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郭昕 黑龙江上中游境内满族历史风俗考证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8-11 09:10:31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郭昕
(北安市文物保护中心,黑龙江北安  164000)


黑龙江上中流域森林遍布、草原辽阔、历史悠久,早在距今二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了远古人类活动的迹象,史上是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赫哲、满洲等民族居住地,后因各种原因迁移到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的流域。到了近代,一部分满族、达斡尔族人又因屯垦戍边,重回黑龙江流域上中游地区生产生活。不断交融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内涵厚重,也创造和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
一、黑龙江流域瑷珲境内少数民族迁徙考证
满族历史较为悠久,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称挹娄、勿吉、靺鞨,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之间。黑水靺鞨是满洲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2世纪,阿骨打建立金朝。1583年至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三方面的职能,对早期满洲族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636年,皇太极继位称帝,1635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进关,统一全国。辛亥革命后,通称为满族。
黑龙江中下游地域的满洲族分佛满洲、伊彻满洲两种。“佛”、满语旧的意思,佛满洲是指旧女真族,“伊彻”、满语新的意思,伊彻满洲是指归附清朝的达斡尔、蒙古、索伦(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公元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沙皇俄国武装侵略者窜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窃据了位于黑龙江上游左岸的东北边疆古城雅克萨等城屯,残酷迫害当地居住的少数民族居民,迫使中国黑龙江中上游流域的达斡尔等各少数民族原住民迁到嫩江之滨。
为了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收复失去的所辖城屯,清朝政府决定出兵黑龙江地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政府设置了黑龙江将军和爱辉副都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任的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宁古塔兵、吉林兵两千人,在黑龙江左岸的瑷珲(江东旧瑷珲)筑城、屯田。今黑河市爱辉区境内的大五家子屯、蓝旗沟屯即是这时期屯田戍边所建。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侵占江东六十四屯时,江北因战事“跑反”到嫩江的居民,有一些难民因江东已经无家可归,就在这里落户居住种地,清末时,这一带垦荒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了。以后,又有直隶、齐鲁等各省人陆续移居此地,垦荒又有所发展。
二、黑龙江流域瑷珲境内满族族谱考证
满洲人所说的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语族满语语支。满族家谱又称族谱和宗谱,是用以记录家族世系的表册,也是一本以血缘关系为谱系,记载家族历史、家族渊源与发展的文献“档案”。居住在黑龙江上中游区域的满族和达斡尔族各姓氏族谱,都是自屯垦戍边到黑龙江瑷珲区域后所立,记录族谱的满文和汉文文字,早已取代了早先的“无字家谱”(子孙绳)。现保存下来的几个姓氏家谱分满文和汉文两部分。现在修谱续谱一律用汉文书写。
