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焱 “立德树人”维度下高职生德育接受心理探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11-16 08:33:59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课题项目本研究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高职学生成长数据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体系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GZB1320065

“立德树人”维度下高职生德育接受心理探究

李焱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要:从趋利避害动机中的顺从,积极情感体验中的认同和价值体系构建中的内化等三个方面,分析高职生德育接受心理的层次,提出通过知情统一提升德育接受心理认同度和多向互动提升德育接受心理内化度,合理运用高职生德育接受心理的规律,在德育接受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概念及内涵。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接受;德育接受心理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内容与根本追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根本价值取向,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育人途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乐于接受德育内容中倡导的优秀品质,并融入自身价值体系和行为实践中。

一、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分析

1.立德树人是教育思想的精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见,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始终重视“德”的培育和养成,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党在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基础上,坚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并不断丰富其内涵,明确了“大德”、“公德”、“私德”的重要意义及层次关系,提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自身言行,并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内化奋斗、创新、进取、自强等积极品质。

2.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使命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因此,高校必须严格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守好立德树人主阵地。通过不断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学生活动,塑造文明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增强德育内容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细化、深化立德树人主题与内容。

3.立德树人是高教改革的潮流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各类思潮层出不穷,大学生的价值观“深受主体群情感判断与情感依赖的影响,很难形成科学理性的独立价值判断。”[2]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教育实践中需要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主动接受德育思想的洗礼,积极践行德育内容的精华,通过道德情感的升华和道德实践的内化,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确立道德理想和人生价值。因此,如何从学生现实需要和心理需求层面解决学生的深层次的思想困惑、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推动立德树人的德育实践扎实推进是改革的切入点。

二、高职生德育接受心理的层次分析

1.趋利避害动机中的顺从

为了符合学校教育要求,避免同伴排挤,受教育者对学校德育要求会表现出与大多数同伴一致的倾向。这种外显行为的一致并非出于受教者者内在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该层面的道德接受心理更多是人的安全本能需求的延展,因此,这种趋利避害动机中的顺从接受的持续时间较短,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受教育者的外显行为就会发生变化,甚至可能出现与德育要求和社会规范相违背的言行。

2.积极情感体验中的认同

受教育者在认知上接受德育的内容、认可施教者的学识、品德、人格等,能够引起情感共鸣,产生积极心理体验。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中的认同是理性分析、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情感上的接近会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选择接受德育信息,并主动与德育要求保持一致。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并可能在内在动机的激发下,做出符合德育要求的行为,而行为的反馈结果会影响行为的持续性。

3.价值体系构建中的内化

受教育者将德育内容、要求纳入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价值观等认知情感体系中,不再将德育内容视为外在的束缚或规范,而是内心的情感需要和自觉追求。这种价值体系构建中的内化是心理结构的完形和升华,会深刻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言行,并内化为受教育者人格的组成部分。受教育者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道德情感体验也更加深刻。

三、高职生德育接受心理的规律运用

1.知情统一提升德育接受心理认同度

认知与情感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科学的认知接受可以克服情感接受的盲目,德育中的认知接受的信息和选择决定了情感接受的内容和方向,且认知接受的程度影响着情感认同的深度。而情感接受促进认知接受的内化,并将认知内容转化为外在言行。因此,在高职生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应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困惑,在教学内容中设计情感触发点和认知解惑点,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寓情于理、以理激情,在教学评价上注意学生行为养成考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交融过程中提升德育接受心理认同度,并付诸于生活实践和行为规范。

2.多向互动提升德育接受心理内化度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无时无刻不在留意教师的每一句话,并把他所讲的话和他的行为举止进行着对比,在教师的名词后面学生时刻盯着一个活生生的榜样”。[3]高职学生在德育接受过程主要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认知、情感的互动交流过程,同时还会受到德育方式、德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把受教育者视为引起、参与、评价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探索自己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话题,独立做出判断和选择,学生的德育接受才会收到积极的效果。因此,教育者应通过创设轻松、民主的氛围,给予学生信息搜索和思维辨析等方面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使得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四、运用规律推动立德树人实践创新

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特别是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各类德育活动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主旋律,崇尚真善美,以“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学生发展”为任务,打破少数活跃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二八”现象,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造就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院、系、部要按要求做好德育活动的项目规划、组织实施、活动指导、活动认证,强化活动保障,严格考核标准,努力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热心指导、体系科学合理的德育组织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在活动设计和学分统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分类计分。设立活动模块、基础学分和总学分三类底限分数,低于任何一类底限分数,除特殊情况,德育学分不及格者需要以义工、重修等方式补修。毕业学期将对学生德育总学分进行排名,对优异者给予表彰奖励。

二是分层规划。德育规划项目重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特色项目重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自选项目重在唤醒学生创新意识,项目设计难易渐进,留有弹性。且学生在自主选择、完成底限学分的基础上可发现个人优势,发挥潜能,努力突破上限分数,实现自然分层。

三是分级设计。给予教学系部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的自由,以一年级学生重行为养成与理想信念教育(如文明风采、读书思考、学生党校、入学教育),二年级学生重身心健康与就业创业引领(如心灵有约、校园公益、生涯规划、运动健将),三年级学生重职业精神与敬业乐业培育(如德育基地、知识援助、主题班会、冰雪体验)为原则进行同一主题的不同体验,社会实践贯穿寒暑假,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明确自身责任,学生亦可根据德育学分完成情况自主安排相应项目。

总之,“课程思政”所采取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育人基本实现形式需要扭转高职重智轻德的现象,理性思考各类显性课程及隐性课程在育德育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科学地评价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同向而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柏路.自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困境与超越[J].社会科学战线,2018(1):270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15

作者简介:

李焱1984--)女,山东东平人,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心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