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刘萍萍 路易·艾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作用之探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2 09:35:26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刘萍萍(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617000)

要:路易·艾黎作为一个新西兰人,从20世纪20年代来到中国,直至去世一直生活在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发起并组织了工业合作社运动;1942年以后,艾黎转向培训“工合”管理和技术干部的工作,创办了培黎学校;1953年以后,他致力于和平事业的发展,在推动中新友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关键词:路易·艾黎;工合运动;培黎学校;和平事业

关于路易·艾黎的国内研究著作并不多,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艾黎的个人经历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二是根据史料论述艾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作用;三是诸多记者以及培黎学校的学生为其写的采访报告。学术界关于路易·艾黎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做的贡献没有具体的论述。因此本文试图就艾黎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艾黎情系中国的原因和结果作一分析。

一、路易·艾黎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

1927年4月21日,路易·艾黎几经辗转来到中国开始广泛接触到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亲眼目睹了许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和中国工人遭受非人待遇的悲惨场景。据艾黎回忆“许多孩子不过八、九岁,每天要在煮茧的大槽前站12小时。他们手指红肿、两眼布满血丝,眼皮下垂。不少童工因遭工头痛打而哭叫。”[1]P39-40艾黎对于中国工人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后来,在接触了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宋庆龄等一批进步人士后,艾黎对中国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认识开始不断地深化。

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了国际性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小组,并学习研读《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资本》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讨论世界和中国的形势。自此以后,艾黎的政治生涯与中国革命发生了传奇性的结合。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受革命思想的影响,艾黎逐渐与革命组织建立了联系。当地下党的形势处于艰难之际,艾黎曾在家中架设秘密电台,以保持同正在长征中的党中央的联系。此外,艾黎还曾掩护中共地下党同志和爱国人士安全通往上海。抗日战争期间,当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并进攻上海后,艾黎通过史沫特莱的帮助,美国共产党员格兰尼奇夫妇努力克服困难,创了一份名叫《中国呼声》的外文刊物揭露日寇侵略罪行1936年9月,艾黎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前往山西省将红军在战场上缴获的巨额钞票兑换成可以在全国流通使用的中央法币。除经济援助之外,他还多次为红军输送医疗器械、药品及其它物资。正如同宋庆龄为其写的证明信中说的那样:“当白色恐怖笼罩上海的时候,当中外特务追索共产党员的时候,是他把自己的家作为共产党员的避难所。”[2]艾黎作为一位外国人,总是冒着被日寇杀害的生命危险以不同的方式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

2.发起开展“工合”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全国大部分的工业遭到日军严重破坏。艾黎找到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共同商讨在非沦陷区建立小型的工业合作社。他们编写出一本题为《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的小册子在上海散发,主要内容是对中国生产问题的调查和建立工业合作社的总战略。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938年4月,第一个工业合作社促进委员会在上海成立。号召失业的工人和难民组织起来生产自救,并支援抗日战争。1939年1月,为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进一步扩大“工合”的影响,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促进委员会(简称工合国际委员会)。同时,艾黎想方设法使得工合运动得到国民政府在行政上的许可和经济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工合运动顺利开展。

“工合”运动从创办开始就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关注和支持。艾黎曾亲赴延安,经毛主席的同意,建立了西北办事处延安事务所。“一年后,延安的工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0多个,有278名社员和4万多元的资产,其生产范围已涉及到各个领域。” [3]P82同时,“工合”运动的兴起也得到了国内外爱国人士的支持。“工合国际委员会成立后,经过多方面做工作,从美国、英国等国筹募的捐款和物资就通过它源源送到中国,总计价值约500万美元。”[4]P22同时,艾黎想方设法使工合运动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通过当时的英国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拉克·卡尔而获得宋美龄的支持。然而,随着“工合”运动的不断发展,尤其在内地和西北的发展使得国民党感到恐慌,于是国民党当局不断加大对“工合”的控制和破坏,“工合”的工作陷入困境。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抗战期间,工合组织的工作区域涉及到全国17个省,所组织的工业合作社最多时达到1700多个,社员2.5万多人,援助了20多万失业者和难民。”[5]P39-40工业合作社的产品,一部分满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另一部分为抗日前线提供大批军用物品,为支援抗战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工合”运动应运而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奋力前进,虽历经千辛万苦,但硕果累累。斯诺曾称赞中国的“工合”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合作运动的先驱。”[6]P198

3.创办培黎学校

工合运动创办后,各个地区急需人才,路易·艾黎便决定创办培黎学校,为合作社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黎还含有“为中国黎明培训”的意思。

1940年在江西赣县创办了第一所培黎学校。同年,在陕西宝鸡双石铺(今凤县)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所工合学校。到1942年,大多数学校因财力不足或地方干涉势力而解散,也有部分是在遭到日军轰炸后自行关闭,双石铺学校成为“工合”仅剩的一所培黎学校了。正当学校处于生死攸关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艾黎来到了甘肃省山丹县,最后艾黎决定将培黎学校迁到山丹县。