与古瑷珲城有着相同年代的大五家子,是此地五个满族姓氏家族的发祥地,是新中国初期(1956年)黑龙江上中游流域成立最早的满族乡。大五家子屯名的确立,是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的。
据民国五年版《爱辉县志》记载,县内满族姓氏共有31个,这些姓氏音节都比较多,如吴子哈拉氏、富察哈拉氏、葛哲勒氏等。这些满族姓氏在清朝末年以前都改为汉字姓氏。多以谐音取姓,即在满族的多音节姓氏中取其中一个音节作为汉字姓。如吴子哈拉氏改为吴姓,富察哈拉氏改为富姓。
族谱谱单以始祖为根基,包括各支派成员世系的总谱。谱单材料早期为白绫、高丽纸(旧纸),现在多采用黄布,用毛笔蘸墨和红墨水依次论辈分书写上祖先和现在的人名。现在也以印刷方法编撰成帙。
在谱书中,还有修谱凡例,家规家训,先祖传略,历次续谱组成人员等,许多族谱为了避免考稽辈数无凭,特选用二十、十六、十二、十字吉字或句诗汇在谱序中,以供后世子孙按辈分排列。如爱辉区大五家子富氏家族辈分字有万瑞永贵长、庆玉吉祥照等十个字;吴氏家族辈分有公德永存福、禄长兴万大等十二字。
满族修谱与续谱一般选择“龙虎之年”,以取“龙腾虎跃”吉祥之意。爱辉区域内修谱有十二年和六年一次之别,修谱时间一般选在农历二月二日和二月之间举行。修谱地点在宗谱保存之家的屋内进行。其活动程序为族人报到、聚会、族长讲话、焚香、净手开匣晾谱、瞻谱、分辈分叩拜和集体叩拜族谱。
之后,由族中文笔好的将后生男子写入谱单上。(求外人书写时桌上放一个盘装熟猪肘子,一把小刀,让其边写边吃)。续谱完毕后,由族内知名者向全体族人传宣“族规家训”,族内的萨满向族人讲“乌尔奔”(传说、传闻),以及祖宗传说、英雄神话、先人业绩。族教后举行家宴等事项。
在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修续谱的家氏族活动已严重失传,各式家谱多数在动荡时期被焚毁,许多家族祖源及发展情况已无法考证。爱辉区域内满族族谱仅存富、吴、何、于四户。
三、黑龙江流域瑷珲境内满族参与卫国战事考证
1683-1684年(康熙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为抗御沙皇俄国侵略,清政府从宁古塔(宁安)、吉林乌拉(吉林)、盛京(沈阳)征调2000余官兵到黑龙江左右岸驻守,设置黑龙江将军和瑷珲副都统。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宁古塔兵、吉林兵两千人在瑷珲(江东旧爱辉)筑城、屯田,由副都统分兵点将、将2000余名官兵中五个不同姓氏的官兵携家属指定屯居此地,因五个姓氏家族屯居此地最早、屯名由此而产生。吴氏原籍长白山,1683年,吴氏三兄弟中的而老二、老三当兵随副都统萨布素来到黑龙江,老二留卜奎(齐齐哈尔),老三巴塔哈来到爱辉(黑河),到现在共传19辈。富氏世局宁古塔,康熙年间攻打雅克萨过来一户,到现在共传19辈。
1900年8月,沙俄伙同其他七国借攻入北京之际,又在我国北方趁火打劫,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借口,悍然出兵57000余官兵分五路大军侵犯我黑龙江省及东北境内。7月17日后制造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8月6日渡过黑龙江攻陷黑龙屯,旋即又向瑷珲城进犯,当地驻军在副都统凤祥率领下,与沙俄侵略者展开了“力死拒敌”的爱辉北大岭保卫战。
据大五家子前几代老人讲述,驻守在大五家子区域的满、达斡尔、汉族所有清军,为保家卫国,全部参加了此次保卫战,与黑河屯及瑷珲城等地3000余官兵一道,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狠狠地重创了来犯之敌,为整个边境居民的长途撤离和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惨烈的激战中,副都统阵亡,所剩官兵又在统领恒玉的指挥下继续英勇抵抗,反复冲杀,这其中,满洲族富察氏协领(三品)依兰阿,率子领催(六品)德连、顺连、侄孙丰绅保、披甲祥德布、乌拉西德、倭新布、来生等;满洲族吴孜氏骁骑校成舒宝,蓝翎乌尔泰额、诺凌阿、前锋乌凌阿等;满洲族何氏兵勇色勒布和全体官兵一起,在激战中多次出生入死,全力顽强抵抗,何氏兵勇色勒布在7月18日夜奇袭江左沙俄“一号”军营大捷中双耳膜被炮声震穿。返回右江后仍坚持参加了瑷珲和北大岭的战斗。富察氏协领依兰阿身负重伤阵亡前将自己战马交于儿子德连,并鼓励儿子侄孙们继续英勇杀敌。乌孜氏官兵中除前锋乌凌阿外其余全部战殁。
