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贾国欣 娄玉 深刻理解“四个自信”,坚持“四个毫不动摇”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6-11 09:07:32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贾国欣 娄玉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党校  天津市  30045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深刻理解“四个自信”,坚持正确前进方向毫不动摇、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毫不动摇、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毫不动摇,对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理解“四个自信”,对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拧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一、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持正确前进方向毫不动摇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深刻理解道路自信,就要认识到: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当代历史的选择结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从上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对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党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摸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中国人民及时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党和国家的注意力放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使中国从此走上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实际、强调中国特色,既不盲目照抄照搬别人,也不搞所谓“输出革命”;这条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道路,坚持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条道路,把追求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大,从小岗村分田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试办经济特区到建设自贸试验区,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越走越自信。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现实的有力证明,具有现实的科学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连续保持了40年稳定快速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科技、祖国统一、外交关系和党的建设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必将取得更大成就与辉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具有特定的阶段性。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在现阶段,我们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二者又共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社会乃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基础。经过40年努力奋斗,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于实现党的伟大奋斗目标,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后面,我们面临的工作任务越艰巨,问题挑战越复杂,能否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下去,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毫不动摇

科学的理论是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深刻理解理论自信,就要认识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的中国特色理论。中国特色,既是我国发展道路的特点,又是党的指导理论的特点。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在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正确回答了当代中国的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战略、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工作进展和巨大成就,又反过来验证了这一理论体系的正确性。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解决和回答党和国家一系列新任务新课题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理论架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三、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毫不动摇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深刻理解制度自信,就要认识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经验模式可循,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既是摸着石头过河,挫折和失误就在所难免。但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了总体稳定而没有出现大的波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我们党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项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人民民主、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和加强党的建设,为党和国家从容应对西方意识形态入侵、世界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冲突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保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明显的制度优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于它反映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反映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来进行制度设计的,从根本上更加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共享的制度优越性,更能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殊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局面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有序,以“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重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满意度越来越高,都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来没有最好,而是只有更好。我们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前进的动力源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自我纠错、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使之更加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犯教条主义错误,执著于某些具体制度规定和条条框框,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导致制度与实践脱节、与群众疏远;又要坚决防止犯颠覆性错误,搞不清楚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在方向、原则和大是大非面前丧失立场,以改革为借口从事反党反社会主义活动。

四、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持高尚精神追求毫不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深刻理解文化自信,就要认识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渊源。一是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爱国情怀和政治抱负;仁、义、礼、智、信、忠、廉、孝、悌、耻等做人做事基本准则等。二是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包括不怕牺牲、不计得失、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谦虚谨慎等精神追求。三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勇挑重担、依法办事、诚信做人、奉献社会、爱护环境等思想导向。

2.找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努力方向。一是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追求,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追求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追求,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知行合一、见言见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二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爱国作为全体国民的“大德”予以大力倡导和践行,并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思想灵魂。三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营造利于创新、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必须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需要大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文化潮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等于放任不管、任其鸣放。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开展文化交流的核心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任何放松。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