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荣华 试论人口老龄化下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8-09 09:58:59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李荣华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民政局  内蒙古敖汉  024300)
摘 要:目前,我国迎来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期,老年群体的问题也更加多元化,复杂化。我国政府和社会也一直致力于探索老年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国外,老年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很大程度帮助政府减轻了压力,反观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水平处于滞后。本文将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和老年人群主要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人口老龄化;社会工作者

随着时代发展、老年群体的不断壮大,伴随而来的老年群体的问题程多元化、复杂化态势发展,这必定会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冲击。解决老年群体的各种问题将成为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处理老年群体问题时如何做到全面性与针对性的统筹兼顾,高效性与有效性的有机结合,将成为在人口老龄化的大环境下探究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1.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我国老龄化的基本特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老年人口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8637万人,总占比增加近5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3.5%,纵观2013-2020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的增长,其速度从3.5%以下增至10以上。预计十四五期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年增长将突破1000万,远高于十三五期间年增长700万的涨幅,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14%。按照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的划分标准,当有关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4%,表示该国家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性大。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导致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老化程度有较明显差异。有学者研究发现,从城乡差异来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倒置趋势,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始终远高于城镇;从区域差异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东部地区逐渐放缓,中西部地区不断加速的趋势。
3.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世界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同社会人口发展保持相当乃至领先水平,即富老同步或先富后老。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导致我国在未达到经济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行了老龄化社会,所呈现的状态是未富先老。中国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只有1128美元,同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二、我国老年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宏观角度出发,目前针对我国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老年社会保障指的是对于那些没有劳动能或已经撤离出劳动活动领域的老年群体,国家给予一些特殊照料。包括:老年社会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就目前我国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存在明显不足,统筹结合制度模式下的养老保险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制度模式下的医疗保险并不能保障所有人的利益,甚至可能会增加经济成本与社会成本的投入。同时,城乡差距明显。我国社会保障一直致力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但从养老保险方面看,我国城镇绝大多数老人离职退休后将会得到生活基本保障,而农村地区则不容乐观。并且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等老年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在城乡的覆盖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2.从中观角度出发,缺乏专业人才的照料也是老年群体常见问题。工作的重担使得子女无法兼顾照料家庭,空巢老人日渐增多,一些老人只能选择养老机构养老。传统养老机构的护工多数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社会人员,他们缺乏基本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受地区发展和职业发展影响,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会选择放弃这个领域相关工作,转而去从事其他行业,或者去经济较发达地方谋求职业。
3.从微观角度出发,我国老年群体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老年疾病问题。随着年龄的上升,老年人的代谢功能退化、身体器官衰弱、生理机能下降,多年沉积的身体问题逐渐显露,各种疾病接踵出现。其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人口外流至沿海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老年留守群体的出现。最后,由于身患疾病,加之子女常年在外,老年群体的心理负担会加重,在长期缺乏交流的环境下老年群体也会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孤僻、性格暴躁、自卑、抑郁等。
三、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
所谓老年社会工作,它是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工作对象是老年群体。具体指的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按照老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相关制度、政策,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专业的助人过程帮助老年人,尤其是那些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他们参与社会、增强其自主权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同人口老龄化速度不对称、社会工作起步晚,发展迟缓等多种因素,导致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存在专业人才不足、专业认可度不高、社会政策不完善、老年社会工作发展不平衡等现实困境。
1.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足
自2011年11月8日,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已有近十年时间,但相关行业专业人才紧缺这一问题一直未得到改善。据有关数据统计,2011年至2020年间,纵观报名参加社会工作师考试人员约为238.83万人,而仅20%左右的人通过测试。高校早在1988年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但自开设以来,社会工作专业热度持续下降乃至最后成为较冷门专业,无论是高考或者考研,历年考生都更青睐于选择金融、法律等常年热门专业进行攻读。
构成专业人才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流失。大多数选择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人才在毕业后会放弃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作,转而投身其他领域,如考事业单位或公务员、选择其他学科继续深造等。
