训练缺乏完备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的教师指导,学生步入社会真正开展具体工作时则备受桎梏。因此,高校教育改革要顺应时代变化,把握教育发展新态势,革新教育理念,深化实施各项教育改革措施,真正培养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随着国家教育水平不断的发展,身居高校的大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还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学生接受的多是应试能力教育的训练,重书本知识学习、轻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况比较严重,创新创业意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不高,毕业后社会的适应性能力差,逐渐造成了就业压力大、创业难的局面。[2]对此,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载体的高校,理应承担起对大学生实践教育的训练,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成果落成。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各个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越来越多,都积极主动地去探寻一种新的课程教育模式,希望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但是,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许多高校存在着课程、师资及实践培训不充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实际水平。

1.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备

众多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的体系设置上都存在不完备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首先,大家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低。一方面,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将这类课程主要放在任选课里面供学生们自主选择上或者不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只是理论性的讲讲案例等,形式大于内容,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对待任选课这一课程形式的态度,普遍呈现消极散漫的学习态度,认为不如必选课重要,重视程度低。其次,课程缺乏专业教材。许多高校在上课时使用的是经济管理类的通用基础教材,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最后,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有些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仅仅依托一些创新创业的大赛进行对学生进行此类的宣传教育,缺乏相应有针对性的课程。还有些学校虽然有创新创业课程,但只局限于室内的案例分析,缺乏相应的实践训练,皆未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在高校中,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主要是身处高校工作的教师们创新创业实践经历普遍较为缺乏,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去教授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无法进行良好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各种条条框框的知识,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成为了“纸上谈兵”。并且,此类课程的任职教师大多不是专业教师,许多辅导员或就业办的老师充于其中,没有专门的教研团队,无法给予学生专业且充分的指导。教师的不充足、不专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授效果,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3.教育实践培训不充分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在实践培训方面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将头脑中的想法付诸行动,从而致使教育教学的成果不理想。一方面,有些高校未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培训作用,或对实践培训方面的要求不高,校企合作机制及高质量的实践平台建设不完善,使得学生不能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充分的运用和锻炼。另一方面,在实践培训方面,学校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对于整个实践培训的全过程无法提供相应完善的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高质量实践成果的产出。

三、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路径

要解决目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努力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化师资建设,积极搭建完善的实践平台,使得教育真正能培育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必须重视起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各个学校都要增设必修类型的创新创业课程,逐渐使之发展成为通识教育,提升课程的学生参与度。其次,学校的各个专业可开设与专业教育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让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清晰了解到自身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可能。再次,各类学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学生渗透创新创业的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对其的思考和理解。最后,学校要积极开展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学有所用,有机会将创新创业的构想落实到日常的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培养人才,首先要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在教师配置方面,学校要聘请不同专业的有着扎实学术功底且有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老师来担任,类别要尽可能的丰富,满足各个专业学生的需求。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实践培训,鼓励和引导教师主动走进企业进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使教学内容紧跟现实的需要,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另外,学校可以主动邀请社会上成功的创新创业人士或者各行业技术创新人员来担任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这些处在创新创业一线工作的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历,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新鲜、实用的经验分享,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积极搭建完善的实践平台

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必须要建设良好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实习与创新创业机会,及时转化产出实践成果。学校内部要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实践创业园等类型的固定场地,为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锻炼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支持。学校还应积极与企业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把企业作为学生进行外部实训的专门基地。学生要不定期去企业进行观摩实习,近距离的接触企业真实的经营与运作,熟悉企业一线的各项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学习。同时,政府也要给予学校和企业更多地政策和资金支持,号召企业开放更多实习岗位以供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促进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8

[2]孙丽颖谷炜江宋阔.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8)138

[3]周炳.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4(12)12-14

[4]周祖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8)42-47

作者简介:

李倩1995--),山东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