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宝峰 浅谈中国传统木雕的历史起源及风格特点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4-28 15:18:36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李宝峰
(北安市峰雕小器作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北安  164000)

作者简介:李宝峰(1986--)男,黑龙江人,北安市峰雕小器作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北安木雕传承人。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并以诸多的艺术形式将各种生活痕迹记载下来。中国的民间艺术,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精神追求的象征,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最为简明的文明符号之一,木雕展示出了浓厚的社会历史性,不仅仅是展现了表象的美感,而且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艺术性内涵,达到了艺术品本身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本论文针对中国木雕传统流派浙江东阳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和潮州金漆木雕等的历史起源及艺术风格进行初步探究。
一、我国传统木雕的历史渊源
1.东阳木雕
浙江东阳历史悠久,人文厚重。东阳以“三山夹两盆、两盆涵两江”的地貌著称。史料记载:“东阳于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建县制”,据此,东阳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建制历史。而东阳木雕则起源于商周时期,因而是我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江南传统技艺之一。到了唐朝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冯氏家族,出现了两个兄弟权贵。兄冯宿曾任剑南节度使、吏部尚书;弟冯定曾任工部尚书。最为一代权贵豪富,冯家的豪宅冯家楼,规模宏大,雕饰精美,曾有诗句描绘“高楼画栏照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不但见证了这座住宅建筑的豪华程度,也证实了东阳木雕在唐朝时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的态势。
与唐朝冯家楼不同,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建筑的东阳黄门晖映楼,更是彰显了当时木雕技艺的臻美和恢弘。黄门晖映楼毁于战乱,1230年重建时,东阳乡贤陈樵赋文《晖映楼赋》中,就有“飞阁中起,虹采相宜,则有群书漆版,汗简华缄”“琢桂为户,文锦楹兮,名翠引翼,翠螭腾兮”等句,这些都可窥见东阳木雕绮丽恢弘的艺术特色。
在我国文明发展史上,唐宋元明时期是文学艺术、手工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但唐诗、宋词、元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时带动了印刷业和雕刻业的昌盛。发展印刷业首先要依赖雕版刻字。因此,东阳木雕艺人的传统雕刻技艺,被广泛应用于印刷业和印染业,逐渐形成了一支专门从事刻版印书的制版队伍,他们技术娴熟、敢于创新。根据叶德辉的专著《书林清话》详细记载,东阳刻版印刷业名店有东阳湖仓王宅桂林堂等32家,宋版《三苏先生文粹》,即为湖仓王氏镌印。
清代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东阳木雕在选材、工艺、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木雕工艺体系。后来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浙江东阳木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东阳数百名木雕艺人,应召到京城从事皇宫雕饰。木雕作品风格形式,完成了由简朴向繁华、由粗犷向精细的风格转变,并借鉴了绘画和其姊妹艺术的长处,作品题材内容较为丰富,同时创新改进了雕刻技艺,出现了“画工体”的木雕流派。
清末,东阳木雕艺人流向了各大城市,从上门加工转向工场生产。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和箱柜家具,多被商人买去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东阳木雕产品的鼎盛时期。
2.福建龙眼木雕
中国福建是林木大省,衍生的龙眼木雕技艺,源于唐宋时期的寺庙建筑和神像雕刻。明末清初时期,寺庙建筑与佛像雕刻,开始分离为不同类型的雕刻体系,龙眼境内为适应民间敬神拜佛的习俗,木雕艺人从单纯大型佛像雕刻,转而发展为室内陈列欣赏艺术品。
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客居福州的长乐人孔某(佚名),利用各种树木根部的天然姿态,加以相形度势,稍加雕饰而成各种人物、动物,这成为龙眼木雕的肇始之作。
