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张长宝 关于打造“凉州姓氏文化园”的建议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9-16 09:00:07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张长宝

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甘肃武威  733000)

要: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姓氏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优势,建设“凉州姓氏文化园”是弘扬传承凉州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标识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姓氏文化

 

一、打造“凉州姓氏文化园”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原生态文化——由三皇五帝等中华祖先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根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它纵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横跨海内外的各个角落,积聚着炎黄子孙内心深处最具认同感和感召力的人文情结。挖掘姓氏文化的历史蕴含,展示姓氏文化的发展轨迹,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地方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大意义。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和文化适当融合为一体,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经济的灵魂,文化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背景下建设凉州姓氏文化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姓氏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这种包容姓氏文化的精神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与姓氏有关的“堂联”、“堂号”,特别是“堂联”,它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反映了某姓氏的历史渊源、家族名人的崇高业绩,其作用除了光宗耀祖外,实际上还有提倡“家风”、“族风”的作用。这种民间的“家风”和“族风”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例如:林姓的堂联为“励志禁烟,御夷留根”;毛姓的堂联为“捧檄而往,脱颖而来”;于姓的堂联为“当代清官,救时宰相”。以上的堂联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

武威历史上有九大姓,分别是贾、段、石、窦、常、安、张、李、阴。如段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第87位,人口约300万,堂号“武威堂”,郡望“京兆郡”、“武威郡”。武威段姓历史悠久,名人很多。如段熲、段煨、段韶、段达、段秀实等,与云南段姓同宗同祖。安姓也是武威的望族,其祖先居安息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布哈拉一带)月氏族,东迁后,以国为氏。著名的武威人安兴贵,曾在唐朝时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凉国公。石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第63位,人口约460万,堂号“渤海堂”,郡望“武威郡”。据史料记载,石姓是原石国(故地位于现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内)人的后裔,其旧姓氏叫温石兰氏,后改汉姓为石。

据《隋书》记载,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张掖市临泽县),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败,西迁至中亚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而早在南北朝时期,姑臧等地就有昭武九姓胡建立的移民聚落。

借助雷台旅游综合体和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的东风,打造凉州姓氏文化园,开展寻根文化游,教育引导市民凝心聚力,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推动“德城”“文城”“绿城”“清城”“智城”品牌建设,让武威焕发历史文化名城新光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凉州姓氏文化园”的理由

武威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文资源等,极其丰富,且独具特色。凉州姓氏文化得天独厚,《敦煌遗书·凉州六姓》索、石、贾、安、廖、阴;凉州西平郡,出三姓:申屠、段、池。唐人韵学家孙愐言张氏有十三望,武威在第六;还有众多史料记载:姑臧(西夏)李氏及金、达、余等十多世家大族,其郡望堂号或者说祖庭亦均在凉州。

武威姓氏文化是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向外界展示武威地方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武威人文基础扎实,姓氏著述极为丰富。清代著名文献学家、学术大师张澍先生就是研究姓氏文化的典范,关于姓氏文化的专著有《姓氏寻源》、《姓氏辩误》、《西夏姓氏录》等。可以借助张澍先生的文化名人效应,打造凉州姓氏文化园,让人们更真实、更详细地了解武威,认识和解读武威,从而进一步宣传武威。

武威姓氏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商机,建设凉州姓氏文化园,保护传承姓氏文化,也是打造融研、学、游于一体的国家遗产线路,展示传承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姓氏文化旅游、姓氏寻根旅游,姓氏风俗旅游,姓氏文化遗存游,促进武威市的农副产品、交通及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加大凉州文化的宣传普及力度,提升凉州文化影响力。

三、主要思路

1.打造文化广场

建设姓氏文化广场,在姓氏文化广场设立雕塑“中华姓氏树”、姓氏文化名人雕像、“凉州历史人物名录”和大型“书雕”等,直观形象展示姓氏文化。

2.建设入园大门

姓氏产业园入口处可仿照重建开放式“姓氏功德牌坊”。依据可参考东小什字以东跨街牌坊《月逐人来》样式,石制、木制均可;并书其“由来”等文字介绍,以招徕游客驻足观赏。

3.修建郡望堂号

姓氏园内修建凉州十大姓郡望堂号(亦称祠堂);每个姓氏堂号门外配姓氏源流介绍及祭祖用铁制大香炉。其堂号建筑风格,可仿照国内贾、阴、廖、段、安、石、张、李、金等姓郡望堂号的建筑风格,采用砖木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均可。

4.打造民俗文化商业街

打造民俗文化商业街,集中展示销售武威的本土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和文创产品等。主要有“古今凉州姓氏书籍”及《百家姓》装饰品、挂件、剪纸、扇面、草编制品、铜奔马、白牦牛等地方特色产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蜡像”、贤孝艺人蜡像及剪纸艺人蜡像、凉州“王城堡社火”蜡像等民俗艺术品展览活动,吸引游客旅游消费。

5.举办姓氏文化研讨会

可以在凉州文化论坛和葡萄酒节期间,举办“中华姓氏文化研究论坛”或“寻根恳亲大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撰写关于姓氏文化的学术论文,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凉州姓氏文化,扩大凉州文化影响力,推进凉州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聘请国内著名的姓氏文化专家、教授和民俗学家担任文化顾问,推动武威姓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不断提升姓氏文化研究能力。

四、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

武威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大历史文化研究、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挖掘展示凉州姓氏文化,着力打造凉州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文化研究能力,加快文化研究成果转化,积极传承、发展、繁荣凉州文化,促进凉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组织编撰一批凉州文化专著,营造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的浓厚文化氛围,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旅游资源文化化,充分彰显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提高武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名市建设。

凉州姓氏文化园建成后,必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使游客置身于历史文化宝库,尽情感受中华民族辉煌厚重的历史和浩瀚精深的文化盛宴。游客既可在这里进行寻根认祖,找到自己的血脉延续之“源”,也可在这里学习古典文化,提升自我文化素养和气质修炼,还可在这里感受宗亲民俗风情,体验别样的姓氏文化之美。

通过凉州姓氏文化园筑巢引凤,开展姓氏寻根活动,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增加地方就业和财政收入将促进武威市文化旅游进一步深度融合,有利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李吉.中国人的姓氏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2]陈有顺.敦煌遗书与凉州著姓.团结出版社,2020

[3]关永礼.中华文化丛书——中国姓氏文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