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黄秀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融合创新路径浅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2-24 09:50:42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黄秀艳
(唐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影响遍及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世界观正处于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意识塑造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针对新媒体的巨大作用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这一论述鲜明指明了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塑造的方式方法,也指出了实施的途径就是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鲜活。高校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渠道就要借鉴时代流行的主流方式,发挥主导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塑造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各个层次运用新媒体思维、应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以及亲和力。
一、新媒体时代的几个特点
当前以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抖音等新闻、社交类手机APP应用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海量信息充满网络空间。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与新媒体密不可分的,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无不深深刻有新媒体的印记。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努力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适当运用新媒体技术,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学生需求的必然选择。新媒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播方式快捷精准
新媒体就内容发布者来说,发送目标定位更加精准,进过大数据分析你,可以根据目标群体爱好、关注等行为定制信息;推送时间更为宽泛,几乎是全天候、全时段;成本更为低廉,几乎是零成本。就内容订阅者来说,获取信息来源更加广泛、方式更加便捷、时间更加灵活。从大学生自身接受情况来看,应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内容、表达方式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接受习惯,更有利于大学生的接受。
2.传播内容和主体多元化
第一,开放多元包容的各类新媒体成为多元社会思潮产生与传播的重要载体。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家庭出身、不同学习经历、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职业都可以在新媒体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产生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借助新媒体这一工具,不断传播、扩散,这一过程就会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原有思想观念造成影响,也会引发大学生关于经济社会认知的再思考。因此,在这一关键节点,必须加强对其中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的警惕。第二,新媒体时代传播的主题也是多元化的。这意味着对于个体而言,每个人都是记录者、每个人都是发布者、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对于平台而言,每个手机都是摄像机、每个手机都是投票器、每个手机都是新闻发布的平台;对于传播内容来说,新媒体上各种思潮的传播限制更少,传播速度更快,其中屡屡出现错误的言行引发舆论关注,折射出的是主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受到错误的价值导向威胁的现象。多元意见的存在尤其是竞争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这一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促进利益各方相互沟通、妥协、进而达成共识这一建设性作用之中,而不是起到相反的作用。
3.信息碎片化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社会思潮传播内容的变化,社会思潮传播既可以是宏观叙述也可以是微观经验,但是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人感兴趣的是快速阅读、浅层阅读带来的阅读快感体验,导致原本完整的意识形态被分解,原本系统化的意识形态变得碎片化,凸显了社会思潮的微观特征,隐藏了社会思潮的宏观特征。可以说,新媒体强化了互联网时代就已存在的碎片式表达和碎片式思考。于是主流意识形态在信息碎片化的冲击下,导致大学生关注政治议题的分散化和浅层化,不深入探究历史真相,人云亦云,容易被错误的舆论所误导,鉴别、评价能力逐渐降低乃至丧失,不利于正确政治意识的形成,甚至可能受到错误引导引发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碎片化要求高校思政课与新媒体融合,也实现知识碎片化的传播,以此实现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提升讲授内容的说服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碎片化要求高校思政课面对新媒体技术的挑战,帮助大学生树立完整、正确的阅读、鉴别信息的方法,使大学生从源头提高应对碎片化知识的能力,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同与不同
一方面,新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息媒介的高效传播,没有了传统媒介传播的实体局限,网络化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另一方面,新媒体与旧媒体就其来说本质功能是相同的,都是信息传播的方式。只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强化作用,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都被大大加强了。我们要把握两者的相同之处,区分不同之处,发挥主动性,利用科技支撑,分析掌握其中的规律。具体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塑造目标来看,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塑造中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政治信息获取、社会价值评判等能力,由此提高大学生的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全面认识,激励大学生积极实现自身发展、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塑造存在的问题
1.平台建设滞后
近年来,国内高校对应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塑造已经逐步加以重视,很多相关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已经初步构建,形式和内容都力图创新、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一些特色网站和栏目也发挥了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在大学生乃至社会上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总的说来新媒体思想政治意识塑造平台仍然没有跳出传统宣传理念的范畴,一方面教学与宣传分离,教学人员与新媒体运营人员没有有效整合,无法发挥合力;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更新、维护缺少专门人员、专业团队,很少定期更新,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兼职完成,搭建新媒体平台目的是及时向学生转达校内政策和通知,很少针对社会热点和时政要闻跟进解读,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导致并不能将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内容缺乏吸引力
一方面,在兼具思政教育功能的新媒体平台,其内容主要以宣传为主,脱离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设计上缺少互动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不能吸引大学生访问阅读。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新媒体时代的诱惑太多,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更多关注的是社交、购物、游戏或视频等娱乐内容,很少人关注思想政治相关的网站,这也是我们必须加以警醒的,也是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三、如何塑造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1.推进教育形式的创新
第一,激发自主学习。新媒体时代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核心,教育者在重视学习者核心地位的同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力,帮助大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构建适合国家社会需要、适应自身发展特点的学习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带动参与学习。依托新媒体互动性、即时性强的巨大优势,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通过各种新媒体及时与大学生交流、沟通,使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深度。
2.推进教育方法的创新
第一,实现校内全媒体运营。建议各高校对现有学校网站以及院系、教师个人思政教育论坛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整合为一个或数个全媒体平台,以增加影响、提升合力,并将其作为当前打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将高校思想政治专题相关的网站、论坛设置进行重新规划,实现专业人员、专门团队对思想政治内容板块的运营、维护,按照大学生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来进行整体设计,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体验。
第二,开发设计或充分利用现有优秀App客户端(如学习强国),探索多种形式,比如积分排名、签到、对战答题、有奖问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及时充分了解我国和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可以探索利用这类App客户端的通讯功能开设思想政治问答咨询专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思想疑难问题以及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内容和时空领域上扩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巩固教育成果。
3.推进教师能力的创新
在推进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程中,一些教师存在“不愿”、“不敢”现象,动力不足、能力不足。针对这一现象,必须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解除后顾之忧,形成良好氛围,鼓励教师从事创新实践,提高思政课教师以及专职辅导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一是鼓励教师学习新媒体理论,增加教师讲授内容的吸引力,增加教师讲授内容与新媒体的融合性;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媒体实践,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大学生直接沟通交流,引领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