清朝嘉庆年间(1796-820年)的福州东郊象园村一带,从事木雕的艺人们争相仿效,以茶树根和樟木本体的自然形状,雕刻人物及走兽作品。鸦片战争后,福建象园村艺人柯传钟,以雕塑人物自然逼真闻名,人称塑佛钟,他精于木雕技艺,不仅在象园村收徒传授木雕技艺,还传艺于邻村的陈天赐(大坂村)、林希增(莲宅村)、庄尚贵(东门外竹屿村)等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福州辟为“五口通商”口岸,木雕艺人制作的产品与停泊在闽江口和马尾港外国轮船上的水手、商人交换实物。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象园村已有近300多人以雕刻为业,此后专营木雕的“古董商”应运而生。清朝末年,象园村成为闻名的木雕之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木雕海外销路畅旺,木雕从业者增至400多人,象园村部分艺人受聘迁移香港、上海等地。
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福建象园、雁塔村营建机场,土地减少,失地农民纷纷改业龙眼木雕,从业人员发展至1000多人。当时柯庆元的木雕技艺尤为突出,作品富有创意,能应用机械原理,制作有故事情节、活动自如的大型人物作品,衬以山峦峰岫、亭台楼阁的《划龙舟》、《踩水车》、《八仙过海》、《渔樵耕读》等,精巧细致,生动自然。
3.乐清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是中国四大传统木雕。从现今搜集的民间艺人口述资料以及故宫博物院所藏实物推断,乐清黄杨木雕早在宋元时期就初露端倪。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乐清艺人叶承荣,用当地特产黄杨木雕刻创作了《太上老君道祖像》,这是近代乐清黄杨木雕的第一件传世作品,也奠定了乐清黄杨木雕的历史和艺术地位。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到了二十世纪20年代中后期,因朱子常的黄杨木雕作品《济癜和尚》《捉迷藏》,在美国国际巴拿马赛会上被评为铜奖,以及朱子常的传世精品《六子戏弥勒》《三星拱寿像》,使乐清黄杨木雕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除了朱子常之外叶阜如、叶品芳、葛醇、潘阿陆、王凤祚、叶一舟、郑祥奎、陈志云等一批黄杨木雕艺人也逐渐走向成熟,并成为当时很具影响的黄杨木雕名家。
新中国成立后,乐清木雕由于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使这一民间艺术品种迅速得以挖掘和传承,黄杨木雕的技艺水平也有了迅速的提高和发展,木雕精美之作不断涌现。
4.潮州金漆木雕
潮州金漆木雕也称潮阳木雕,是在传统木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技艺,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潮阳县志》记载:“潮阳金漆木雕,始于唐,盛于宋。”
潮州开元寺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寺中留存了唐代木雕“木鱼”,以及宋代木雕“木龙”(铜钟的悬梁)。到了明清两代,潮州(今潮汕地区)官宦、商贾的住宅,多崇尚雕梁画栋,木雕普遍作为建筑和用具上的装饰,并使用髹漆、贴金的技法。
明代李龄在《广济桥赋》中描述道,“五丈一楼,十丈一阁,华彤橑,雕榜金角,曲栏斜槛,丹漆涂垩”,可见当年潮州金漆木雕的繁盛情景。潮州开元寺内的挂筒“仙姬送子”、“大殿龛桌”和“金千佛塔”等器物,也都是明代金漆木雕的作品,其中万历年间(1573-1619)雕刻的龛桌,技艺上已经运用了镂雕技法。
清代乾隆以后,金漆木雕成为显耀华贵的工艺品,并广泛用于厅堂、居室中的物品。这个时期的潮州金漆木雕,作品题材广泛,画面构图复杂,使用了浮雕、圆雕、镂雕等各种技法,特别是运用了多层次的镂雕技法,形成了独特的潮州金漆木雕的艺术风格。
潮州安济圣王庙厅堂横梁上雕刻的“蟹篓”,就运用多层次镂雕的技法,表现了螃蟹在竹篓内的生动姿态。
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建成的潮州“已略黄公祠”,其中堂横梁的金漆木雕,选用古典戏曲题材,作品构图复杂,采用的多层次的镂雕技法极为精细,是清末的典型代表作品。
清末,潮阳关埠下底人黄武贤,因跟随左宗棠平息新疆叛乱有功,被朝廷加封为云南提督。黄武贤曾以潮阳金漆木雕《福禄寿三星图》,作为礼品奉给献慈禧太后,慈禧爱不释手,连称“广南人杰艺精”,后被当作国宝收藏于故宫之内。建国后,潮阳金漆木雕有了新的发展。
二、我国传统木雕的文化特征
1.传统木雕讲究构图
中国传统木雕构图,沿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模式,注重画面构图。构图又被称为“布局”或“章法”,是指在传统绘画中,艺术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局部的形象演进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从而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审美效果。传统木雕作者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它是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透过传统木雕的构图,能理解创作者的构思、立意和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一幅完整的木雕作品画面,要达到表现意境和内容,必须了解整个木雕作品的骨架。
