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于雪梅 李占文 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路径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4 09:35:47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于雪梅  李占文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沈阳  110101
摘要: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明确了党在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才能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职院校理论武装、思想教育、意识形态、舆论宣传等方面得到全面落实。本文主要从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二十大精神;高职;主渠道主阵地;路径
中图分类号:D21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动教材,蕴含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党的二十大系统地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十三个方面的伟大成就,科学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落实教育守正创新,铸魂育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1.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工作格局路径探究
1.1 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大思政课”的重点内容
“大思政课”是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而言的,在概念上可以理解为大“思政课”而不是“大思政”课,是对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所谓“大思政课”,是指基于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与发展规律,以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为时空维度,集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时空领域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构建起纵向贯穿大中小学全学段、横向贯通学校与社会全时空的思政课[1]。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范畴,纳入“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融入“大思政课”人才培养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着重把握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全面从严治党等各方面的重大部署。[1]这些都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教育全体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1.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状况和学生认知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在专科学历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教育形式。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3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89所[2],群体人数巨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承担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重要使命,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个人与社会的共进中实现人生价值,谱写昂扬向上的青春之歌。
高职专科学生生源参差不齐,生源渠道有高考生、单独招生、中职考高职等,尤其是中职三校生、“3+2”专段学生,政治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虽对社会经济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和沉淀相对薄弱,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以及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差。所以,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大思政课”的授课方法除了理论讲授法外,更适合运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视频播放法、讨论教学法等授课方法,学生参与度会更高,学生获得感更强。
1.3 融入路径
高职生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以及党史、省情教育等选修课,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两方面来分析融入二十大精神的切入点和具体举措。
1.3.1 以课堂为中心,结合各门思政课框架结构内容通过专题式教学融入
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首先必须将二十大内容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找准融入点,吃透精神内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版)学习“第六章邓小平理论”讲到社会主义本质时,可以融入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还可以融入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调节收入分配与规范财富积累等内容。在“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等内容,使同学们认识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党和国家的政策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是长远之策。还可以融入二十大报告中“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容,使同学们了解到,十年来,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我国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等等。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专题内容中可以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的话——“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授课中要突出和强调“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这一新时代好青年的标准。
1.3.2 德技双馨,将二十大精神巧妙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汇“社会大课堂”
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是培养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但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张皮、思政课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教学中没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点,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化融入思政课过程中,缺乏问题导向和实践应用,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政元素。
打造二十大“关键词”系列微课。教学形式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或缺的因素。短平快的教学和学习形式更符合高职的学习认知规律。微课课程可以因材施教,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如拍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共同富裕”等为关键词的短视频,要求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找到融入的契合点。
融入“思政小课堂”,汇聚“社会大课堂”。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在课内实践环节,可以设计“手绘二十大”、知识竞赛、演讲、舞台剧等形式,回顾新时代十年我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全面掌握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概括新论断。
课外实践中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拓宽教学空间,提高大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落地”并为学生所用,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相统一。如设计寒暑假思政课实践活动,可围绕“从家乡变迁或身边变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十年”主题,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将家乡新时代十年的发展变迁及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作为流动的“大思政课堂”,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全面建成小康成果、体验家乡发展巨变、寻访当地红色足迹,抒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情怀;通过寻访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红色文化的智慧和力量,从沉重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的理性思考中感悟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增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或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等等。同学们将自己的切身体会感受和实践成果通过一个个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图文并茂的PPT以及一篇篇包含真情的调研报告和宣讲稿呈现出来。这些课外实践的资源“富矿”也为教师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素材。
为了保证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有效进课堂、进头脑,需紧密结合高职生所学专业优选课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正确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经济社会发展及未来从事行业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思考和理性的分析,使课上理论融入和课下实践融入“无缝衔接”,巩固课堂“融入”的实效性。
2.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2.1 强化意识建设,调动并激发主客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知识不强,学习不够深入,认知风格性更擅长形象认知,即具象认知,大多数活泼好动,反应快,操作技能强,擅长使用感官系统,不善于思考,却非常善于行动,动手能力和肢体语言较为发达,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较强。学生有较好的记忆能力和实践能力,思维活跃、积极主动,但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和沉淀薄弱,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差。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高职生作为受教育的客体,与理论授课相比,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更高。
高职院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多元,由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其中辅导员承担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的主要职责。当前的自媒体时代,传播信息主体、受众、内容和时空等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辅导员必须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想决定行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调动辅导员的主体的和主观意愿。要以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愿融”的动力,设计合理的奖励机制,与思政课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辅导员围绕二十大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感应时代脉搏,调研乡村振兴进展;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受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参观访问各地纪念馆、科技馆、改革开放专题展览等;围绕二十大报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开展主题演讲比赛、微课比赛,学习将原文原著内容根据比赛主题进行重构、整合,内化,以赛促学。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体验中国式现代化参与者和建设者的使命和担当等等。
2.2 提高融入技能,做到“会融”、“善融”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会“讲”,也要能“做”,不仅“会融”,还要“善融”。不仅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思想与行为,把“三个务必”“六个坚持”“两个结合”落实到为学、为事、为人的方方面面,要以党中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的总体部署和高校的具体方案为遵循,主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研究,系统探索融入的良方善策,及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善融”不仅要求精湛的技能,更指向高超的艺术,术道结合、技艺融合,在守正创新中提升融入的功力。

参考文献:
[1] 石书臣、韩笑.“大思政课”协同机制建设:问题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2.
[2] 邢路路.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基于天津市春季高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J].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11).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
[4] 薛维峰.高职学生认知风格特征及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
[5] 党评文.坚持不懈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J].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处,2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融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8WSZ017;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新时代医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研究”,项目编号:L21BSZ054。
作者简介:于雪梅(1981--)女,汉族,山东滨州人,辽宁医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党建。李占文(1970--),男,汉族,辽宁朝阳人,辽宁医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