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龙昶 全媒体融合视域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6-07 10:16:29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龙昶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2000)

要:本文以全媒体融合视域为背景,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的重要性,以及全媒体融合对其转型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表达范式、话语情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借鉴。

关键词:全媒体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建设的全媒体融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C1204。

作者简介:龙昶(1975--)男,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全媒体融合视域下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媒体技术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不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冲击同样巨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对于“全媒体”、“融媒体”的研究在学界方兴未艾。全媒体融合的内涵的界定目前还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部分学者认为全媒体是与“融媒体”“媒介融合”有着相同的内涵全媒体融合强调全面性的整合,通过多种媒体的表现手段(如手机、电脑、pad、纸媒等)来传播同一内容且不同媒介形态(如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的信息,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可见,全媒体融合不仅强调技术上带来的多途径,也强调信息传播的全方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不同终端接收到同一内容的信息,并且还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自由选择信息形态,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和效度,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研究要契合好全媒体融合这一视域,才能更好发挥出主阵地的作用。因此,全媒体融合视域下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研究十分重要。

首先,全媒体融合视域下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是时代的要求。“无论思想或者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2]”话语必须以特定环境为背景展开才能具备发展的活力。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必须以特定环境背景、特定语境为基础来确定其话语表达方式,才能有效传达其价值立场和思想观念。全媒体融合就是当今时代信息表达和接收的鲜明特征,它开放、多元、并发、交互,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有明显的差异,从而给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转型要求。一方面,表现为话语内容的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不光承担着以德树人的“成人”培育,还必须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最新理念、决策,权威政策、文件、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都应及时纳入。另一方面,表现为话语表达方式的与时俱进。全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悄然变化,碎片化、“微”传播已经势不可挡,趣味性、实用性成为吸睛、“入圈”的的着力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必须迎合学生的特点,将枯燥的理论话语转化为高度凝练的与现实生活贴近的“微”理论,增加它的亲和力,让其“活起来”。

其次,全媒体融合视域下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是解决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方式是灌输式教育传播特点比较单一、呆板与已经新生代的大学生学习习惯相悖因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他们的吸引力较弱、感染力较差学生的参与感差、互动性不强,容易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旁观者”。从供给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型,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开放、多元、并发、交互等特点,恰恰迎合了大学生学习的习惯和兴趣,利用好全媒体融合技术带来的转型机遇,就有望突破这一供需矛盾,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规定贯彻落实

二、全媒体融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的影响

“思想政治话语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方式的逻辑起点,是增强其教育效力的重要方法。[3]”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不是简单的、孤立存在的文字和语言,而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特定社会背景为条件,进行思想交互、达成情感交流、确证主流价值的介质。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分析其优势和劣势,以此为导向,才能对症下药、准确开方,顺利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成功。

1.消极影响因素

对话语内容的冲击。全媒体融合时代大背景下,互联网高度发达,学生成为网络的原住民,信息大爆炸之下呈现的时效性、丰富性、多视角对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冲击不可为不大。学生每天打开手机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接收到最新的时事新闻,并且同一内容可以搜索到不同主播从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深度的解读,更新速度快、供给面广,表现形式丰富,还能够分众式的进行同质类推送,文本、音频、视频、直播应有尽有,非主流视角更为吸睛,标题大胆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认知冲突更加引流。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因为其承担的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的责任,话语内容稳定、也相对单一,要兼顾内容的严谨性,在时效性方面也难以与之决胜。

对话语表达范式的冲击。全媒体融合时代下,流量等于财富,为了引流,泛娱乐化趋势十分明显。部分博主为了竭力迎合受众的喜好,绞尽脑计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规则,利用宣泄性、调侃型、戏谑性的语言表达弱化甚至抨击思想政治理论话语的政治性、理论性和规范性。学生在逃避学习压力而沉浸于各大媒体平台时,就不自觉的接受并习惯于这样的表达方式,反而错误的赞赏“敢于说真话”的“杠精”、“喷子”,将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戏谑为“小粉红”。全媒体融合下话语表达的随意性和生活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规范性和抽象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传统的教学话语转化为结合生活话语又不失规范表达的新型话语体系,十分考验话语生产者和转化者的综合能力。

对话语情境的冲击。全媒体融合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这个“全”不仅表现为信息融合的互通共享,更加集中表现在“无处不在”。这种“无处不在”改变了原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生产者的组成结构,原来的话语生产者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组成,而媒体技术的融合,使得更多的人进入到话语生产机制中,对原有的话语情境产生复杂影响,给引导和监管带来巨大挑战。首先,它压缩了课堂情境,学生在上课时间利用手机开辟出个人的“虚拟空间”,降低原有课堂参与度;其次,消解了课外情境,学生沉溺于虚拟媒体平台消耗精力的同时,实践作为课堂的拓展和外延往往被忽视了;弱化了心理联结情境,思想政治理论课受限于课时和师资,师生之间的心理联结容易被“无所不在”的全媒体相悖内容所打破[4]