木雕的构图包括表现的意境、内容和表现方法等,它与作品创作是否成功、整体艺术效果如何有着重要的关系。传统木雕讲究构图,是为了吸引观赏者目光,作品把主题内容充分表现出来,陪衬的物像概括地处理,使陪衬的物像起到烘托的艺术效果。在一定的平面和空间范围内,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为丰富。传统木雕的构图可以概括为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其方法是线面结合的造型技巧,适当保留平面、小块留地与高远叠压的层次处理方式等几个方面。
2.传统木雕题材广泛
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逐渐从形式美向艺术美发展。传统木雕的题材,民间艺人大多是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人物故事、文学故事等方面找寻创作题材。
传统木雕艺术创作侧重于题材的选取上,好的题材不仅要做到展现作品整体效果的美感,还要保持作品的表现艺术效果,体现出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内涵,以此满足不同时期人们对现代木雕的审美需求。
在传统的木雕中,创作题材大多数是以佛像和宫殿装饰为主,旨在信仰膜拜,很少出现在普通百姓的家庭中。很突破神话传说、宗教佛像等传统文化的表现内容,无法延伸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联的事物中,较少出现人物故事、山水风景、民俗风情等。
传统木雕人物题材,在木雕艺术中的表现力,以及人物题材雕刻,其表现手法是多样的,主要就是用各种可雕塑的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以观赏触摸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反映出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
3.传统木雕技法丰富
传统木雕艺术表现的特色较为丰富,主要技法:运用雕刻材料、运用色彩和运用粘贴技术等形式。
传统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较为鲜明的雕琢艺术特色。其雕刻技法有:深浮雕、浅浮雕、薄浮雕、透空雕(锯空雕)、镂空雕、高浮雕、园木浮雕、多层叠雕、半圆雕、圆雕、贴片雕、阴雕、彩木镶嵌雕、彩木多层叠雕等十多种雕刻技法。中国传统木雕的传统艺术,蕴含了传统木雕艺人博大的智慧和精深的技艺,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结晶。
传统木雕的技法多选择自己较熟悉、感受较深的技法,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内容以及对艺术的见解,通过木雕的载体充分地得到表达。
三、我国传统木雕的艺术表现
1.运用雕刻材料的艺术表现
传统木雕的雕刻材料应用广泛,多因为精雕细刻,而保持原来的底色,一般选用色彩较淡的木料作为雕刻用材。如楠木、樟木、黄杨木、椴木、白桦木、枣木等色彩较淡的木材。也有选用花梨木、铁梨木、红木、酸枝木、黑檀木、荫沉木等,多选用颜色较深的木材作为雕刻用材。
具体雕刻中,往往根据雕刻设计者和艺术表现的实际需要而决定。运用雕刻材料表现法,在整件木雕作品中,可以运用各种材料通过雕刻和组合,来达到表现艺术效果。有时根据木雕艺术表现的需要,设计创作者会选用几种或者多种颜色的木材,来雕刻组合成木雕艺术作品。 运用雕刻材料表现的有: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彩木镶嵌表现法等,从而实现木质材料色彩丰富,雕刻技法运用多样,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2.运用色彩处理的艺术表现
传统木雕因采用颜色较淡的材料进行雕刻,因为不上颜色,被称为“白木雕”。
但有些木雕作品到达艺术表现的需要,对白木雕进行着色处理,使其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在运用色彩处理表现的过程中,使其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的有:淡彩表现法、浅降山色表现法和贴金表现法等。
东阳木雕在选用雕刻材料上,不管是边框,还是主体雕刻部分,选用小叶紫檀木、大叶紫檀大、酸枝木、花梨木、金丝楠木、红豆杉等进行雕刻制作。
3.运用粘贴技术的艺术表现
传统木雕采用散点透视构图、讲究平面装饰艺术效果的浮雕。木雕作品要达到装饰的效果,有时需要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镶嵌连接组合。
运用粘贴技术表现,就是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者镶嵌到底板上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粘贴技术表现的有:贴片技术表现法、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和锯空雕粘贴表现法等。通过粘贴技术,使雕刻制作的木雕作品,更具有欣赏和经济价值。但就艺术表现的精雕细刻来说,没有色彩较淡的效果好。
此外,中国传统木雕在思想性方面,还善于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处理理想事物有现实的基础,处理现实的事物又有理想的意境,使传统木雕艺术品带有岁月见证的古意,带着深厚的民间艺术色彩,给从业者和观赏者以美的熏陶和启迪。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