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张浩东 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看中国乡村教育之变革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2-23 09:38:24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张浩东(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46

 要:近日读了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问世九十年,其教育思想历久弥新,这本书在解决当前中国的教育问题上仍有参考价值。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之一,他履历优秀,荣誉等身,却甘愿在乡村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中国教育的出路。他大力倡导改造旧的教育、建立新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文集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而文集中关于乡村教育改革的论述是其教育改造理论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乡村教育教育联合乡村学校

《中国教育改造》中所研究和试验的教育问题,在九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觉得很中肯,尽管当代中国教育在物质、技术层面的发展是于当时的人们而言是难以想象的,但由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中国教育的许多弊病从未消失,所以这本书在今天看来仍有实际意义。这本书集合了陶行知众多关于教育改造的理论,陶行知自述为“在中国教育里抹黑路所见的几线光明”,这是陶行知所信,亦是陶行知所行。

在陶行知的一篇《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陶行知开门见山的说道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它教人……它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这一段话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长久以来的科举入仕带给近代教育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确鼓励着寒门学子能通过读书离开乡村,得到更好的生活。但脱离乡村就是正确的路么?若是都离开了乡村,立国的基础在哪?很少有人去思考,只管着去往城市是向好的道路,只管往上爬。这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一个正面的例子,他是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被乡亲们称为“耶鲁哥”。他从耶鲁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毕业后,凭他的条件足以找到很好的工作,然而他却毅然决然地投身乡村,为什么要“逆流而行”?无数农村学子拼了命往城里跑,天之骄子般的学霸为什么要在村里扎根?我觉得这也许是一个眼界的问题。在乡村一样可以成就自己,不一定要走“学而优则仕”的老路。但在当今社会物欲至上的风气中,能把青春留在乡村的土地上,承受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压力,困难可想而知。。但已经有人开始这么做了,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秦玥飞发起了“黑土麦田”项目,吸引了很多名校毕业生前往乡村,进行创业创新和精准扶贫,用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民。或许我想远了一点,但当前社会的确面临着阶级固化的问题,家境优越的孩子从小就享受着各种资源,接受更好的教育,农村出来的孩子尽管凭借考试到了大学,其未来的发展路径也相当受限,乡村教育换一个方向发展,未尝不是一种解决办法。乡村生活为什么不能变成一种优势?

陶行知就提出要把乡村教育与传统教育区别开来。陶行知提出的是要在乡村建设适合乡村教育的“活教育”!从乡村的实际生活出发,将教学做合一。“活的乡村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在农村实行的教育,通俗的来讲就是教育与农业携手。教育要适应自身的生活环境,要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服务。“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他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以后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活力丰不丰富”陶行知的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合理。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仍占大多数,农村的青少年儿童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大部分还是回到农村就业,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基础教育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工作离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纯文化教育,并且是单纯为应试而形成“升学教育”。很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已然以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一些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少回乡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既缺乏为家乡经济建设的理想,又没有从事劳动生产的一技之长。教育的社会效益很低。所以在部分地区,家长甚至不愿让孩子去接受教育。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值得当今农村基础教育的反省。

陶行知强调“活教育”不能单靠教育自身来进行,而是“要有一个大规模联合”,教育要与农业、银行、科学机关、卫生机关、道路工程机关等充分联络,而“改造乡村生活的力量大小,要看它对于各方面势力联络的范围多少而定”。学校,不能关着门来办教育,要与社会各界发生广泛的联络,把整个社会当做学校来进行联络。陶行知通过对中国乡村教育现实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已经探索的教育的基本规律。活的乡村教育要培养出有活力的学生,务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乡村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本领。乡村教育也需要乡村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使自身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乡村教育也必须适应乡村的经济建设,使乡村教育为农村各行各业服务并促进其发展。

陶行知称“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惟一可能的中心!”这也就是说学校是改造社会的中心!这是学校的社会功能和职责。陶行知在乡村教育中的中心思想是“教学做合一”,他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将学生培养成即拥有文化知识,又有农业实践能力的青年。从今天的角度看,这种方法可行性并不大,因为这种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确会影响学生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的获得,在基层教育中对学习成绩的追求早成习惯,况且地区差异较大,普及需要复杂的过程。但其的优越性,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农村学校培养学生从事实践的本领,锻炼学生的能力和为家乡建设献身的精神。乡村教育的效益问题由多个方面因素造成,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能够给我们许多借鉴。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1日出版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