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潘洋 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下意识形态的三层逻辑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5-12 06:57:10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潘洋

西安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0300

 “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认清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严峻挑战的国际环境,认清新时代我国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主体的理论架构、认清新时代我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践路径,理解把握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下意识形态的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有助于我们更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继而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关键词文化强国意识形态逻辑新时代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必须在牢牢掌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因此,探析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下意识形态的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下意识形态的时代逻辑

不同的时代背景会产生不同的观念、思想。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重要的会议和场合多次提到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变局之中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越来越突现出来,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向心力的重要源泉。这一系列的变化要求我们要全面认识世界大势,深刻理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深刻理解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下的意识形态的时代逻辑,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在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国际关系的变化导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更加激烈。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明显增强,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攻击。在意识形态领域,美国利用互联网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指责“一带一路”为地缘政治霸权的扩张,将全球气候问题归于中国的发展,恶意诋毁中国肆意攻击中国的人权状况,借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突发性事件对中国进行舆论围堵、恶意抹黑;干涉中国内政,策划香港暴乱,利用互联网拉拢、策反中国公民,窃取重要情报,制造骚乱;借助网络指责中国进行不公平贸易以美国为首的利益集团控制西方媒体,宣传自己所谓西方的价值观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意识形态的抗衡更加激烈,“当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与侵蚀的最大特点是隐形化,即不再是赤裸裸的侵略,而是以文明与文化对话的方式,化装成全球‘普世观念’、‘普世价值’,试图一统人们的思想。”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其它社会思潮、观点、思想的冲击,其地位和合法性日益受到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全面认识全球趋势,深刻理解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下意识形态的时代逻辑。

二、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下意识形态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针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曾指明:“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ƒ由此可见,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如习近平所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中国作为文化强国,不仅应有社会主义属性,而且也应有中华民族特色。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向心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意识形态工作,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继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次,要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之上,就要大力加强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最重要的是要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的精华,比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等。使其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主体内容,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再次,要汲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着丰富的思想体系,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十分宝贵的资源。最后,要正确对待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我们要辩证对待各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世界各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成果。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哲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科学的繁荣发展。

最后,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意识形态阵地是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树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负责的意识形态观,绝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和网络舆论导向,做好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引导管理,肩负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下意识形态的实践逻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作出了新的谋划和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些具体要求勾勒出“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文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事业中起着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的作用,这项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是党的任何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定力,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到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主旋律、最强音。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引领作用,让其贯穿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使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曾指出:“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根本方向,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新需求。这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时代要求,是不断夯实文化强国坚实基础的重要任务。

总之,面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以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特点、新趋势,必须牢牢掌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参考文献:

[1]李合亮、高庆涛.十八大以来共产党对意识形态认识的创新与深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7):7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53

[3]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4]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5

[5][6]沈壮海、段立国.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N].人民日报,2020-11-19

[7]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5-03-01

 

作者简介:

潘洋(1993---,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 西安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