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辛晓宁 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分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3-24 09:21:47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辛晓宁中共铜川市委党校  陕西铜川  7270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本文运用哲学思维分析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的路径,首先要在“为什么改”上坚持战略思维,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其次在“改什么”上坚持辩证思维,坚持“重点论”抓住改革的主要矛盾,从“六个着力点”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坚持“两点论”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五大辩证关系;最后在“怎么改”上坚持底线思维,从问题和坏处着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发展,坚守改革警戒线,守住“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的底线,补齐社会发展的短板,使整体协调推进,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哲学思维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基本思维方法,在新时代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必须继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哲学思维;主要矛盾

举世瞩目的“十九大”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作出了很多新论断新要求,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特点,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冲破重重困难,不断解决新问题、破解新难题,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中华民族日益崛起的4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用事实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需要继续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一、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既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意义的总结,也是对新时代用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新活力所做的要求。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问题突出,体制机制弊端仍然存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够,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很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群众的需求更深层次和广泛等等,要解决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改革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剩下的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已经慢慢在消化,但发展中一些重大的阻碍还需要我们有巨大的胆识去一一破除。只有继续解放思想,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和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作斗争,才能重新找到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的改革事业进行了四十多年,我国的发展也在原有的体制机制基础上获得长足的发展。矛盾是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在新时代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必须继续以问题为导向,重点破除“拦路虎”、“绊脚石”,推动改革向更深入、更广领域、更深力度发展,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促进发展的更平衡、更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各种新期待。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

按照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我国历来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为判断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依据。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重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求方”来讲,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日益多样化;从“供给方”来看,虽然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然而,这些都是“改革中的问题”,都是“改革和发展不够”的问题,而非“改革本身的问题”,所以必须继续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向新征程,继续全面深化改革。

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任务和重点工作,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关键,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三、新时代如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问题从战略全局高度给出了总的部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科学回答了“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基本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在此基础上,进入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踏上新征程,需要进一步坚持哲学思维,统筹规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1.“为什么改”上坚持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体现了看问题的深度和高度,是指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

我国现阶段发展在许多层次上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等方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决定了改革事业也应该做出调整,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提出,十九大后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指出,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应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在我国基本国情和实践的基础上,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国梦的目标作出的重大判断和部署。

矛盾和问题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改革是解决社会突出矛盾的重要方法,矛盾时时处处都存在,所以改革只有进行时。十九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的各项制度,运用战略思维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高瞻远瞩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的重大任务和目标,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方向。

2.“改什么”上坚持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要运用对立统一的矛盾眼光看问题,善于承认和分析解决矛盾,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两点论”,坚持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胆子大与步子稳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综合考虑,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时代的发展。将“改什么”和“什么”统一起来,始终明确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内的不断深入的全面的改革,“坚决不能改”的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大框架,我们的改革是既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又必须坚持“重点论”,抓重点领域的改革。坚持辩证思维,才能抓住改革系统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踏上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在六个方面着力:深化“放管服”、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建设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深化科技创新制度改革、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学会“牵牛鼻子”的工作方法,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入手,重点从以上六个方面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怎么改”上坚持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指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牢牢把握主动权的思维方法。

全面深化改革不能没有“底线”,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障和发展民生等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线。底线是量变达到质变的临界点和防线,一旦突破,好事可能会变坏,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守住底线和原则。改革不是为了赢得掌声,更需要有“该改的坚决改”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要守住“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的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首先就是要守住原则。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的“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总目标、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除此之外还要继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等原则,这些是不能改的,必须守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警戒线。

坚持底线思维还必须要有短板意识,如果只顾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可能就会激化社会矛盾或者遭受大自然的惩罚,经济利益最终也会受损,所以任何改革和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利益为代价。改革过程中就是要进一步补齐短板,使整体协同作用,激发创造新活力。

坚持底线思维,一方面是要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各种制度和外部保障,从坏处着手,将改革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稳步发展。

新时代召唤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党必须继续坚定信心、积极作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切身的利益问题,用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的伟大成果迎接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九大报告2017.10.18

[2]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 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2017.11.20

[3]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着力点.中国经济时报2017.11.21

[4]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求是22期

[5]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10.31

 

作者简介:

辛晓宁(1989--)女,陕西富平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中共铜川市委党校哲学讲师。

 

收稿日期:2020-01-10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