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杨勇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2 09:12:02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杨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要:从社会层面考虑文化工作,社会各个部门对社会文化发展的组织﹑推动和引导都有着影响。群众文化工作是我国大文化圈文化构成的一部分,但是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形式,他们更具多样性。群众文化工作的内容日益与其他社会文化交织杂糅。文化作为一个大概念不易被准确定义,群众文化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提出的特色文化理念与社会大群体中产生的文化应当作出一个比较和区分。在这里,我们选取大众文化与群众文化作为比较,通过二者的区分能更好的诠释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和意义。

关键词:艺术管理群众文化大众文化

谈到大众文化和群众文化,很多人都有着模糊的概念。对群众文化工作者而言也没有对二者有过仔细的认识和区分。大众文化的发展与群众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资讯量的增大时,交织领域愈来愈多,但是他们所涵盖的内容和对象又有所区别。实质上两种文化圈的对象和文化发展的目的也不相同。如何更好的将群众文化工作做的更有社会时效,从艺术管理角度看,找到二者的关联点才能能更好发挥群众文化自身的影响。

大众文化与群众文化二者那个一个圈度更大,哪一个对群众的影响力更大,我们能否区分出大众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异同?在不同的文化圈度范围内大众文化对群众文化有无可借鉴的领域?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群众文化、大众文化

1.群众文化

从哲学层面解释文化,它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群众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一部分,他所指的是指人们在工作之外,自我参与、组织、开发的社会性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文化就已成为了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形式,通过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达到群众文化传播的目的。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与社会公益性文化力量一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目的看来,他们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

2.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叛》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主要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以现代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它是在市场经济下推动催生而出的,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传播,由制作者根据大众的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在形式上多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大众文化的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的基础是由当前社会的消费模式所带来的文化观念。

大众文化的运作按照市场需求,求新、求猎奇、求不同,以吸睛为目的,在传播中将广告收益,流量收益统一。有时为了收益追求,部分创作下线很低,很容易充斥低俗、媚俗、庸俗内容。大众文化以便捷传播方式成为了现代都市大众普遍的文化消费品。它的出现对社会道德,社会意识和人们的审美观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二、两者的比较

1.两者的目的和内容

(1)群众文化是社会艺术文化的普及教育。群众文化的服务对象为群众,服务的方式采取由群众文化工作者提供。作为群众工作一个具体的工作范式,它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队伍、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目的是以文化正能量为导向,提升群众的内心精神世界和建构正确的审美思维。导引人们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它是一个以文化扶智的过程,它所体现的是社会正确的文化发展对社会群体人性的终极关怀,是社会价值体系建构的一部分。

群众文化中充分体现了群众的参与性。它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具有普适性,易于被参与者所接受和学习,其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管理方面来说,群众文化的大部分组织管理者是文化管理部门,所以就文化活动的管理而言,从形式上更具有系统性和指导性。

(2)商品性的大众文化大众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下,利用高科技手段生产的一种物质文化消费的文化产物。大众文化的基本立足点是社会文化消费的需求,而不是文化本身;大众文化作为精神产品类商品,不是具体的物质,它是社会生产所追求的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产物,它为社会人群的消费构成提供相对应的消费产品。

大众文化不具有系统教育性,一部分大众文化以批量复制和海外引进的目的消解了本土的文化个性和创造性。大众文化求新立异,从某种意义上说缺乏引导的大众文化对社会群体具有盲目的导向性,负面思想被放大,功利思想和社会价值观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2.两种文化服务对象的差异

(1)群众文化服务各类型人群,文化服务均等化群众文化为达到均等化的目的,服务对象涵盖面广。不同地域的人群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比较大,心理需求的不同,老、中、青年龄的差异对文化的需求也不同。所以群众文化工作不是简单的提供文化产品,而是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提供既有社会主流文化,又有符合当地受众群体审美习惯的文化服务。例如群众文化会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开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等,为社会提供各类型的文化艺术服务。所以说,群众文化是在文化本身存在着差异中最大限度的将文化服务供给给各地方。

(2)大众文化的单一性大众文化的出现,有利于文化的大众性与共享化,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与文化产业的形成,扩大了文化的受众群落与传播空间,密切了文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大众文化在传播现代意识与市场意识的过程中,往往也能一定程度地赋予人们以开拓的勇气和进取的精神。张扬了人的个性,还为人性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手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大众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但是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大众文化通过媒体平台来传播和表现,这种模式将一部分人从现实中的孤独感和危机感中圈离出来,但是变相的形成了一种文化封闭。大众文化导致人的个体性丧失,文化的人文精神失落。规模化方式生产和经营方式,使得文化产品在内容和形式雷同,也让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更加趋同,变相的降低了文化标准。快餐式的大众文化在利用科技手段的情况下,加深一步社会群体人的异化。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作为大众文化的特征,是以利益为主要目的的。

3.社会引导性

(1)群众文化的引导性群众文化在活动的开展中,带动群众参与,在对节目的自编自导等,都处于一种自然的文化状态之中。群众文化自身的规律,引导了群众学习健康、有益的文化;引导了群众弘扬爱国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群众文化用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积极建设和谐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使文化成为推动未来物质文明建设的超前的重要思想认识力量。

(2)大众文化的社会引导大众文化具有被动的选择性。它依赖大众传媒渠道,内容主要以娱乐性和流行性为主。所以,大众文化与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消费关系。大众文化跟随流行趋势的改变而改变,它被社会消费导向,反过来也在引导社会文化消费。从根本上讲,大众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并不是具有完整内涵的一种文化。

我们所说的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不是具象化的物质实体大众文化通过传播手段在加速人的异化后,不良的文化内涵容易扭曲一部分人的身心发展。准确的说一部分大众文化是缺乏引导的商品化文化形式。

三、文化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1.正确的文化观

文化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达到了这个目的,就可以说这种文化就收到了社会效益。在现阶段,我们要积极树立文化自信,引导正确的群众文化发展模式。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在当前,在与外来不良文化侵蚀的斗争中,坚守文化战线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任务重大。

2.坚持文化服务群众

文化本身具有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功能。从文化活动形式和外在的作用来看,虽然大众文化的娱乐效应更具有吸引力,但是它所满足的是人们物质意外文化商品性消费的需求。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出现并商品化后,便附上了经济性和功利性,本身发展也同时产生利润有盲目性。但是大众文化的社会娱乐效益的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日渐巨大。所以,无论群众文化还是大众文化,在文化管理方面社会效益是一方面,服务群众是坚定不移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性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意志和力量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 是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也是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在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内容上,承载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注入到文化的生产、制作和活动的组织、传播中去,让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服务。

所以说,在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划分明细,群众文化本身具有可控性和导向性的优势,在结合大众文化的优点,才能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做得更好。利用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不同的宣传形式,让人民大众在感受文化幸福,文化快乐的同时,也可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加强了社会公民的人文精神培育,中华民族优秀人文传统的宣传和普及,使人们产生更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加坚定正确人生理想与信念,树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大大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庆文.搞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0(4)

[2]涂云龙.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观察和建议[J].神州,2011(14)

[3]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M].三联书店,1998

作者简介

杨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科学哲学专业哲学硕士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