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叱培洲 王文杰 基于焊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8-17 08:47:12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叱培洲  王文杰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主要学习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方法与设备、金属熔焊原理与材料焊接、焊接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依托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陕西省教育工会职工创新工作室、产教融合型机器人焊接培训推广基地、陕西省焊工鉴定考核站点、校级焊接应用研究中心,以培养钢轨焊接技术人员、焊接机器人应用操作人员、焊接质检员、焊接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为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焊接工艺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建立起经济观点,质量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思想作风教育,使其在生产劳动中遵守纪律,爱护国家财产,掌握焊接技巧,熟悉焊接机器人的使用。

关键词:智能焊接;实践能力;作风教育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生产的发展,焊接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核工业、造船、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焊接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焊接是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展迅速,因此给焊接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水电焊、氩弧焊、数控等技术类工种在就业日趋艰难的大形势下仍是一枝独秀。

对陕西省部分装备制造和设备安装企业的调查显示,从事焊接工作的技术工人占企业所有从业人数的比例很大,几乎所有受访企业都很需要焊接方面的人才,企业从学校招聘的员工数量要远远多于从社会上招聘的员工,也就是说学校招聘是企业招聘员工最主要的途径,同时焊接操作岗位对从业者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很高,相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和学历背景而言,实际的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更重要。因此,探索一条如何提高焊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就业于中国铁路上海、南宁、太原、西安局等集团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能源电力运营有限公司、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各大国有企业。主要从事焊接质量及焊接检测相关工作,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工作岗位需求,提升学生焊接及焊接检测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急需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新世纪以来,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项目的引领下,高职院校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本文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为载体,对焊接专业学生的焊接技能培养方案的融会贯通进行探究。焊接实践技能是焊接专业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目前学生存在实践基础薄弱,技能掌握不到位,实践教学时间较短的问题。本项目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焊接人才,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焊接实践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夯实基础,成为一个实践技能熟练、工艺标准熟悉、企业用得上高技能型焊接人才。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学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教育部“百千万交流计划”中方项目院校。学校专业以铁路工程类为主干,以轨道装备制造及铁道运营管理为两翼,培养高铁、城轨、公路、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于2012年创建了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创建至今,向社会培养并输送了近400名焊接技术领域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服务于铁路建设、工业生产、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各行各业。随着智造强国战略的提出,专业建设正面向未来突出智能化和智慧化先进焊接生产特点,与中西部企业、院校展开紧密合作,在人才共育、社会培训、大赛承办、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等多方面形成“合作共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建成了教育部、人社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动效应和示范效应显著增强。目前大多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存在动手能力差,焊接实操技巧掌握不够熟练,焊接机器人编程及控制操作不清楚等问题。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问题才引出的,目的是探究怎样提高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并进行具体实施,得到了良好的成效。

2 焊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实施措施

2.1 开展校企共同育人

校内基地与企业工厂对接,协同促进学生和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考证、实习等。组建中联和中车现代学徒制班,联合开展工匠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实训+生产+竞赛”三级递进的技能提升体系。为使学生快速成长、成才,聘请企业多名焊接技能大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和专家,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积极打造一支由校企焊接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组建而成的师资团队。目前实训基地共有专兼职5名实训指导教师,其中全国技术能手4人次,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3人次,全国劳动模范2人次,国务院特殊津贴个人4人次,中华技能大奖2人次,全国劳动模范2人次等荣誉称号。其中专任教师精通各种手工和自动焊接方法,拥有手工焊、氩弧焊、推焊法、摇摆焊、镜面焊等绝招绝技多项,各类耐热钢、铸钢及耐磨钢材焊接修复技艺高超。累计参加国家电力建设重点工程20余项,完成高温高压管道焊口焊接3万余个;参与火电、核电、水电、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各类企业焊接修复工艺难题和技术改造项目100余次。参与各行业压力容器焊工培训2600余人次,跨行业名师带徒20余人,80余人成长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多次负责全国职工技能大赛陕西代表队的集训组织实施及教练、领队等工作,指导企业职工参加行业、省及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30余人次。多次担任省和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的裁判长和裁判员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陕西省焊接技术推广、职工技能提高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2 焊接实训基地改造

焊接综合实训基地与中联重科、陕建集团、西安车辆厂、陕汽德森等2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学校持续投入近600万进行设施设备及场地建设,拥有气焊气割、氩弧焊、二保焊、埋弧焊、机器人焊、激光焊以及先进虚拟焊接示教设备等100余台套设备。可为广大师生、社会人士及企业员工提供SMAW、TIG、MIG、MAG焊的教学、实习、取证、焊接机器人实操培训、质量检验等服务。拥有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陕西省教育工会职工创新工作室、产教融合型机器人焊接培训推广基地、陕西省焊工鉴定考核站点、校级焊接应用研究中心等纵多平台,2021年6月承办了陕西省一类职工焊接技能大赛,并承担陕西省全国焊接技能大赛选手培训和集训,受到省工会的大力表彰和参赛单位的一致好评,多位老师获“优秀工作者”,2021年10月承办全国第一期特殊焊接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中级师资培训,得到兄弟院校的高度认可,2021年申请获批陕西省焊工鉴定考核站点,并举办第一次焊工考核。在培训安排上,固定每天下午4点至7点为学生焊接实操练习时间。实训室改造后,可利用新增实训设备进行相关的断面分析、无损探伤、表面检测、金相分析等过程,直观了解焊接缺陷,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积极性,将《焊接检验》课程所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焊接检验相关技能水平,将焊接过程和检验过程有机结合,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各种检验方法验证自己所焊接的焊缝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实践验证理论,并同时做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2.3 1+X试点院校申报及1+X考核取证

