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武素迁 党建引领老旧社区治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金堂县赵镇街道三江社区“360活力社区”治理模式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5-27 09:58:13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武素迁中共金堂县委党校  四川金堂  610400

 

社区治理是社区范围内的多个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城镇化,尤其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单位-街居制向社区制的变革需要而提出的。作为体制转型的特殊产物,城市中的老旧社区是当前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一大难点。金堂县赵镇街道三江社区践行现代化社区治理理念,创新社区治理制度,以“零距离、无障碍、全方位、多活力”为目标实施“360”活力社区建设,通过实施下沉服务事项、打造各类功能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措施,着力祛除行政化,为居民提供无障碍、全方位的服务,探索以党建为引领的,重视服务创新的360活力社区之路。

一、金堂县赵镇街道三江社区基本情况

金堂县三江社区地处金堂赵镇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1.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万1千多人,总户数4800余户,党员200余人。有21个居民小组,30多个小区,流入人口近1000人、流出人口近200人。社区内有13条主要街道位于县城中心繁华地段,17条小街小巷,81个居民院落,属于典型的城市老城区的老旧社区,社区治理压力巨大,具体表现为:

1.居民生活质量较差,满意度很低

辖内的诸多小区属于“三无院落”,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规划不够科学,使得社区配套设施极其薄弱,公共服务整体滞后。以三江社区的交通欣苑为例:该小区修建于2000年,院内共有房屋2栋、住户70户、200余人。小区内几乎没有公众空间,没有绿化,无物业管理,居民生活质量低下。

2.弱势群体较多,利益诉求多元

辖区的人口以金堂本地人口为主,但有不少外来租户,常住人口以老人、小孩为主。年轻人或因生活质量相对较差搬离原社区或外出务工,留老人、孩子在家。随着近些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群众眼看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急需改善原本的生活状态。

3.住房性质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辖区内的住房以当年由政府、单位出资建设的职工社区为主,人口密集、房屋产权归属复杂,存在着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住房有职工宿舍、农村自建房、城镇安置房等多种性质住房,并且商铺林立。

综合以上几个特点,三江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老旧院落”整治为工作抓手,探索以“党建为引领”“四大四微”“360”活力社区工程,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在老旧社区治理上探索出一条金堂道路。

二、三江社区“360活力社区”模式的主要做法

1.以党建引领为基石,丰富社区治理的组织载体

在社区创设大党委、改设党总支、分设党支部、细设党小组,形成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四级组织架构,同步健全业委会、协商会、院委会等末梢自治组织,健全社工队伍、志愿者队伍、巡逻队伍。“两委”是“全面性”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奠定了社区治理的基本格局,是核心载体。其他载体是“特定性”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对“两委”形成“补充”,弥补了“两委”作用“的空白”,与“两委”相互依托与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以“大架构、微触角”组织体系不断筑强社区治理组织基础。

2.以居民自治为目的,扩大居民社区治理参与度

一是将社区细分为“社区、居民小组、院落小区、楼栋”四级单元,并结合实际建立“先锋型党员队伍、网格型管理队伍、职业型社工队伍、威望型贤达队伍、互助型居民队伍、奉献型志愿者队伍”六支队伍,通过分单元定岗定人定责,联动开展治安巡逻、环境卫生、纠纷调解、文化活动等工作,提高居民社区治理参与度;二是订立完善“居民公约、院落治理制度、协商议事规约”,建章立制,充分保障居民自治的效果;三是建立院落互助联盟模式”建立“四级”纠纷联动调解机制(即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长网格员调解、院落互助点调解、院落管理委员会调解),探索形成“大联动、微治理”工作格局,推动老旧院落由传统自发管理向居民共建共治转变,不断壮大社区治理枝干体系。

3.以现代管理为手段,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

一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搭建“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党员志愿服务供需管理平台、志愿者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服务;二是整合各类资源,引进社会组织,进行多元治理,在社区建立志愿者驿站、日间照料中心、创意空间、儿童家园、“四点钟学校”等,为不同年龄阶段居民提供精准化社区服务;三是建立社会协商调解制度。利用人民调解员和志愿服务者两只队伍作用,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爱老敬老助老等活动,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主动参与本社区治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

4.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和谐宜居社区环境

一是去除管理行政化,将办公场所全部建成功能室。将社区服务项目全部集中在一楼便民服务大厅,取消柜台,变成“一对一零距离服务”;二是建立电子阅览快乐吧、志愿者驿站、爱心超市、阳光儿童家园、日间照料中心(内设休息室、保健室、就餐室、棋牌室)、法制影院、创意空间、议事室、社会组织之家、绿色长廊等各类特色功能室服务群众;三是通过院落整治、环境美化、游园建设、文化墙塑造,创造宜居之美,着力探索形成“大空间、微体验”的唯美追求,不断提升群众对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的情感和价值认同,聚力开拓美丽家园。

