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周荣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寻甸经验”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5-12 07:03:26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周荣

(中共寻甸县委党校  云南寻甸  655200)

 

寻甸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贯彻落实中央云南省委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寻甸各级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任务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为主题,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实干,广泛组织各族群众,汇集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繁荣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和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寻甸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困难

1.谁来建2013年寻甸县成立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建设领导小组,将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繁荣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创建工作,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抢抓脱贫攻坚建设机遇,整合“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易地搬迁”、“宜居农房集中安置”等建设资源,同步推进、合力创建,对照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标任务,开展分年度创建工作任务,各项成果遍地开花。同时,全县各部门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目标任务纳入考核体系,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基础,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领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之中。

2.要建哪些按照“有基础、有特色、能示范、出亮点、有看点”的原则,根据省市要求结合云南省第一轮、第二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抓好塘子街道塘子大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规划建设工作,打造成为可借鉴经验的示范点。2018年首批建成六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七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柯渡民族团结进步特色镇建成塘子街道塘子大村等1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3.怎么建“科学规划、特色鲜明、亮点突出、辐射带动面广”为目标,在总结塘子村示范点建设的做法,借鉴外地示范创建成功经验基础上,推进寻甸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坚持群众至上、共建共享的原则,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各族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切入点,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让各族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把示范创建工程建设项目化,以政策拉动项目,项目推进建设,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

4.要建成什么样通过建设实现三个新跨越:一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实现新跨越;二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新跨越;三是开放包容、对外良好形象实现新跨越。

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寻甸经验

1.创建有动员

首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之中,在各类干部培训班中开设《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民族政策法规课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观念。

其次,提高群众知晓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活动,营造“小手拉大手 共建团结幸福寻甸”氛围;发挥党校阵地作用,开设民族团结进步课程,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专题教育讲座。每年举办宗教教职人员法律法规民族知识政策培训,弘扬爱国爱教爱家乡的优良传统;教育引导群众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观念,牢固树立“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宣传,形成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报纸有文章、网络有信息的浓烈创建氛围和各级各部门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社会环境。

2.创建有基础

1956年成立寻甸回族自治县,1979年1月成立回族彝族自治县。寻甸各族群众淳朴善良、诚恳待人、和睦共处、相互交融、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提供有利条件和基础。

寻甸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县委县政府抓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形成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医院、进宗教活动场所“七进”系列活动,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寻甸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荣誉称号,1999年、2009年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0评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8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这些荣誉鼓励和激发全县各族群众创建热情,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创建有先导

根据习总书记“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总体要求,寻甸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市委要求2018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四区一城”的发展战略,把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长远战略任务来完成。在创建过程中抢抓脱贫攻坚建设机遇,整合“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易地搬迁”、“宜居农房集中安置”等建设资源,同步推进、合力创建。2018年寻甸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全县52116人稳固脱贫,在全市率先退出贫困县行列,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5%,各项脱贫指标数据在全省名列前茅,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寻甸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领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示范县建设之中。

4.创建有抓手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推动党政主导、共建共享2013年成立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级87个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各单位“一把手”负责的创建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发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建立目标考核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协调合作机制、舆论宣传机制,强力推动示范创建工作的落实。将全县各级各部门纳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目标任务考核体系之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基础。

2016年6月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寻甸打造成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并列为寻甸“四区一城”建设的发展战略定位。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县委《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力度,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特色(示范)村、镇,力争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18年县第十六次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把《寻甸县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立为议案。

5.创建有载体

实施民生持续改善示范工程、“旅游强县”示范工程、民族文化繁荣示范工程、民族教育促进示范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民族经济发展示范工程、民族干部培养示范工程、民族关系和谐示范工程等“八大示范工程”。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项目为辐射点,全面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各民族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得到实惠,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深入开展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医院、进宗教活动场所“七进活动”,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6.创建有标准

制定《寻甸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实施意见》、《寻甸县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寻甸县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七进”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7.创建有典型

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和整合各类资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特色镇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9个,民族特色村1个,55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示范点。坚持重点培育、典型引领、创新推动、整体提升,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

8.创建有保障

严格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修订完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2018年开展《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立法工作。2019年2月22日寻甸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已上报省人大审核批准

三、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寻甸亮点

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示范县创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二是示范县创建与发展民族教育相结合。三是示范县创建与民族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是示范县创建与法制建设相结合。

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18年12月29日,寻甸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对昆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