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陈思远1 刘俐利2 高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研究现状与启示探讨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12 08:50:29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0010521827

高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研究现状与启示探讨

陈思远1 刘俐利21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江苏南京  2100892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重视程度愈发提高。大学是学生培养体育爱好的黄金时期,运动不仅有助于发挥部分学生特长,促进其进入到体育领域开展专业学习,更将在有序推进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中,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更多人才。针对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以简析高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现状为切入,探讨其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高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较为关注,其学生在校园中便能够得到专业的体育指导和学习机会。随着我国高校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各大高校对于体育教学开展愈发重视。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教学形式,在实际开展中,因训练管理中存在目标不明晰、管理者对训练任务的内容认识不够;训练形式较为单一、运动员对训练参与缺乏主动性;运动训练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学生训练与日常课程安排难以取得平衡等,高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与组织较为单一、片面、缺乏体系性问题突出,我国高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还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一、高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研究现状

1.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的本质

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形式,高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技能1]。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其在参与运动队训练中,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也将使其在感受体育顽强拼搏的精神中,培养其奋勇不屈的意志品格,使其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进以树立大学生运动员良好的自信心和使命感,从而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进行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的意义

实现对大学生运动员课余时间的有效应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运动项目,如篮球、网球、跆拳道、韵律操等运动队招新,使大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特长和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开始课余运动学习生涯。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入体育训练,促进其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体育运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在体育队训练中,除了训练和技能学习,也有助于塑造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2]。例如:可以以定期召开区域高校联合运动会,为运动员大学生提供竞技平台。实现为国家选拔专业运动人才,创新体育人才培养渠道。此外,在一场高水平、高品质的区域联合运动会中,对于高效率培养人才的院校,将逐渐形成其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3.高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存在的问题

1)很多高校中,课余体育运动队的组织没有相应的主管机构,对学生的管理松散,使训练时间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此外,教练员的素质决定了运动队的训练水平。在高校体育运动队的实际管理中,存在一位体育教师同时兼任几种运动或运动队教练,因其精力有限、分身乏术。一些人数较少的运动队常常都与其他队一起做准备活动,然后教练进行简要指导后,让其自主练习,其实际训练水平和效果可想而知。

(1)体育运动往往具有场地和器械需要。但因部分高校重视不足,课余运动队训练经费不足,导致很多课余运动训练不能正常开展或“打折”进行。此外,因管理工作无章,使运动队训练无序,学生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低。与此同时,体育科研是指导课余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依据。想要提升本校的训练质量,对运动人才的培养,应借助科研的力量,将其转化为现实中的助力。

(2)较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且未对本校运动员培养建立相应标准,使运动队训练目标较为模糊,运动员大学生只是机械训练,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这就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帮助大学生运动员构建职业规划,进行针对性训练。此外,设置纳新机制,使具有较好体能素质的学生经过筛选,进入到运动队中。并充分发挥学生运动员在校园中的表率作用,以推动校园体育的深入推进。

二、高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研究启示

1.科学设置训练计划

组建专门的运动队管理机构,以高校现有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为出发,优先考虑学校的体育传统与优势项目3],并将特长学生进行统一安排,制定符合学生运动员实际情况的训练计划,确保训练与学习的之间的协调。

2.提升教练员的素养和任教专业性

在高校执教的教练员中,90%以上源自体育院校或师范类体育专业。其虽具有理论知识储备,但相对缺乏高水平训练和实际比赛经历,为了达到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目的,学校应引进专业体育教练。其能够合理安排运动队的训练强度,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将训练时间充分运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3.建立体系化管理制度

建立高校课余运动队训练管理标准与规章管理制度,将本校培养运动员的目标、定位、方针、策略、工作应如何开展以及怎样突破重难点等进行详细阐述,为课余训练及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并构建相应的评估体系。一方面使课余运动队训练及管理更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对教练员及运动员做规范管理,以实现统筹兼顾。

三、结语

总之,高校领导应提升对课余体育运动对训练的重视,加强在资金、管理、人员协调等方面对大学生运动员及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开展的扶持力度,规范对教练员及大学生运动员的管理,使其能够认真对待课余训练,进以提升高校培养运动员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吕乾星.江苏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27

[2]杨磊.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49

[3]李刚赵君.河南省民办普通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中州体育,2010(12):30-32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