瑷珲,北大岭的抗俄保卫战,前后持续了近一个月时间,参战官兵3000余满、达、汉官兵,除不是两营(每营500人)突围生存外,其余全部壮烈殉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篇保家卫国的壮烈英史。
四、黑龙江流域瑷珲境内少数民族风情民俗考证
黑龙江上中游流域满族人长时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过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都有严格的规矩,解放以后,风俗逐渐改变,现在与汉族风俗大体一致,只保留一小部分满族风俗,如中老年妇女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年长者喜欢用长杆烟袋吸烟。禁食狗肉,禁戴狗皮帽子。
黑龙江上中游流域满族自古以来,不兴早婚。男女年龄到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结婚。婚姻由父母包办。
爱辉区域内早期满族婚姻,多数为媒人说合,男女双方达成协议后,进行结婚仪式。少数青年男女因彼此相互了解,产生情感后再由媒人说合而成。当双方协议达成后,男方由媒人领着到女方家,男方必带些烟酒礼品,拜见女方父母及长辈,叫认亲。
双方同意后共同选定吉日,媒人又领着男方及男方长辈到女方家叩拜女方长辈,为定亲,又称作“端盅”。
这期间男方向女方送首饰、布匹、金钱和猪肉等,称“结婚财礼”,女方则为男方准备一二套新衣服、鞋帽等。这一天女方设宴招待男方后还要请人动剪子(即裁衣服),双方共同商定结婚日期,结婚的前一天媒人和男方还要去女方家商定来去人数,双方人数为单数,回来成双数。
结婚时男方备好喜车,新郎骑马披红,同时有娶亲奶奶,直系亲属一行人陪同,喜车要扎花挂彩,马车上马头马尾要挂红布条,马笼头上要挂铜响铃。
来到女方家后新郎首先向女方祖位磕头,新娘身着大红袄,腰系红带子,蒙红盖头,由女方家设宴招待一行人后,开始送行。
临别前男方还要送女方家一块带骨头的猪腰条肉,中间割开两端稍连接,由女方家留一半,另一半随车带回,称“离娘肉”。男方家还送女方家一捆粉条,一打大葱和四瓶白酒。女方家送给男方四瓶清水。一路上必须将清水徐徐倒掉,称“长流水”。路上要避水井,遇井时必须用毯子蒙住井口。如两个喜车相遇,两位新郎要进行摔跤比赛。胜者先行,输者让路。
喜车进入男方院内,要燃放爆竹,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男女方老人,听老人训话,辅毯进屋,跨过马鞍,用秤杆挑盖头,进屋之际,
同龄相近的青年男女用五谷击撒新婚夫妇。男方家摆下宴席招待各方客人,客人们也向男方家献出礼钱。席间,新婚夫妇还要给长辈敬酒。晚上同平辈青年男女唱喜歌,跳民族舞,相互嬉闹,即“闹洞房”。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同回女方家,当日返回,行四马礼,称为“回门”。
黑龙江上中游流域区域内的满族生子习俗基本略同。孕妇在生育时,将炕上的苇席卷起,铺垫谷草,在草上分娩。据满族传统讲,祖先就生落在草窝中,为了不忘本,后人沿袭成习俗。婴儿落草后,满族人家的门外要挂起“红幌”,即红布条,生男孩要挂在外门左上方。生女孩要挂在外门的右上方。婴儿满月后摘下。
    婴儿生下的第二天,要请子女多,身体好的妇女喂第一次奶,称“开奶”。第一个进产房看孩子的外人叫“采生”,据说小孩以后的性格将像“采生人”。所以,尽可能避免一些品行不正的外人进入产房。这也充分表现了满族先辈们十分重视“品德”这一高尚的心境。
满族的婴儿降生后必须睡悠车,这是先辈留下的育子传统,婴儿睡在悠车中,必须要求婴儿身体躺正,根据不同气候,用棉被或夹被裹好,身体的肩部、腰部、腿部用绳带捆绑,身体下面是荞麦壳扁口袋铺垫,利于通气,五谷做枕。身体因平躺,头部能前后长平,不会出现“南北头”。悠车内能保持温度一致,使婴儿能安稳地睡眠。

满族殡葬风俗也不同于汉族。死了人,从窗户抬出,不准走门。棺材盖是屋脊状尖形,逝者入棺下葬前要抬棺材在墓地绕三圈。双日不埋死人,横死(非正常死亡)的不入院,不入祖坟等。
黑龙江上游流域爱辉区域满族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远。积极挖掘和整理满族民俗文化遗产,是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继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达到古为今用,推动民族进步和历史发展。

作者简介:郭昕(1981--)女,黑龙江人,北安市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文物考古。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