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侯冉 论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回归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8-10 09:54:25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侯冉
(太原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就业不在社会工作领域,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现象。在这样的社会现象之下,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一方面要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文案写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的多方面就业开辟途径;另一方面要真正以能力为导向,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为适时的专业回归打下基础。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就业
作者简介:侯冉(1996--)女,山西长治人,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服务与管理。

中国的社会工作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全国已有82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专科、348所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但是仍旧有许多社会工作机构“急招”社工,仍旧有许多机构招不到合适的社工,即使招到了社工,流失与员工跳槽的风险也很大。当前社会工作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回归提供合适的成长环境,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一、导致“毕业生流失”的主要因素
困扰许多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将来我要干什么,或到哪儿工作?据T市某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调研(见表1),该大学每年到社工机构中做社工的不到10%,问及毕业生就业趋向,大家都把考研、考公务员当作最优选择,而将进入社工行业当作迫不得已的选择。
表1  T市一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含考研)统计数据

年份 人数 协议就业 升学 支援西部 灵活就业 协议就业率 灵活就业率
2016 33 3 10 1 19 42.42% 57.58%
2017 33 10 7  16 51.52% 48.48%
2018 32 1 3  28 12.50% 87.5%
2019 31 3 5  23 25.81% 74.19%
2020 30 2 4  24 20.00% 80.00%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T市某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率中,升学考研占比很大,学生灵活就业和协议就业中,直接从事社会工作的也很少,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进入了南方专业机构工作。虽然该专业已经建立10年有余,但是仍然还是这样的现状。这种状况反应出:学生的择业趋向是背离专业教育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社工薪资待遇较低,难以养家;第二,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不高;第三,当地社工行业发展缓慢,因学生普遍不愿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工作,所以最终择业选择离家近的其他行业。据中国青年报民调显示,缺乏社会认可度和薪资待遇低是社工人才流失的两大主要原因,其次是职业发展空间小和社会地位低,此外工作压力大、所学无用武之地也有一定影响。缺乏社会认可度和薪资待遇低作为两大主要的因素导致社会工作行业缺乏职业前景。一个国家有大量的人群从事一个工作,而这个工作却没有给这个人群提供一个职业上的发展前景,这只能导致该职业无法吸纳优秀人才进入,缺乏长期增长性。
培养的学生不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应聘到社工机构的工作人员大量来自于其他专业,如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机构需要承担繁重的培养任务,两方面的错位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状况不应该长期存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做为人才培养的产出部门——学校,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采取一些措施为“专业回归”铺平道路,改变不良“就业”状况,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专业回归的可能路径
《2020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超五成的学生表示其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这说明: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专业人才的使用方式,没有使用,就没有人才培养的效率。就人才的使用方式而言,自200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专业队伍”之后,社会工作的人才需求在增加,专业前景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专业回归可能的途径有以下几条:
首先,职业前景的开辟。高级社工师的开考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事务,从社工师到高级社工师,到社工督导,伴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多,社工的工资和社会地位会逐渐上升。
其次,职务晋升通道的开辟。一线社工可以从社工员,成长为项目主管,然后到社工机构副总干事、总干事,或者再进一步创办自己的机构,成长为理事会成员。但是,现实状况是开办社工机构的往往是学校教师或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优秀社工进入社工事务管理层的机会比较少,只有个别的社工成长为总干事。有一些人干了几年实务后,反而去考公务员,进入体制。所以,社工机构职务晋升通道的开辟或者开办门槛的降低会很大程度改变这种状况。
第三,全国社工机构的均衡发展。在独生子时代,学生普遍不愿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工作,所以,内地中等城市、不发达城市也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骤,创建社工机构,推动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回归,社工的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家乡找到工作,从事大学所学的专业,既是专业的发展,也是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三、专业回归之路的教育铺垫
无论是当前职业前景不明确,社工认可度不高还是诸多原因造成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都不应该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丧失信心的理由,相反,更应该正视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应对,走出困境。
1.文科素养的培养
