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孔浩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7-20 07:51:39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孔浩(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
摘 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传统价值观念、传统教育的权威地位被冲击、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被西方敌对势力渗透等问题。为了有效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保障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构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尤为重要。在深入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及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要促进媒介融合与网络话语平台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创新话语体系。探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新媒体及其特点
何为新媒体?“就新媒体的内涵而言,它可以看作是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1]就现代社会而言,新媒体以视频直播、微信、网络自媒体等新型媒介为主要表现形式。新媒体的特征主要有即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和全球性等。
(1)即时性。即时性是新媒体信息传播时效性强的形象表述,世界每个角落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通过互联网的音频、视频等手段都可以生动形象的马上传播到网民的互联网终端中。大学生可即时接收各种良莠不齐的混杂信息并对其作出反馈,极易误导涉世未深、辨识能力较弱的大学生。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每一个大学生既是信息的受用者,同时也是这些信息的制造者,通过网络传遍全球各地,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
(2)交互性。网络交互是指信息传递的两端的个人或组织、借助于网络符号及其意义实现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信息交流过程和方式。当大学生使用网络交流沟通时,增强了网络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为交流互动的双方,形成多层次的不可控的复杂互动,挑战了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难以掌控。
(3)海量性。新媒体的海量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数量上,互联网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信息数据库,凭借着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信息数据又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使得网络使用者通过互联网检索可迅速了解到每一个事件的内容、专题报道和该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除了海量的信息,还有专题链接等外延资料,使大学生在接收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形成了碎片化、浅读化的信息接收模式,改变了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逐渐感性化、个性化。
(4)全球性。新媒体的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它的传播范围是全球性的,互联网使用者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浏览、查看每一个网站的信息,借助互联网的此特征,使一些新媒体可以“走出国门”,甚至在全球都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2.意识形态话语权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出自法国哲学家托拉西所著的《意识形态概论》一书中,他提出意识形态是研究观念的起源、基础和可靠性学说。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并体现和维护着特定阶级和社会团体的根本利益”[2]。话语权即说话的权力,统治阶级若想将其意识形态直接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就必须借助话语权广泛而全面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意识形态与话语权具有密不可分的表里关系,话语权的强制与否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在社会的统治地位是否稳固。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出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提高了交流效率、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新媒体也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地位,西方敌对势力借机利用各种新媒体途径进行渗透,传播反动、虚假信息,煽动社会负面情绪,造成了当今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混乱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于我们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出了挑战。
1.新媒体平台兴起冲击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权威地位
随着网络的兴起,新媒体正是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对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控制能力。高校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一直以来是以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实践教育等形式进行的,具有形式落后、内容晦涩单调、不易理解、传播范围和渠道狭窄等缺点,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效果、打击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甚至使大学生对其产生了抵触心理,教育的实效性难以保证。相比于高校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大学生更乐于通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新媒体接受信息,并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比如大学生用户众多的微博、豆瓣、知乎等新媒体平台,改变了大学生获取社会热点信息的单一方式,已成为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表达观点看法的新渠道,冲击并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权。
2.西方敌对势力借助新媒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美国政治学者安德鲁▪查德威克认为互联网已成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3],由于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能力、全球性等特征,西方国家借助在互联网、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利用新媒体平台,推行文化殖民主义,通过电子游戏、电影、音乐、社交平台等备受当代青年欢迎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加大力度对我国输入各种错误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西方文化产品的主要受众群体,在接触过程中缺乏理性认知,容易带入个人情感,逐渐产生对西方价值的情感认同,容易被“西方完美”“体制问题”“中国全错”的极端心理暗示所影响,形成一种反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情绪。敌对势力借助Facebook、Twitter等社交软件,大肆抹黑我国国家形象,诋毁社会主义制度,掺杂着大量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信息,鼓吹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宣扬西方价值观,诋毁我国革命英雄人物,制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逐步瓦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严重威胁着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领域,削弱了我国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防御功能和控制力与影响力。
3.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冲击传统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反映到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各种思潮并起和交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造成了大学生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逐渐兴起,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私欲膨胀,凌驾于集体利益至上的消极事件,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冲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弱化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道德滑坡等现象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腐化了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意识,致使其对社会主义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道德评判标准被扭曲,个人思想行为失范,削弱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想信念。
三、在新媒体时代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4]。构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促进媒介融合与网络话语平台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创新话语体系。
1.促进媒介融合,构建话语平台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收到了一定冲击,因此我们必须推动传统媒体进行改革创新,促进新媒体与传统课堂的有机融合,加强网络监管,以重塑权威性。首先是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借鉴利用新媒体技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公众对其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传统媒体的吸引度和影响力,培养大学生群体的“问政意识”,在学校相关新媒体平台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开设网络诉求平台,确保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发声”渠道畅通,积极主动地对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在信息交流互动过程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政治素养。其次是要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宣传平台,打造意识形态网络宣传新阵地。例如中宣部推出的学习强国APP,便是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炼金石”,针对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政治领域和思想类新闻事件的报道,这类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终端的优势,摒弃固化思维,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网友交流互动、答题积分等形式,充分把握受众的身心特点,提高人民的道德意识和政治素养。最后要加强新媒体平台的管控。要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网络监管制度体系。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营造高校和谐网络环境离不开高校网络监管制度的建议与完善,严厉打击有害信息,及时阻断信息传播链条,净化网络空间。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培养一定量的网络意见领袖,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积极与之互动,并有目的的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快速辨识那些含有敌对意识形态的言论观点,有理有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同错误言论辩论,积极同敌对势力进行思想交锋,揭露其错误言论的反动本质,凝聚起大学生思想共识,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2.坚定文化自信,创新话语体系
首先,根植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第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基因,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和人文精神,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和当今话语结合起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第二要加强革命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提炼,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崇高理想和高尚品德,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伟大精神力量,是蕴含着文化自信的优质资源。第三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文化。“认同性是话语权生成的第一步,而隐含主导意识形态、多样化的网络文化产品,则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认同获得话语权的关键要素之一。”[5]比如近年来火爆网络的主旋律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就是新媒体时代搞好意识形态教育的成功范例。要创作能够快速引起大学生关注并能产生情感共鸣的网络文化作品,逐步在大学生群体中建构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其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向大众化、平民化转化。马克思本人就非常注重通过朴实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向普通工人群众宣传他的革命理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共产党宣言》,便具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风范,成为指引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火炬”。列宁认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6]。大学生能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讲授的“理”,关键就在于话语表达方式是否通俗易懂、合理真切。在高校教育中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话语方式,创新话语体系,用喜闻乐见的语言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意识形态教育。

参考文献:
[1]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5):123
[2]金炳华.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3]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魏晓文、李晓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的策略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91-94
[6]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孔浩(1996--)男,山东曲阜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