三、三江社区 “360活力社区”模式的初步成效及治理难点

1.初步成效

(1)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对社区的满意度提高三江社区共有老旧院落81个,目前已规范化整治76个。为确保居民对院落整治效果满意,三江社区以“问需求、议方案、创环境、固成效”工作模式确保三无院落的整治效果,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化解群众矛盾,提升社区整体凝聚力社区通过开展宣传、精细化服务及社会协商调解机制,将群众矛盾消化在社区内,提升社区凝聚力。目前,社区收到居民调解申请27件,调解成功27件,调解成功率100%;处理居民“小事、难事、烦心事”300余件,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目前辖区内实现零信访,党群关系融洽。

(3)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和谐美丽宜居三江的社区文化社区通过探索由低龄志愿者为高龄、空巢、双特家庭老人开展志愿服务,组建了三江姐妹守望志愿队,开展小老助大老邻里互助志愿等服务项目,通过党员、志愿者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社区更多的居民加入服务队伍,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

2.治理难点

(1)居委会负担较重,“政社互动”不充分一是体质惯性影响。由于长时间的“政社不分”,体制的“痼习”短时间内不能肃清,政府有强烈的“路径依赖”。“上级”行政部门交任务、下指标给居委会,没有相应的其他基层组织配合,仅靠居委会“五职干部”落实,居委会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存在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二是造血功能不强。依靠“村公资金”或者各部门的专项扶持资金得来的社区自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治,政府兜底治理模式难以为继。三是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关系不畅。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这三个部分功能重叠的组织形式之间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矛盾与冲突。

(2)居民在社区治理上参与不充分,自治程度不高一是居民的参与面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社区参与频度与年龄呈线性正相关态势,即居民的年龄越大,其社区参与频度越高。三江社区的常驻人口年龄比例以50岁以上为主,参加社区治理的以离退体人员为主,青年人社区事务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居民参与治理的内容主要以参与协商、调解、志愿服务、参加社区活动为主,对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执行、社区建设与治理规划的制定等很少参与。二是参与机制不完善。社区多以通知或邀请的形式作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渠道,而居民的参与资格完全在于社区的单向选择,一般被选对象是“通情达理”的离退休干部、或与社区工作人员关系较好的居民,普通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机会相对较少。

(3)社区治理中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且资金不足一是社区管理人员较少,专业能力相对较低。社区的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专业化、综合性都比较强。社区的工作人员本来就少,个别年轻的同志还兼顾着财务、档案管理等诸多专业性较强工作,对社区事务分身乏术且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社区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二是大学毕业生社工和志愿者的流动性较大。吸纳大学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是解决社区人才缺乏的一条途径,但是大学生社区或者志愿者的待遇较低,工作条件不好,社区管理人员流动太大;三是社区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业主、政府部门和一些社会捐助。其中业主交纳的物业管理费主要由物业公司收走,居委会的经费只能来自政府划拨和少量的社会捐助,经费无法满足社区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

四、对成都近郊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治理的几点思考

1.捋顺政府在社区治理中角色定位,增强社区“两委”的责任担当能力

政府包括街道机关、县级机关在与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关系之间找准定位。政府根据本城市实际,制定城市社区自治管理基本标准及公众服务目录,形成制度体系。在政社分开的原则下,真正践行服务者的角色,做好监督协调指导性工作。三江社区360活力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与社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居委会的履职尽责有直接关系。三江社区通过创新党组织和自治组织设置,完善了分层参与的组织体系;探索了网格化自治管理模式,搭建多元化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的亲民度和参与性,有效调动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全覆盖服务,不断增强了居民的自我服务能力,提升了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培育广泛的社区参与机制,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一是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选举程序,保证居民的选举权,完善社区民主评议及居民代表会议等原有参与制度。通过定期例会代表社区居民议决社区的重大事项行使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二是积拓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和途径。如建立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制度制定社区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实行居民公决等。三是为居民提供公众交流空间,增强邻里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和谐的邻里关系,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高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四是充分发挥社区内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党员的先进性引导居民群众更广泛的参与。五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居民公众服务信息平台、交流平台等,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活动。

3.加强社区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社区团队

一是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人才发展规划,培养专业化社工队伍,实行社工准入制;二是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依法办事、执行政策和服务居民能力,支持其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等,通过专业化的培训考试,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三是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优秀、年轻、具备社区治理专业化能力素质的人员,优化社区人才队伍;四是通过改善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提供给社区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施展才华的空间,营造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确保社区工作留得住人;五是结合“社区物管”、“居家康养”、“婴幼儿托管和早教”等有偿服务方式,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良性循环,促使社区健康发展。

4.搭建多元化的财力保障机制

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将社区建设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制形成与地方财力同步增长的社区经费投入机制具体可按照管辖区域面积、人口等综合因素核定并结合工作考核优劣的量化标准;二是在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激发驻区企事业单位的认同感和社区意识发动驻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支持社区建设落实共驻共建措施拓宽社区增收渠道;三是通过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对于社区拥有的闲置性房产市场化运作,增强社区造血功能保障社区组织的独立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作者简介:

武素迁,中共金堂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科科长,法学讲师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