山丹培黎学校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教育宗旨,让学生能够将上课所学到的技术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据统计,“没几年功夫,艾黎带领全校师生就办起了纺织、皮革、机械、陶瓷、玻璃、制糖、畜牧、种植、制毯、造纸、印刷、化工、运输、采煤、测绘等20多个生产车间和实训基地。学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有来自全国17个省和甘肃19个县的500多人。”[6]P34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医院除了满足师生就诊之外,还接受山丹及附近的百姓前来看病。

路易·艾黎一生在华60年,其中有六分之一的时间在山丹度过的。山丹培黎学校将现代进步和文明的种子引进了偏远落后的山丹县,使山丹县的经济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好培养的学生在解放后散布到全国的各个基地,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事业的骨干。

二、路易·艾黎为建设新中国发挥作用

1.致力于和平事业

路易·艾黎在新西兰南岛度过了他美好的青少年时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艾黎参军。战争的历练使得艾黎对战争更加厌恶,他讨厌战争,反对暴力,逐渐树立起向往和追求和平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艾黎离开山丹,移居到北京,开始专职从事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1952年,艾黎到北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被当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委员。并在发言中指出:“和平是一切建设性的生活的基础。不管有多少困难,走向和平的路是永远无法切断的。” [6]P228艾黎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人类要想发展和进步,就不能偏离和平的道路。和平像空气、阳光、水和粮食……在爱好和平的力量与战争贩子的长期斗争中,毫无疑问,世界各国人民群众必将取得胜利。”[1]P236-2371972年12月23日,新西兰与中国也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艾黎前往澳大利亚进行访问,在访问和探亲的期间,曾赴各地作多次作报告向他们介绍中国。

2.介绍和宣传新中国

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以及作家。艾黎根据自己在中国丰富的个人经历和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刻了解,著书立说、勤奋写作,对中国文化和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艾黎通过写作让世界了解中国,他将各地参观访问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大都写成诗文,介绍给新西兰、欧美国家的读者。向全世界介绍中国革命、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和悠久的文化艺术。新中国成立后,艾黎仍不断地向国外的朋友和来访者介绍新中国的情况。在艾黎的著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介绍新中国华夏灿烂文明而作。比如说艾黎以日记形式所写的《有办法》一书,就是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国外的朋友们普遍认为他是中国问题的权威,甚至有人说艾黎是“当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三、路易·艾黎情系中国的原因和结果

路易·艾黎在中国传奇般地度过了60个春秋。他60年如一日,始终与中国人民休戚与共、同甘苦共患难,将自己的毕生心血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

艾黎对中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渐渐的便萌生了去中国看个究竟的愿望1926年底,艾黎从家乡新西兰出发,经过6个星期的辗转航行,终于抵达香港,迈出了中国之行的第一步。6个月后他来到上海看到一面是住着宫殿式宅邸的拥有巨大财富的人;一面是辛苦劳动,比牛马还不如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搪瓷厂里发生的铅中毒、锑中毒,纱厂的罪恶的包身工制……使艾黎感到困惑。1929年是艾黎思想发生深刻转变的时期英国朋友亨利·巴林一本《资本论》送给艾黎。从此以后,艾黎购买了许多关于社会进步的书籍,越来越关心中国国内的斗争。同时,他认为自己应该为中国的劳苦大众做一些实事了。正是积贫积弱的中国引发了他为受压迫者寻求解放之路的人道主义情怀,从此为处于压迫和贫困中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就成为艾黎一生的奋斗目标。

艾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无私奉献,也得到了我们的党和国家的认可。1977年邓小平在出席艾黎80寿辰宴会时,称赞他“始终如一地、一贯地为我们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大量努力,这是很不容易的。”[7]1987年3月,邓颖超在《艾黎自传·序言》中对于艾黎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艾黎同志在长期的斗争中不怕艰辛、不计得失,把一腔热情和全部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始终坚定不移,真不愧为一位无私无畏、襟怀坦荡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8]时任代总理的李鹏也曾说“艾黎同志勇敢坚定,无私无畏,把一生心血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国政府和人民深深感谢他所做出的贡献。”

艾黎一生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同新西兰及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国际主义精神的确令人敬佩。当时在山丹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他依然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并竭尽全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如此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实在令人难以忘怀。通过研读艾黎的生平事迹和论著,笔者折服的是艾黎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个外国人,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一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21世纪中叶的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路易·艾黎研究室.艾黎自传[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2]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路易·艾黎在甘肃[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

[3]朱健.路易·艾黎在中国[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4]夏明星,苏振兰.中国与新西兰友好往来的使者[J].文史春秋.2002,(10):22

[5]王效伯.缅怀路易·艾黎[J].友声.2007,(6):39-40

[6]洛易斯·惠勒·斯诺.斯诺眼中的中国[M].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4.

[7]刘文兴.路易·艾黎与山丹[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

[8]路易·艾黎研究室.路易·艾黎自传·序言[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第2页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