2.积极影响因素

丰富了话语内容获得途径。全媒体融合的信息大爆炸在给学生供给的同时也是教师资源攫取的宝库。高度发达的网络能够即时性为思想政治理论话语内容进行更新,最新时事政策、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等,获取更加便捷,部分思想政治理论学界大咖的观点、音视频等能够为教师提供重要借鉴,也就是为“教”提供素材,为“学”提供资料,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相长。此外,学生关注的“网红”热点,带入到课堂进行“发声”,对其正误进行有效辨别,也恰恰能够成为正反对比教学的案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亲和力的同时,实现“责任田”的功效。

丰富了话语传播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传播思想的主阵地,但是课时量是有限,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也受限于学生数量、教师精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全媒体融合为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大大提高了传播的效率。例如“学习强国”平台,整合了各类信息资源,以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变现形式呈现出了国家的实时动态、政策方针,把握着话语位势的主导地位。同样的,教师通过媒体技术,也可以有效传播自己的话语,突破传统交流障碍。

强化了话语反馈途径。全媒体融合时代,为我们的生活交织了一个巨大的虚拟联系网,互不见面、互补相识的人能够实现即时的交流。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主导者是教师,学生往往碍于教师的权威而压缩自己的话语权力,沦为话语的倾听者和旁观者,但全媒体时代为其提供了一个隐藏的虚拟的身份,从一定程度能够有效克服其心理障碍,顺利转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生产者的一部分,教师通过这种反馈,能够更好的了解话语的实效性,以便于调整话语机制,更好的提升话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全媒体融合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得当事半功倍。根据马克思的矛盾论,把握事物的两面性,认清事物的本质,才能推动矛盾之间的相互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就必须遵循全媒体融合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创造条件,催动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进行转化。

三、全媒体融合视域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的抓手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有话语生产者、转化者、接收者三方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的循环体系,生产者也可能是接受者,接受者也可以成为生产者。转型的关键就必须抓住这三大主体,顺势而为、乘势而变。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丰富话语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就决定着它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因此话语转型首要的着力点必然不能忽视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娱乐化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标题党”确然可以吸睛,但是绝非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内容核心仍旧就国家方针政策、主流价值观念,仍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决策决议,这一核心不能动摇。全媒体时代信息海量,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同时也呈现出分撒、碎片的特点,如果不能加以梳理和引导,就容易导致学生断章取义、难辨是非、立场动摇。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海量的全媒体信息中收集适合教学的部分,在迎合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供给侧。这些话语的内容首先必须体现时代性,例如每天的热点时事,可以从“学习强国”、头条推荐等各大媒体平台汲取。其次,最好能够以问题为导向,形成“问题链”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使得话语供给更加具有针对性。最后,话语内容必须解决分散、零碎的问题,可以从专题化上下功夫,结合全媒体特点,以内容为序进行模块化的分类归整,让话语内容更加“专”、更为系统。

2.借鉴全媒体媒介风格,更新话语输出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供给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话语输出供给力不够、吸引力不强,而媒介话语表达的范式、风格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规范相比,更加灵活、有张力,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流行。因此,借鉴和汲取全媒体媒介中有益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输出的方式,以一定的话语生成机制对之加以转换,在遵循政治性和理论性的同时,将教材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将教学话语与生活话语巧妙结合,做到深入浅出,以小见大。一方面,话语表达要以人为本,突出个体差异性,实现分众式、全方位的输出。全媒体分众化推荐已经让网络原住民的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接收习惯,在需求侧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因此,在话语输出的时候必须重视话语形式的多元化,如素材的多元化(图片、音视频、故事等)、面部表情的多元化、肢体语言的多元化、语调的多元化等。另一方面,话语表达要由控制向情感转化。全媒体媒介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表达风格中的个人情感来带的张力。理论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一般规律的高度凝练,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遵循理论性的同时,不能遗失了它固有的情感影响力,要将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理论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必须突破传统话语中不带情感的灌输大道理,在“情”字上面下功夫。此外,还需重视输出渠道的全面性,走出传统话语输出渠道的单一困境,借鉴全媒体技术,让学生无论何时何地、使用何种终端都能接收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型话语,在潜移默化中化育无声。

3.打造“特殊空间”,优化话语情境

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其“无处不在”的特点确实给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情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挑战又何尝不是机遇。这种“无处不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课堂空间、消解了课外空间,但却又为师生心理联结创造了机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全媒体融合“无处不在”的特点,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情境融合,打造一个无间距、全方位的“特殊空间”,那么,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一方面,通过打造和优化,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延伸到课堂之外,能够克服课堂课时限制的问题,让更多的有所需求的学生能够轻易的获得供给。另一方面,这一“特殊空间”因其身份的隐蔽性,能够让学生克服害羞、怯场等心理,通过终端参与到话语情境中来,营造一个活跃的、积极的、健康的、具有持续影响力的话语情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媒体融合背景是话语转型不可避免的议题,只有顺应全媒体融合时代的特点,顺势而为、因时而动才能把握机遇,规避雷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亲和力、感召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2019(6)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25

[3]谢璐妍、高琛琳.基于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2):110

[4]简臻锐.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9:72-74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032989651(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