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纪奕娜 基于翻译工作坊的陕西非物质文化翻译教学模式探讨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7 09:09:08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编号:18LK0293;西安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陕西文化翻译产业建设对接研究”编号:18JGZ20;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新形象构建与陕西文化翻译产业建设对接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8J17

基于翻译工作坊的陕西非物质文化翻译教学模式探讨

  纪奕娜(西安财经大学国际商务语言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  710061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区的设立,陕西文化翻译产业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与文化翻译产业实现在资源上的共享与优势的互补,在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实践教学等方面实现对接。翻译工作坊,注重译者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是一种实践操作力强的翻译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以陕西非物质文化为特色语料,构建基于翻译工作坊的陕西非物质文化翻译教学模式。

关键词:翻译工作坊;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模式

2009年,首届东西部文化翻译产业论坛在西安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翻译产业。陕西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陕西文学海外翻译计划”,文化翻译产业也成为文化产业中的一只生力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文化翻译产业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文化翻译需求为导向,开发和构建教学与文化翻译产业实现在资源上的共享与优势的互补,在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实践教学等方面实现对接。本文通过介绍翻译工作坊的相关理念与特点,探讨将其运用于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教学的可行性,以及探索具体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一、翻译工作坊的理念与特点

工作坊理念源于教育与心理学领域,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引入都市计划中。在1993年,根茨勒首度提出翻译工作坊概念,之后学者沃尔福森、拜登、李明等等对翻译工作坊的目的、方式、组织形式进行阐述,学界普遍认为翻译工作坊具有互惠性、写作性、真实性、社会性等特点。翻译工作坊以“做”为导向,多名译者共同参与、共同研讨、互利合作,得到可接受的译文,完成翻译任务。在翻译工作坊模式下,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师,而是学生。秉承翻译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指导思想,教师是翻译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监督者,学生们深入思考、协作交流、在翻译实践中习得翻译策略与方法,成为整个工作坊的主体。

二、翻译工作坊运用于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教学可行性分析

各种文本类型的语料均可以成为翻译工作坊的翻译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蕴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更可胜任翻译任务的语料文本。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10大类,500多个项目,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学生在翻译路径上,先从文本及其文化内涵解读开始,灵活运用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理论与策略,形成译者构造的译文,无论采用同化还是异化,生态翻译理论、还是接受理论,顺应论,都涵盖译者对原文的文化理解,工作坊内各参与者相互协作、交流沟通、转化为译者所要传达的译本,最后,传递给读者可以接受的译本。学生接触真实的源语文本,利用多种教学设施,娴熟使用翻译参考工具,在翻译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相关知识,并正确使用专业术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一般从翻译理论及策略展示开始,然后学生开始模仿与练习,最后教师给出参考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中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学生对原文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往往被忽视,而在翻译工作坊的具体实施环节中,这部分则需要学生大量的关注。

三、基于翻译工作坊的陕西非物质文化翻译教学模式

基于学者们提出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步骤(Visintin,2008)和英语专业本科翻译工作坊的具体操作程序(吕亮球,2014),笔者提出陕西非物质文化翻译工作坊的实施步骤。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不仅是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它又是民族想象力的展现和文化意识的表达,包括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根据翻译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笔者对英语专业大三、大一学生进行人员构成、课时、文章选择、翻译理论及策略的选择等方面细化安排。具体安排如下:25人的班级,分为5组,每组5人,每学期15周教学周内,每组3次翻译实践的机会。具体的教学步骤分为:翻译理论习得、任务分配、任务实施、任务互动、任务呈现、以及任务评价。翻译理论习得部分以理论归纳的异化、直译、音译、音译加注与直译加注、归化、以及钱钟书提出的“化境说”理论,许渊冲先生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等。

1.任务分配

在学期开始前,教师通过微信交流平台向学生介绍非物质文化翻译主要教学内容和方式,并将学期中待研讨翻译的文本按门类布置给学生,学生依据兴趣、翻译要求分组。于在翻译工作坊中,每周一组同学担任“参与者”其它小组成员为“促成者”。教师作为“专业者”提前两周将翻译任务交给“参与者”的学生熟悉、分析、解读。由于非遗文本有大量的文化专有项、文化负载词,甚至有些非遗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学生需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才能下笔翻译,比如眉户、道情、社火、信天游等戏剧曲艺形式。被称为快活的血社火是陕西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宝鸡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的血社火最为典型,其表演主要以斧子,铡刀、剪刀等器具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的头部。需要学生大量查阅书籍和网络方能理解其含义,若将社火译成civil society,快活译为happiness,就曲解了其由来与表演内容。翻译中,参与小组可将组内争议问题以邮件或文档的方式发到班级网络交流平台,寻求同学的帮助。“参与者”学生经过磋商,探讨,请教完成全组可以接受的译文。译文确定后,参与组将译文共享班级网络交流平台,让“促成者”和“专业者”熟悉译文内容,为正式上课译文的讨论与修订做准备。

