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亓岩 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结构的路径探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11-16 08:57:15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亓岩(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山东聊城  252000)

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当前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尤其是2020年,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社会公众的心理服务需求比往常倍增,在以社区为重点的疫情防控过程中,如何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如何把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到基础社区治理结构中,是我们当前党和政府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机制

 

转型期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结构机制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础社区治理结构尤其重要,社区群众对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政府如何从实际出发,加强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结构机制的建设,为提升基础社区的治理能力,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的困境

社区在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满足了群众的心理服务需求,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同时还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但是我们看到了成绩,也不能忽视在社会心理服务融入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差

当前社区治理是一种多元共治模式,在多元主体共治基础上,社会心理服务依托于社会组织、或者其他机构作为心理服务提供的主体,可以凭借着聊城市心理医院的特殊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心理服务,中巨社区在具体的心理服务提供中,实际上还存在社会心理服务主动性差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过程中,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较高,比如中巨社区开展的“心理健康进驿站”活动,依托于政府的“双报道”制度的落实,另外,活动开展的资金上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政府的支持。所以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往往更多的是去落实政府或者是街道的政策,作为社区层面来讲,缺乏了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的自主性。

2.社会心理服务供给和居民需求不平衡

当前社区社会心理服务已经开始探索,一方面,社区心理服务供给主要体现在已有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方面,提供服务的对象更多的是一些患者或者有心理咨询需求的群众,服务不能覆盖到全体群众,这样就导致了社区心理服务供给的片面性,另一方面,社区群众对心理服务的需求是增加的,当前新媒体背景下,社区群众对社会心理服务的认知也更加明确,群众也有一个更积极的社会心态,同时对社会心理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自身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感,这些心理层面的需求也更加的丰富,所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供给和居民需求的不平衡。

3.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的制度不完善

目前虽然党和政府开始重视社会心理问题,也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但是还未形成相关的制度,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撑和保障,也还没有建立起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所以当前各地区都是在探索中,针对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探索了各种模式的心理服务提供方式。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尚未建立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的物质和宣传保障机制,很多心理健康服务不管是各个层面上都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目前,还是以政府为主导,如果没有党和政府在政策、制度、法律层面上的支持,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也最终难以有效的推进。

4.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紧缺

当前社会心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不能满足社区服务的需求,因为心理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服务,专业化水平高,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资质才可以从事相关的职业,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积累,这就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如果不依靠社会力量的融入,单纯政府、社区是满足不了心理服务需求的,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从事相关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仅仅不足3万人,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也只有2.77万人,这和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比较而言,相关专业人才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和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有巨大的差距,这仅仅是专业人才的紧缺,所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专业心理服务的人才是非常紧缺的。

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结构的有效路径

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下,分析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的问题和原因,因此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最终完善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机制,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

1.转变政府观念,明确政府定位

构建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机制,首先要求我们要转变政府观念,政府是社会治理主体之一,我们首先得转变一个观念,在过去我们总是依赖于政府,政府也往往对基层社区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对于包括了企业、社区组织等其他主体对社区治理的作用认识不充分,这些观念势必影响政府在对社区的行政控制过程中,阻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就单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区这个视角下,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仅仅依靠政府能解决么?很明显,政府没有这个足够的精力去提供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咨询,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政府的角色是服务者,不是领导者,是在党的引领下,落实党的方针路线,制定具体的措施,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所以,政府应该从过去对基层社区的实际控制的角色转变成为基层社区服务,从总的方向上把握全局,而把具体的一些比如社区的公共职能合理的让其他治理主体去承担,目前基层社区的职能在不断的完善和丰富,政府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及时转变政府的观念,完成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这样的一个转变,将基层社区的一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交给专业性的机构和组织去承担,政府和各主体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2.加强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

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中,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确实需要多元治理主体的协调、配合,所以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政府是基层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当明确了政府的职能,转变了政府的观念,所以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己组织,就有更多的自治权,如何对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等,是下一步基层社区需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在社区提供社会心理服务过程中,实际上,可以依托于第三方机构或者社会组织,比如中巨社区就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依托于和心理医院合作,请医院的心理专家来开设各种讲座、咨询。还有的社区和社会组织合作,利用社会组织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来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需求,心理服务的提供是一种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服务类型之一,社区可以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这对社区内各治理主体的协调合作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做好了各个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处理好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确实提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积极吸纳社区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是社区心理服务发展的重要环节,优秀的人才可以促进基层的稳定的发展,提升社区公信力,当前,基层社区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其次就是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吸纳,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专业人才的吸纳,只有充分的吸纳专业人才,才能快速的在基层社区建立起心理健康服务的职能,吸纳社会上更多的人才和组织到社区,也是下一步重点要做的工作,首先要着重关注专业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对这些吸纳进来的人员进行激励,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可以提高他们融入社区工作的积极性,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适当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最终促进专业人才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基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4.建设大数据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平台

优化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机制,需要推进基层社区治理技术的创新,建设大数据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平台,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快速、准确、有效掌握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处理,是下一步开展社区心理服务的重要前提,另外,在平台上也更容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可以让社区群众在平台上就能够接收到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及时了解当前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都体现在什么方面,利用这个平台,提高了基层社区治理的精准度,提高了某些信息获取的准确性,这等于降低了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的难度,从而提高了基层社区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5.优化社区社会心理服务内部治理机制

社区的内部治理机制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服务的好坏,社区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治理机制也决定了心理健康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要优化社区内部治理机制。当前,社区的治理职能越来越广泛,以前的治理机制不能够适应当前治理模式的需要,所以我们需要优化社区的内部治理机制,首先,要对社区治理有一个清楚的定位,社区是由多元主体自发组织起来的组织,各主体间的约束力、公信力都不足,所以这就更需要制度来保证,当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到社区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流程,通过制度来一步步完善整个融入模式。其次,需要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因为资金是众多服务能够得以实施的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如果资金的利用出现问题,这个很可能会影响最终活动的结果,有了合理的资金制度,可以避免出现使用不合理或者浪费的现象。第三,需要建立一个决策机制,正是由于社区成员的组成是多元主体的,在不同角度,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所以要建立灵活的决策机制,在核心问题上,需要广泛听取意见,尽可能科学的作出决策。从而提高整个社区的组织能力和水平。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中,优化了这些治理机制,可以使得社会心理服务融入过程更规范、更科学、也更高效的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

6.完善多元主体的监督

基层社区组织的多元主体,除了参与日常社区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完善多元主体的互相监督和评估。从而提升基层社区的治理能力。当前,基层社区的治理机制中缺乏监督机制,很多活动没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去反馈,这样,在社会心理服务活动过程中,会遇到不规范的行为,效果必然会打折扣,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因为,我们需要建立多元主体监督机制,从而提高基层社区的治理能力。一方面,加强基层社区自身的内部监督,对于资金使用情况,可以通过对社区内工作人元和社区群众公开来实现,如果有异议,因为信息足够公开透明,各主体间也可以多多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加强基层社区外部监督,可以通过政府、办事处等行政级别的主体进行监督,然后,基层社区的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也可以对基层社区就某些事宜进行监督和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发挥合力,共同起到监督基层社区正常运行的作用。相信基层社区在各主体的监督下,也能够尽可能规范好,从而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为社会心理服务的顺利融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超、陈红、罗念等.西方社区心理学研究新进展:理论、方法、研究领域及其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2018(1)

[2]谭慧.论心理健康服务进社区的积极意义[J].知识文库,2016(7)

[3]秦攀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创新[J].攀登,2017.36(4)  作者简介:

亓岩,女,中共聊城市委党校讲师。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