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买海琴 激励理论在研究生管理中的运用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8-25 09:00:54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买海琴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我国各大高校在研究生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全面了解学生需求,从而根据不同需求采取不同激励手段,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而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完全公平对待等。激励理论体系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洛姆的期望论和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论等这些理论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因此,将激励理论运用于研究生管理工作中,能够使高校管理者在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激励理论;高校;研究生管理

 

研究生管理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主要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管理主要包含研究生的教学培养管理与日常活动管理,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大部分着重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生管理水平,不仅是该培养单位管理能力的展现,更是国家高学历人才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激励理论是著名的思想理论,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引入激励理论能够对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激励理论的内容

自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结合现代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这些理论按照形成时间及其所研究的侧面不同,可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3大类。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范畴,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我国在引进激励理论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思想和观点,并且逐渐地应用到社会和经济发展中。

1.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学者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在该理论中将个体的需求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指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下一层次的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作为最高层次出现的自我实现需要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改变,很难达到满足,是一种最持久的激励因素。因此,要想激励某一个体,就需要及时地了解个体当前的需求层次,然后去着重地满足这一层次或者更高层次的需要。

2.双因素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人们需要的满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种类型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激励因素一般是指那些有了这种因素的存在,就可以产生激励作用,没有也不会让人们产生出一些不满情绪的因素。奖励因素主要是一些和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因素,因此如何认定与分析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并因材施政这才是关键。这一理论认为,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和效果是不相同的,物质需要的满足是必须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不满情绪的产生,而物质需要即使得到了满足,也不一定就会使人们感到满意,它的作用仅仅是暂时的和有限的。即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3.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也称激励需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来的。麦克利兰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合群需要是人的最主要的三种需要。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一个人、一个企业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该理论将成就需要定义为根据适当的目标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一种内驱力。

该理论认为,有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他们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现实的态度对付冒险,绝不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付未来,而是对问题善于分析和估计。他们愿意承担所作工作的个人责任,但对所从事的工作情况希望得到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成就需要强烈的人事业心强,喜欢那些能发挥其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环境。在管理中,只要对他提供合适的环境,它就会充分发挥发挥自己的能力。权利需要较强的人有责任感,愿意承担需要的竞争,并且能够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的工作,喜欢追求和影响别人。

该理论还认为,具有归属和社交需要的人,通常从友爱、情谊、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中得到欢乐和满足,并总是设法避免因被某个组织或社会团体拒之门外而带来的痛苦。他们喜欢保持一种融洽的社会关系,随时准备安慰和帮助危难中的伙伴合群需要是人们追求他人的接纳和友谊的欲望。合群需要欲望强烈的人渴望获得他人赞同,高度服从群体规范,忠实可靠。

二、激励理论在研究生管理中应用现状

研究生属于我国高素质人才,不管是社会还是学校都给了很大的关注。各所高校都会根据自身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需求,综合考虑和分析之后秉承着客观、实用、针对性强、和公平原则制定本校的研究生管理制度和激励方法。我国高校对于研究生的激励方法大都集中体现在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物质上的激励尊重、关爱、认同、价值等精神上的激励资源。

研究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把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致力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他们注重塑造自身形象,并设计出理想中的自我。研究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虽已逐步成熟与完善,但也容易出现一些偏差,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往往自恃过高,愤世嫉俗,感到怀才不遇,一旦遭受挫折,容易产生自卑感。因此,激励时机的选择是一门学问,在恰当的时机中给予激励,会极大地扩大激励的效果,而在一些不恰当的时机给予激励,可能会导致一些反面效果。因此,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机构要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激励的时机,在关键的时间要增大激励的力度 ,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例如,在各项活动或者比赛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激励,能够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研究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而目前我国研究生管理过程中激励理论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激励的灵活性差众所周知,研究生层次结构比较复杂,有刚毕业的、有参加过工作的有结婚有未婚状态下的,有自己挣学费来上学的、有家里大力支持的,有因为工作需要来深造的、有不想工作才来上学的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研究生个体心理需要有所不同然而,高校在制定激励政策的时候都是统一标准,忽略了他们的民族、性别、年龄、学科性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等,没有对不同研究生的需要加以分析,没有灵活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必然会导致他们中一些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也就无法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激励的形式比较简单正如之前所言,我国高校对研究生的激励形式基本上都是物质激励。给予研究生物质激励,一方面承认了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另一方面解决了不少研究生的经济压力然而,受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影响和西方文化思潮及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研究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高校管理者也要在精神方面对研究生的激励加大力度。

三、激励理论在研究生管理中运用创新

加大奖助金的投入,完善奖助金评定体系奖学金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研究生学习、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然而研究生对学校制定的奖学金和科研成果奖的满意程度并不理想,根据数据显示,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奖学金的激励程度很小或比较小,甚至不少研究生对奖学金持无所谓的态度。事实上,研究生在杂志期刊上发表文章都需要缴纳比较昂贵的版面费,因此,许多研究生宁愿在校外作兼职,也不愿把时间放在学习和科研上。另外,研究生的助管津贴也比较低,只有300元。在研究生协助导师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有些研究生并没有从导师那里获得报酬,而是做义务工。然而,事实上,导师的科研经费是改善研究生生活条件的重要基础,同时研究生也有期待导师能够发放一定的科研津贴的强烈愿望。

建立研究生奖助评定小组,提高奖助金评选的公平性首先,高校各学院应该专门设置研究生奖助评定小组负责全院研究生奖助评定、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申报等工作。这样就避免了因为有些研究生与学院领导以及导师关系好而在评选中占过多的优势。其次,研究生的奖助金评选程序应做到公开、透明以及公平、公正。评定小组应该按照一定的评定指标如科研成果的多少、思想道德品质、课程成绩等。针对那些学术剽窃、弄虚作假的研究生,应坚决取消其评选资格以及其他评优资格。最后,加大对经济困难研究生的鉴别力度,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鉴别措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那些真正需要资助的研究生获得资助机会,因为这是保障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习的重要举措。

强化导师负责制,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在研究生培养阶段,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科研都与导师息息相关。每个研究生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在生理上来说,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需要承担各种责任和压力,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婚姻方面的责任和压力等等。因此,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导师应该对研究生采取相应的对策,达到激励的目的。

导师应该鼓励研究生参与课题、科学研究,来增强研究生的参与感。参与是一种获得赏识的手段,它能满足人们归属的需要和受人赞赏的需要。尤其是它能给人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让研究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是导师将自己对学生的关心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手段,而对研究生来说是一种荣誉,是导师对学生本人的信任。这既能起到激励作用,又能锻炼、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种激励方式既减轻了导师自己科研工作的负担,又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而且还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未来的学术科研人员,提高了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