2.译文互动

在课堂展示中,参与组可采用现场读阅本组译文,或通过录制好的音频,进行展示,并就译文运用的翻译理论和策略进行阐释。其他促成者,专业者发表出示自己对参与组译文的疑问、意见、或建议。如笔者选取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中,陕西秦镇大米面皮传承人薛昌利在关于切米皮这段描述性文本。原文为“过去在木案板上切有木渣,现在在木案板上铺一层白布,蒸的薄,蒸的筋,在这布上切,布也不烂,木案板也不烂。为什么用铡刀切,用铡刀切宽细均匀。”小组呈现译文如下“Wood residues will be left there,if rice noodles are cut on the wooden cutting board.Now put a layer of white cloth on the wooden board.Since thin rice-noodles are steamed to be chewy,and then cut on this cloth,the cloth won’t be destroyed and the wooden board will not be rotten.Why to cut with refined cutting knife?To be well-proportioned and tasty.”参与组同学在讲解中着重解释为何把“铡刀”弱化翻译为cutting knife,此意译是为了避免读者一遇到铡刀这个词产生畏惧.而“宽细均匀”译为well-proportioned旨在传递米皮宽细程度能够让其和特有的佐料完美融合,与享用米皮的器具相得益彰。

3.译文整合

对于工作坊内每个文本讨论后,参与组会记录“促成者”和“专业者”对译文的意见;课后,针对这些意见进行讨论,基于本组翻译的主旨和特色的前提,对提出的建议进行有选择性地采纳;最后将组内讨论通过的最能接受的译文交给“专业者”评阅。如对于秦镇米皮,参与组最后修改译文如下:“There used to be wood residues left while one cuts rice noodles on the wooden cutting board.Now take a layer of white cloth on  it.The steamed rice-noodles are thin and chewy.The wooden board will not be rotten and the cloth won’t be damaged if rice noodles are cut on the board.Why do we choose the refined special-purposed guillotine?To be uniform and tasty”。“促成者”也会鉴于自身对原文的理解和课堂讨论的收获,给出自己认为最能接受的译文,交予“专业者”评阅。作为“专业者”,老师在课下评阅译文时记录不同组别译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下节课中有针对性地讲解与点评。若个别译文有某些独特性,老师可与译者单独交流,利用课堂时间解决普遍性问题。利用课下时间沟通某些个别表达,深化学生对语言的多样化的理解,培养其语言的包容性。

4.任务评估

过程性评价为总任务评估的首选模式,这种模式将凸显翻译教学“循序渐进,在翻译中学,在学中翻译”的特点。期末成绩评估考核方案采用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分为三部分组成,其中30%为作为参与者身份的每组三次翻译成绩,这部分侧重评估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力,评估译文中文化内涵的阐释,以及译文的可读性与接受性;10%作为促成者身份的成绩,这部分主要侧重学生的平时参与性,考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提出可行的译文修改意见和建议;10%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联文化内涵理解部分成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对其理解需要学生由点及面的认知。

期末考试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常规翻译,即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段落篇章翻译,其包含完整的语境,以期帮助学生读懂与理解原文内涵,运用课堂上所学或所掌握的翻译理论和方法进行选译。第二部分为译文赏析,学生运用相关翻译理论和策略对所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英译进行鉴析,鉴于自己对译文优劣的理解,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与建议。多角度形成性评估方式不仅能推动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解读与理解,更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翻译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四、结语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练了陕西的传统文化,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好坏直接影响陕西的外宣。翻译工作坊以非遗文本翻译实践为导向,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翻译路径,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翻译理论和方法学以致用。在翻译工作坊中,学生由传统课堂讲授模仿转换到自主学习,从对文本的深刻解读、组员沟通、到翻译互动及评估,无时无刻不在“参与者”与“促成者”的角色间互动。教师协调、指导、反馈、评价学生的翻译活动,作为“专业者”,引导学生扎实习得翻译技能,推进团队合作,为今后的真实翻译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1):139-142

[2]李明.翻译工作坊(汉译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4

[3]吕亮球.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究[J].上海翻译,2014.29(4):48-51

[4]李怡然李梦茹翟书娟.基于翻译工作坊的中医文化翻译教学模式探讨[J].上海翻译,2014.31(8)159-161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