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朱程菁昱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伟大意义和当代价值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2-25 09:11:37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朱程菁昱(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上海  20160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1888年,恩格斯将这篇马克思生前未曾发表的文件收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附录中,并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1]掀起了哲学历史上的伟大革命。《提纲》里,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回答了关于人和社会等问题本质和发展的答案。这在当时对哲学的走向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选择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时代的中国也依然焕发着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发展的时代光彩。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基本内涵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不仅对费尔巴哈和以其所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进行了严格的批判,还对唯心主义在实践观点上的错误立场进行了剖析。自此,伟大的科学实践观横空出世,马克思在将所有旧哲学抛在历史的分水岭后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新哲学奠定了基础,在本质上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对费尔巴哈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批判

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都没有意识到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2]马克思认为,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去看待和理解世界,割裂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旧唯物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缺陷。他明确提出,认识世界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因而得出了鲜明的结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同样的,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对费尔巴哈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提纲》中,马克思科学的阐释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对费尔巴哈将宗教与人的本质勾连起来的观点进行了剖析,即陷入机械的立场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充分批驳了费尔巴哈轻视革命实践的消极认识。这在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对唯心主义实践观的批判

马克思更科学的一点在于,他在对立的唯心主义中发现了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并将其抽离出来,使其摆脱脱离现实活动土壤的境地,从抽象的人的意识、观念的主观性的发展走向具体的物质的、现实的客观实践。然而,从古至今的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家,从未把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实际上,唯心主义的哲学前提是意识决定物质,这就意味着,他们必然把意识看作物质的本源,必然把实践活动隔绝在认识论的空中楼阁之外。除却单纯的理论抽象,即便提到实践,也只是经验的实证主义,而非人民的决定性的社会实践。因此,马克思不仅与之前的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还将科学的“实践”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开辟了哲学史上的新天地。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出发科学回答认识和思维真理性的标准问题明确指出,虽然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也认同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认为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但在根本上始终没有从实践的立场来判断和阐释在《提纲》中鲜明地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应在实践中实现对认识和思维真理性的判断,通过实践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一科学论断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伟大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它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它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彻底摆脱了旧哲学走向了新哲学,彻底摆脱了旧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开启了科学实践观的新时代。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意义

一方面,它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马克思彻底清算了原有旧唯物主义的片面实践观,完成了以往实践观的伟大超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国家拿起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武器引领本国的革命与建设道路,通过与本国实际情况的结合,持续补充和完善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俄国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等国家的建立和建设中都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功案例,取得了丰富的发展。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新理念,新思想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的道路上,将其推向又一高度。

另一方面,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供重要支持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最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然而,在《手稿》中的观点还只是处在最初的孕育阶段,是不完整、不成熟的。而到了《提纲》,实践的观点已然成为一种成熟的思想观点,马克思已经将“实践”正式纳入自己的哲学视野,并已经内在地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为马克思所运用,用以分析、批判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实践观开辟了通往实践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身有了灵魂与生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创新性提供了重要前提。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实践意义

首先只有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检验社会主义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开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伟大事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质疑和挑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固步自封、僵化守旧是不能发展进步的。我们建国七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证明了,路是走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和道路,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为标准,用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去发展、完善和检验真理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是否成熟,并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完善。

其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创新发展。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原理,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在于不断从实践中创新。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散发着真理的光辉。只有通过扎实的社会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创新,社会主义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也为自己的不断丰富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今中国正处于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大潮中,也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远大且独特的实践创新[3]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分析国内外时代特征及形势,审时度势地在新时代下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科学论断,新一段关于“实践论”的篇章正在不断书写。马克思哲学理论精华与深邃内涵,我们必不能忘却,相反还要把实践创新作为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唯有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下方能平稳持续发展。因而,马克思所论述的科学实践观,不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还是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传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在基于《提纲》的视角下论述其思想渊源及理论依据,并结合新时代具体形势,形成了契合当代中国最新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而牢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毫不动摇地贯彻新时代的行动指南,继续坚定不移地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进,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真谛,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6页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5-19(2)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