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王立颖 汪振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辽南地区文化振兴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2 11:42:26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王立颖  汪振泽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传统文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辽南地区农村满族文化是辽南地区实现文化振兴的基础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能推动辽南地区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文章通过阐述辽南地区农村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适合辽南地区农村文化振兴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加强辽南地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丰富辽南地区乡村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为推动辽南地区文化振兴提供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民族文化;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1 辽南地区农村文化的发展现状

辽南地区是新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区,又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辽中南工业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东北振兴战略下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得到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也着力于辽南地区农村文化振兴,培育质朴敦厚的民风,不断加强辽南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塑造农村文明新风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绝大多数乡村的人口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明确大势、有所取舍,完成文化振兴?开展辽南地区乡村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研究,成为一条有效途径。

1.1 文化保护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群众文化、民俗文化更是衡量一个地区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农村传统文化既有特色又充满活力,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辽南地区农村文化也焕发生机与活力。辽南地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但是,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保护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辽南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振兴与传承离不开农民,在振兴辽南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农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立完善、覆盖范围广的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振兴辽南地区农村传统文化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重视人才的培养,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研究。挖掘辽南地区农村传统文化背后的文化价值运用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探索一个科学合理有指导性意义的理论体系,为辽南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2 文化传承发展断层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给予辽南满族地方经济充分发展的广阔空间。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新宾满族自治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凤城满族自治县。之后批复成立宽甸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北镇满族自治县,各地满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满族聚居地区的农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文化、交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必然会以部分乡村的消亡为代价,流传几百年的辽南鼓吹、盖县皮影戏、海城喇叭戏、海城高跷、岫岩玉石等这些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岁月沐浴的人文烟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传承断层缺失的现象。

农村传统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创造、传承的生活秩序。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传统文化陷入困境,部分面临传承危机。村庄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加大,使村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人口的流失是农村民族文化传承出现断裂的重要原因,打破了传统的传承方式。很多传统文化传承人、民族手工艺者、民间艺术表演者都已年过半旬,使文化传承与发展断层现象严重,传统手工艺、技艺等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困境。部分农村传统民居、民俗活动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1.3 生产力水平对农村文化振兴的影响

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开发民俗旅游或民俗博物馆来展示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不仅发展经济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与发展农村传统文化中来。同时,也开发了民俗特色产业,例如手工技艺产品的刺绣、剪纸、雕塑等。近年来,辽南地区满族本土文化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方面,取得一些突破。辽宁省文物局联合全国126家文化团体举办“辽宁省辽南民俗文化全国巡展”也是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但辽南地区,在“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上,存在着困境,挖掘潜力不够,创新驱动不足。

2 优秀传统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着眼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把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有利于乡村文化振兴体系的完善、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有利于营造乡村良好文化氛围、有利于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有利于”入手,采取更具有创新性的方法,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整体工作,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不断优化和完善传承方式和模式,强化传统文化的导向功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目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保障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新时代使命。辽南地区只有把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中,才能推动乡村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辽南地区传统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3 乡村振兴对发展农村优秀文化的影响

3.1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文化提供政策支撑

中央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党的十九大”对城乡关系问题和“三农”问题形成了新的认识及表述,不再提“新农村建设”,而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体现了们党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民族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发展动力。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民族文化提供政策支撑。

3.2 乡村振兴战略对文化振兴提供经济保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农村民族文化的作用,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以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从中可以看出文化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创新。农村经济支撑农村文化发展和建设,为农村民族文化发展提供经济保障。城乡发展文化不平衡,乡村缺乏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近年来,辽南地区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乡村数字图书馆,乡村网络服务中心,乡村文化展馆等。

辽南地区农村传统文化是辽南地区乡村民众群体生活智慧的结晶。传承和发展农村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文化综合素养。农村传统文化的繁荣程度反映了农村生活富裕的发展状况。

3.3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民族文化提供人力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落实必须将才置于首要位置。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下好才振兴“这盘棋”。不断健全完善乡村人才振兴制度。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制定鼓励人才发展的策略。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技能型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为核心,突出人才优势。乡村人才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乡村振兴呼唤人才,让更多人才流向乡村,奋进在乡村。

4 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南地区农村民族文化发展路径

4.1 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资料整理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乡村组织人才的振兴工协调机制。创建乡村组织人才的振兴工作动员推进大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调配组织人才资源向乡村振兴聚焦聚力,健全完善落实机制。

强化考核引导。把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建立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引导组织人才工作资源向乡村振兴聚焦聚力。

建立健全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完善振兴发展制度,加强和创新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为乡村组织人才的振兴工作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2 放大人才队伍,加大传播宣传

加大人才队伍的教育培养,加大传播宣传,整合资源。营造尊才爱才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把现有农村各类人才培养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营造尊贤爱才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农村传统文化的功能和潜力,通过传播宣传动员统一思想、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文化自信。

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动员,让农民真正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内涵、具体措施、发展前景,增强农民的积极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同时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组织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组建高素质、专业精的乡土专业文化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4.3 探索文旅融合,树立特色民族文化品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旅融合的核心是人文精神,文旅融合不仅缩小城乡发展差异、增强经济收益,同时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对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的信念。辽南地区要充分释放农村传统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注重文旅融合产品,树立特色民族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农村传统文化的魅力,打造消费新品牌、新场景。

当城镇化率较高的时候,辽南地区传统的农村乡土文化、田园风光、农业景观就会成为稀缺的资源,广大农村将成为一部分人口返乡旅游、居住和创业的热土,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能造就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和增强国民经济结构的韧性。艺术人群、科创人群、户外运动人群等外来人群是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真正的源动力,能够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村文化产业模式。创意开发乡村文化旅游、民俗文化等活动。

将满族特色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挖掘展示优秀民族文化,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辽南地区的县域乡村满族聚集区县域之间战略合作及资源整合,大民俗文化产业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域性的满族特色文化圈,与辽宁东部、北部其它地区形成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带。文旅融合是让农村传统文化提高活力的重要方式,文旅融合承载着文化使命,推动农村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传承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加强辽南地区农村满族文化的活态传承,扩大辽南地区农村民族文化影响,使文化遗产与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相融合,以旅游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深入挖掘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扩大该民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营造一个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氛围。弘扬辽南地区农村民族文化,丰富辽南地区农村民俗文化产品供给。提供优秀的文创产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农村满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树立特色民族文化品牌,赋予特色民族文化品牌更强大的文化张力。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携手解决其核心文化产品及对外文化贸易。通过资源整合共享、区域与整体、大民俗文化产业的特色文化资源,着力发展与区域文化品牌。

4.4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数字化是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数字化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将辽南地区乡村文物、建筑等与乡村风俗、传统手工艺、历史传说等巧妙结合起来,依托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文化产业数字化有利于开发利用乡村文化资源,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等化。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以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为依托,充分认识并发挥乡村的特色优势。以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农民可以通过直播将乡土风情、历史民俗等具特色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传播,不仅有利于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对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5 结语

总之,乡村振兴要结合辽南地区实际,突出当地文化特色,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尊重农民主体性,加强乡村文化宣传传播,提高农民思想文明建设,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参与农村满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从文旅融合、树立特色民族品牌、文化产业数字化为引擎,不断激发农村民族文化的活力,实现农村文明新面貌,为推动辽南地区农村民族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樊晓翠.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路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9(22).

[2]李佳闰.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发展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5).

[3]韩林、李志广.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乡镇城镇化进程中的意义[J].大连干部学刊,2015(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辽南地区满族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8BMZ008。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