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苗苗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探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8-12 08:51:44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李苗苗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重庆市  400000)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本文旨在探析这一思想深厚的理论渊源,以期更加深入研究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理论渊源主要有三: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源自于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的人民至上思想,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关键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理论渊源
作者简介:李苗苗(1995--)女,汉族,甘肃平凉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201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发展哲学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教委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YS20366。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次年3月,在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在多项国家举措中加以贯彻和落实。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条基本方略。最后,在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中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进了党章总纲。所有这些,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新的执政智慧和执政理念,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这一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而且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一、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阶段的主体,历史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且还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力量。当然,群众史观同时也承认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历史人物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1.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同时也是唯物史观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观点。它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人民是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决定力量,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根本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历史的创造者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个群体,而是人民群众,如果党和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脱离人民群众就会失去生命[1]。虽然群众史观并不否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但是群众史观同英雄史观是根本对立的,英雄史观片面夸大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英雄豪杰才是历史的主宰,忽略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作用。例如,当年俄国的民粹主义把英雄比作1,把广大人民群众比作0,强调如果没有1,再多的0加在一起还是0。这是典型的英雄史观。又如,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的“精英主义”,也是英雄史观。布莱克威尔在政治学百科全书中阐释了“精英主义”,认为“精英主义”是一种理解政治和历史的方法,其最极端的形式认为社会总是处于少数人(精英)的统治之下,是他们在社会中起决定作用并把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精英主义”认为,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掌握了各种优质资源和具有较强能力的优秀人才,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出发将人民群众当做自己实践的工具,甚至认为群众是社会的包袱,极力贬低人民。而群众史观认为,人民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历史的创造者。习总书记提出并阐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始终都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强调历史始终都是由人民群众的活动构成的。
2.始终把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当中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会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与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都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不断探索而得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3],对马克思的卓越贡献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伟大思想和理论中汲取智慧,为的就是把共产主义事业在实践中变为现实。我们党曾经庄严承诺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党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现如今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我国仅存的9989万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仅存的832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广大中国人民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成果。
二、源自于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人民至上思想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历任主要领导人关于人民至上的思想。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及劳模和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国家、民族、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这次会议特别强调了“人民至上”的思想观念。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无论在思想上怎样进行创新,始终不变的都是将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统筹规划。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那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毛主席进一步发展人民至上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并阐述了“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思想,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包括“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说过,必须坚持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都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宗旨和人民至上思想的集中体现。
1.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思想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毛泽东人民思想主要体现在:首先,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和发扬中共中央警备团张思德同志不追求名利,只求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的高尚品德,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讲,强调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都是为解放人民和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大会上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党员干部的一切工作要有意义有价值,就必须是为人民服务的。后来在多种场合提到这一观点。在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次写进了宪法。最后,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初心,这意味着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工作都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2.继承了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民思想
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民思想主要体现在:首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邓小平指出,“一切党员都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5]。其次,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共同富裕的建设目标,并且他说我国之所以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选择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重要目的就在于要最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6]。最后,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当时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实行了改革开放,“三个有利于”就是检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付出相应的资金、人力物力的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推动国家建设,如果采取的措施没有对推动国家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这种措施是没有意义的,这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3.继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人民思想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从当时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强调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7]。同时在人民利益不断实现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和认可人民的各种利益,人民的利益需求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发展,产生更高层次的利益需求。这样一个个具体利益不断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核心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它以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继承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
2003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胡锦涛在治国实践中继承和发展前三代领导集体思想结晶的基础上提出的。胡锦涛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9]。胡锦涛还多次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理论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能够始终向前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在实践和发展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们党才能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确立起来,就是为了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对以往四代党的主要领导人的人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体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1.商周时期民本思想的萌芽
在古书中也有对民为本思想的阐述,在《尚书·五子之歌》中就有“民为邦本”这样的将人民看作是国家根本的论述[11];《春秋谷梁传》中明确提出“民者,君之本也”[12]的观点;西周时期思想家周公鉴还提出了“敬德保民”的论断,这些都是古代思想家们从商纣灭国的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他们开始意识到君王的统治中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2.东周时期民本思想形成
这一时期天下大乱,各个王朝陨落,此起彼伏的诸侯国发动战争。孔子率先提出重民、富民和给人民提供教育的思想,“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孟子也在各王朝兴衰中总结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5],这体现出孟子意识到“民心”在治国中的重要。荀子则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强调民众与国家兴衰的关系,他指出,国家应该实行“裕民”、“惠民”的政策。
3.秦汉唐宋时期民本思想的不断完善
西汉文学家贾谊强调“民惟邦本”,即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唐代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表示,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抓住根本,人民就是国家的根本,衣食则是人民的根本;李世民也把君民关系比喻为舟水关系,经常告诫自己和大臣们必须牢记“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北宋时的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为社会重建的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的意义。
4.明清时期民本思想的极大发展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甚至夺取政权,明清的思想家们开始反思封建专制的弊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分权思想,强调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黄宗羲也在《明夷待访录·原臣》中,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是践踏人民权利的制度,这些思想观点无不展现出思想家们越来越重视民众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新思想的提出都是在以前的文化和思想上总结和扬弃的结果。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民本思想的价值和影响仍然存在,并且被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汲取了精华,它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习近平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批判继承,曾多次加以引用。当然,对传统民本思想中作为为君主笼络民心是为了巩固政权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局限性,是要被摒弃的。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和超越了古代民本思想。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站在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起来的产物,是在长期为人民服务实践中,吸收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我们党的历任主要领导人“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之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发展思想,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汲取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继承发展中国共产党历任主要领导人的人民至上的思想,根据我国发展的现实而提出的,了解其理论来源,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思想的内涵、意义和实践路径,从而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1]杨杰.四书五经卷三(尚书)[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11
[12]徐正英、邹浩译注.春秋谷梁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3]杨杰.四书五经卷一(论语)[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11
[14]杨杰.四书五经卷一(离娄上)[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11.
[15]杨杰.四书五经卷二(尽心下)[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11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