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田蜜 高质量就业视角下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基于通辽市的实证调查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5-27 08:57:08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田蜜

(中共通辽市委党校  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但是,现实中残疾人就业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就业政策执行不到位、就业层次和质量较低等。本文针对通辽市残疾人就业情况,通过走访各级残联和残疾人本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帮助残疾人就业、推动通辽市高质量就业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辽市;实证调查;高质量就业;残疾人

 

一、推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意义

1.推进残疾人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关键核心

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界,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实属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群体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在促进残疾人成功就业、创业问题上已并非易事,在少数民族人口数接近人口总数1/2的通辽地区更非易事。残疾人所面临的信息沟通不畅、信任环境缺失、民族言语交流困难等问题直接影响就业问题,但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目前仍然是残疾人改善自身生存状况的主要途径。一方面,推动通辽市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可以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获得固定的经济来源,从而解决生存问题。另一方面,就业可以改变残疾人的自卑心理,残疾需要通过参加社会劳动融入社会和谐建设之中,就业对残疾人而言不仅意味着经济收入,更是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1]

2.推进残疾人就业是推动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之举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对于推进高质量就业尤其是残疾人高质量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早在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并印发了实施方案,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残疾人都有机会接受至少一次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使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残疾人都有机会接受创业培训。对于残疾人数量较多的省份来说,残疾人就业质量的高低对于全区实现就业稳定,推进高质量就业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十九大报告中相关民生安排进一步丰富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涵“幼”“弱”两个群体纳入其中精准更全面地补齐了民生“短板”。为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二、通辽市残疾人就业现状

1.就业情况

通辽市现有人口320万人,残疾人20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100185人。全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共61878人,已就业27066人。其中按比例就业564人,占2.08%;集中就业275人,占1.02%;个体就业含自主创业1313人,占4.85%;公益性岗位就业275人,占1.02%;辅助性就业109人,占0.40%;农村种养加18127人,占66.97%;灵活就业6403人,占23.66%。全市63个盲人按摩机构其中医疗5个、保健58个正常情况下共安置155名盲人按摩师,目前因经营效益等原因,雇用人员减少,残疾人上岗率约60%。

2.就业政策

近年来,通辽市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一是提供就业机会。2020年,通辽市人社局、通辽市残联联合举办“就业扶贫助残帮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第30次全国助残日通辽网络专场招聘会。二是拓宽就业渠道。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倾力打造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残疾人创业培训班、残疾人小额担保贷款,并依托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了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三是提供技能培训。市残联整合社会资源,利用“阳光”、“雨露”国家培训项目和全市“双万人”培训工程,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用技术、计算机、SYB创业班、盲人网络创业培训班。同时,建立科尔沁区残疾人手工柳条编织、科尔沁区残疾人信息化呼叫中心、奈曼旗合飞天然色素有限公司3处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

3.就业困境

自身条件一是身体条件。一级、二级残疾为重度残疾,这一部分残疾人由于健康状况不佳,可选择的就业类型有限,就业率较低。二是心理因素。残疾人在就业问题上自我效能感低下、信心不足,尤其是多数残疾人具有互联网使用技术焦虑。三是教育水平。调查显示发现,残疾人文盲率高达45%,其中有近半难以识字,即使接受过正规教育,也多止步在小学或初中。四是就业观念。部分残疾人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念,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摆脱不了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2]

就业环境一是就业形势,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的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供不应求,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残疾人大部分属于“双低人员”,就业遇冷问题十分普遍。二是就业歧视,一些用人单位和个人对残疾人就业存在偏见,即使接纳残疾人就业其目的也是为了享受国家税收政策。有关数据显示,超过70%的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遭到过被歧视的经历。

政府政策当前政策实施困难,现存的残疾人相关补助条款中责任主体概念模糊,且施行力度界定不明确。第一,责任主体表述过于笼统。第二,相关条款中诸如“鼓励”“禁止”“应当”等宽泛的字词并没有将义务与责任一一对应,实施时力度难以把握。第三,就业培训制度有待完善。培训内容过度集中在传统教学领域,没有及时更新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且培训缺乏有效跟踪。

三、推进通辽市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路径

1.加强顶层设计,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

科学把握“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把残疾人事业发展全面融于乡村振兴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3]首先,统筹整合各类社会助残公共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其次,加强完善落实好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有效保障农村残疾人全面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持续衔接,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最后,最为关键的是要强化党建引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落实、各方配合”的党建引领扶残助残新机制,将农村残疾人工作全面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促进农村残疾人工作全面提升。

2.瞄准具体需求,实现残疾人就业精准帮扶

推进通辽市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务必要瞄准具体需求,实现残疾人就业精准帮扶。一是对通辽市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开展一对一走访,了解其具体需求。二是依托社区居委会,按照残疾人的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就业帮扶需求等情况,分门别类的建立档案,形成网络化服务的就业信息。三是协调各种社会组织、残联工委成员单位分别确定包联单位和包联人,对残疾人进行跟踪帮扶,实现居家就业,就近就业。

3.落实就业政策,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要进一步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残疾人就业政策,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有效服务。第一,搭建残疾人向上流动的阶梯。开发更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和服务性岗位,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残疾人的残疾特点、类别,有针对性的开发出更多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并在用人时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第二,加大对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激励力度,保障经费开支,提高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的直接奖补比例,降低用人单位用工成本,采取资金、用地、技术、荣誉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第三,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福利企业,福利性机构,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和扶持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福利企业,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4.利用互联网背景,探索残疾人就业新模式

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残疾人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残疾人居家就业的模式也随之诞生。例如宜生无忧开发了残疾人远程居家电话外呼岗位,通过“集中管理+居家外呼”模式,帮助残疾人居家就业。截至2020年4月。该平台为500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每日收入能达到200到300元不等,业绩好的时候能达到500到600元,互联网相比于传统的就业模式更具有灵活性,大大降低了外出的风险和劳动的强度。

通辽市可以汇聚政府、残联、基金会、爱心企业的各方支持,建设残疾人就业基地和无障碍等配套设施,借鉴目前互联网上比较成熟的残疾人就业岗位,结合残疾人残疾程度、文化水平等客观现实情况,为残疾人提供大数据标注、在线客服、语音客服等多种就业形式,残疾人通过课程培训后进行自主选择就业。

 

参考文献:

[1]林萍姗.让残疾人就业更有保障》[J].就业与保障,2021(01)

[2]朱京芝.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走在前列[J].群众,2021(03)

[3]王晓慧.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华夏时报,2021(03)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