尽管实现专业回归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但在宏观形势难以转变的情况下,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亦适当加强文科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开辟宽口径,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社会工作的文科素养包括,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良好的文案写作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只要具备这些能力,学生就拥有了适应不同工作的基本能力,再进一步修习所需的岗位知识,很快就能顺利开展工作。文科素养是依托于专业课程,同时又高于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它需要整个培养过程中,都渗透文科素养的培养。
以T市某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为例,其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在个案工作、人际交流艺术等课程中都有渗透;而文案写作能力的培养,则由公文写作课程来进一步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则由小组工作、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来支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适应面较宽,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即使到企业做文秘,到机关做科员也可以适应。
2.以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养的培养
专业素养是一个专业的核心,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必然要接受专业技能的训练,但这种训练如果不与实务相结合,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T市某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创立后,呈现了全新面貌,学生跟随教师做项目,从以前的模拟,走向了真正的实操。在实务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素养,即:热爱社会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得到培养。这种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教学方式、实践方式和考试方式改革紧密联系。
教学方式的改革。社会工作专业推广参与式教学,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平等参与为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共同参与探求的环境或途径。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之下,学生接触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从而达到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开发思维的目的。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方式,使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由讲解者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接受者成为探索者、练习者;课堂组织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来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原来上课主要在教室,现在凡是强调实用性的技能训练课程,都放一些时间到项目组去实习。
实践方式的改革。第1、2学期,开展认知实习;第3-6学期,开展个案、小组、社会调查实习;每个暑期都进行社会实践,通过鼓励学生到机构去顶岗实习来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期间,教师要督导学生,解答学生疑问,指定必读书目,帮助学生提高工作能力。实践环节全面训练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和文案写作能力。
实习教学环节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教师在备课时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确定实习内容、联系实习基地、进行与实习基地督导教师的沟通,通过他们所反馈的学生情况来指导学生,这些时间和精力的支出都超过了在教室讲一节课。所以,只有认真进行实习环节的评估,才能使更多的教师投身于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强实习教学的实效性。
社会工作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该专业的实习与其他专业不一样,如果仍然用其他专业的实习标准、实习时间去约束这个专业,无疑是扼杀这个专业的发展前途。因此,形成与其他专业不一样的实习教学计划,学生才能够在大学专业学习中学到应该学的知识。
考试方法的改革。考试是对教学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更是促进学习的关键。如果仅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而不改革考试方式,学生就会忽略实习,而注重课本上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以获得一个很高的分数。社会工作专业由于其课程的实用性比较强,课程的考试方式亦应随之做出相应的改革。
第一,不单纯依靠考试来评价学生。引入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促使考试形式与内容更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适当使用积极性、思考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指标来考察学生,甚至同学之间的评价也可以作为评价的一个元素,形成多元的、综合考察学生进步情况的考核机制,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更加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课程结业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一般学校将平时成绩限定为20分或者30分,这种方式在社会工作教学中并不适应,社会工作需要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达到50分左右,以使实习中表现好的同学,获得比较高的分数,传达实践的重要性。
第三,采取较为灵活的形式进行考试,以学生所做的个案或者小组的记录作为考核的依据,真正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具体实践方面来,既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又考察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改变原有的课程考试一律使用闭卷考试的僵化方式,通过灵活的考试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霞.行动研究在社工实习领域的本土化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02):36-41
[2]彭盛福.内地社工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社会工作,2018(31):62
[3]陈兰兰.优秀社工人才流失难题新解——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裂变式创业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社会工作,2018(27):48-49
[4]唐立、费梅苹.薪酬激励抑或情感支持:社会工作者流失之因探究[J].青年研究,2020(02):59-69+95-96
[5]徐道稳.我国社会工作者工资决定机制研究——基于对深圳市社会工作实践的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3):31-39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