2.专业老年社工认可度不高。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认同度普遍偏低,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理念、方法、技巧、作用都没有清晰地认识。受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养儿防老理念的影响,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老年服务对象的不配合、老人及家属对社会工作者服务动机的怀疑等诸多困扰,这些困扰常常导致老年社会工作者对自身职业的不认同。
3.社会政策尚未完善
社会政策,是指国家运用立法、行政手段制定的基本方正或行动准则。其目的是加强社会保障,改善社会福利,稳定社会秩序,使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政策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指导。我国针对老年群体存在的社会问题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如:1996年8月,劳动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法律上确定了老年群体的各项权益;2006年3月1日施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详细的对农村五保对象、供养形式做了阐述。
为解决老年群体的社会问题,国家从制度层面上入手,出台一系列政策只为确保满足我国老年群体的基本要求,解决老年群体的现实问题。虽然政策所涉及到的方面愈加广泛和详尽,但政策依然缺乏可操作性,每个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加之各类地区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将导致中央政府的政策在一定层面失效。
4.老年社会工作的供需不平衡
有学者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程度同人口老龄化一样存在区域性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较为成熟,社会工作资源密集,而中西部地区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迟缓,社会工作资源稀少。地区老龄化程度与地区社会工作发展度形成强烈反差,这就造成地区资源需求量与地区资源持有量不平衡,东部地区达到了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而中西部地区则是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
四、关于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与国外比较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达到完善的地步。在探索中发现困境,去探求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办法是学者最需要做的。本文将调查到的我国老龄化实际情况同老年社会工作所存在的现实困境相结合,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的措施。
1.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专业人才的社会认可度
首先,要培养专业人才。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为老年群体,由于老年群体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社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家应在高校开设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与课程,加强对该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培养,还要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到各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幸福大院等相关场所实习的机会,锻炼其实践能力。其次,要留住专业人才。在培养大量专业人才的基础上,还要在民政部门、养老机构、社区、医院增设老年社工岗位,并确定与社会工作者需求相适应的薪酬待遇、晋升制度等职业体系保障,以此来留住专业人才。再次,要提高社会认可度。要加强宣传,利用报纸、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体加强老年社会工作的介绍和宣传,这样一方面使老年人及家属了解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工作理念和作用,增加他们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也使年轻的学生及社会工作者看到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提高职业认可度。
2.留住专业人才,推进专业人才的均衡分配
人才流失与人才分配不均一直是老年社会工作的两大问题。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就业薪资较低,发展前景差,使得一大批高校人才在毕业之际流失。而留下来的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导致人才过剩,中西部社会工作人才相对稀少。
从两个问题的联系点出发去解决,即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待遇和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首先,国家应建立适当的社会工作者薪酬激励制度,按照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确定合理的社会工作者薪酬制度及奖励机制,比如现在一些地区实行的社工薪酬“三岗十八级”制度。各地区可根据社会工作者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老龄化程度做出适当调整,激发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从资金投放到专业人才引入的政策,并做好长期规划,引导扶持中西部地区的社会工作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最后,加强企业与老年社会工作机构的商业合作,将社会工作市场化,让企业分担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的部分压力。
3.完善福利政策,促进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政策的完善除了需要实践经验以外,还离不开科学性研究。加强高校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是切实有效的办法之一。一方面,高校为专业机构输送人才,方便专业机构的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工作效果的反馈也能有助于高校学者探讨探究完善政策的出路。同时国家在加快出台保障制度之余,还需要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社会福利制度,比如根据地区发展情况,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幸福大院配备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促进老年社会工作发展。
4.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社会工作
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老年社会工作良性发展的助推剂。我们要通过媒体宣传、政府协调、社工牵头,发动社会上可利用的资金、人力资源、志愿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投入到老年社会工作中。与此同时,还要培养老年志愿者,鼓励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从受助者转变成助人者,参与到老年社会工作中来,对其他老人进行帮助及心理疏导。这样,一方面实现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缓解了老年社会工作人员不足的矛盾,还可以锻炼老人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增强老人的自信心。
总之,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环境下,老年人的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国老年社会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遇到困境是理所当然,理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一定能够找到符合国情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张玉娜、林秀梅、高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社会与公益,2020.01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云多.老龄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启示[J].财政科学,2019.06
[4]茅倬彦、杨玉萍、郭震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困境和应对策略[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5.06
[5]凌小平.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与选择[J].理论界,2008(7)
[6]陈墀成、黄河.社会工作概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