在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大力推进1+X试点院校申报及学生1+X考核取证工作,目前已经申请成为1+X特殊焊接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船舰客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1+X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试点。累计共有23人次取得了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初级证书,20人次通过了特殊焊接技术职业技能初级证书。通过大力推广1+X考核取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焊接理论与实操的学习当中去,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与中船及中车企业的紧密联系,对1+X考核的文件研读,在焊接实训中以企业实际需求为目标,理实一体化。

2.4 焊工职业技能取证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日常的训练与焊工职业技能考核相对应。针对焊工中级工及初级工的考核标准,制定了相应的实训项目,依据学生的实操练习表现,将学生进行分类,其中中级工安排20人进行考核,初级工安排20人进行考核,在2021年焊接实训基地申请获批陕西省焊工鉴定考核站点,举办第一次焊工考核。在此次焊工考核中,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学生共有10人取得焊工初级证书,5人取得焊工中级证书。通过此次考核,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焊接实操水平。

2.5 考核制度改革

焊接技能培养方法研究。制定严格的教学时间安排,针对学生训练时间少,训练强度小的问题,制定整学期的强化训练教学安排,利用自习时间,下午7,8节课时间及周末、假期时间,加强训练强度,使学生把以提高焊接实践技能作为主要的实训学习目标。并且以1+X证书考核为载体,每学期开展一次中车1+X和中船1+X考核取证共计两次,在取证前,制定每学期的考核培训任务,包括理论培训及实操培训两部分,其中实操培训安排在每天下午4-7点,理论培训安排在每天晚上8-10点,其中实操培训严格按照企业制定1+X考核标准进行,理论培训以企业理论考核大纲为指导,进行题库练习,同时安排专任教师进行指导。

2.6 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多师共育、协同育人为理念,将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成果导向法、实操练习+虚拟仿真、大师+工匠+劳模三师传技等引入教学,考核任务反复练,虚拟仿真体验练,项目产品真实做;课堂劳模示范、基地言传身教,学、训合一,做、悟一体,打造焊接工匠培育生态,形成“校内项目训练、竞赛提升训练、企业生产训练”三级递进的技能提升体系。其中改造后的焊接实训基地可开展的实训课程为焊条电弧焊操作实训、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实训、气焊气割实训、惰性气体保护焊实训、埋弧焊实训、焊接机器人实训,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为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方法与设备、金属熔焊原理与材料焊接、焊接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首先制定CO2气体保护焊、手工电弧焊、钨极氩弧焊、埋弧焊、焊接机器人相关的焊接实操考核标准及考核计划,更新实践教学设备,收集相关的案例及视频资料;同时,实施焊接实训室的改造完善焊接技能实训条件。选择试点班级在实践教学中第一轮焊接技能培训实践。根据第一轮教学反馈,系统性修订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优化和调整教学考核标准和考核计划。进行实践教学中第二轮焊接技能培训实践。

3 结语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学生,其焊接实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本校对高职人才培养综合实力的体现,高职学生的实操水平始终以培养具有创新性、实践能力强的新型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开展校企共同育人、焊接实训基地改造、1+X试点院校申报及1+X考核取证、焊工职业技能取证、考核制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措施,来提高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学生的实操水平,焊接实践能力的改革探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方法,探索出科学的改革之路,并最终结合学生自身,回归到实际的教学中把焊接技能培训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达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为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成为专业技能和品德兼修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牛彦彬.技工学校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究[J].内江科技,2022.43(01):139-140

[2]刘雪晶.高职焊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研究[J].时代汽车,2021(22):49-50

[3]牛清明.任务驱动在焊接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科教导刊,2021(02):79-80+110.

[4]崔龄元.焊接专业围绕焊接机器人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0.51(16):92-93

[5]汪应玲、陈欢欢、李贤、罗绍华、郝爱民.焊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工程能力提升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3):71-73.

[6]李娜.“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焊接专业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农家参谋,2019(17):290

[7]屈华、刘伟东、陈明华、辛立军.焊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15):75-77

[8]杨友涛.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J].林区教学,2021(04):14-17

[9]刘京军.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4):25-27

[10]蒙裕青.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及实践路径的探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4):37-39

[11]张会、张照楠.“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思政课立体化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J].知识文库,2021(10):17-18

[12]董仲磊、晁斌.推动爱国主义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全程[N].青海日报,2021-04-19(007)

[13]葛国政.职业院校焊接专业“1+X证书”教学及实证研究[J].焊接术,2021.50(05):163-164

[14]刘伟、李亚展、吴忠友.“1+X”《特殊焊接技术》教材点焊机器人模块的研究与开发[J].电焊机,2021.51(05):30-33+116

[15]张静、樊新波.高职焊接专业1+X制度下“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科技风,2020(29):134-135

[16]郑勇峰、冯涛.浅谈焊接专业与1+X证书制度的融通[J].焊接技术,2020.49(05):138-140

[17]马才伏.“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J].农机使用与修,2021(06):105-106

[18]崔蕾.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人才资源发,2021(11):60-61

[19]窦红强、翟大军、孙学杰.智能化焊接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践——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风,2019(22):29+35

[20]王立颖.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焊接人才[J].南方农机2018.49(22):3.

基金项目:基于焊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2019JG-27);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Y2019-25)。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