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夏海林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基层干部必备的哲学思维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8-13 07:21:33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夏海林(中共阜阳市颍州区委党校  安徽阜阳  236005)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和今后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立足点和发力点。基层干部是加速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践行者,是党在新时期乡村治理方针深入推进的执行者。这就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基层领导干部与哲学思维的密切联系和提升领导干部哲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领导干部应具备哪些哲学思维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领导干部哲学思维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我国“三农”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是带领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领头雁,基层干部要认识到做好“三农”工作的艰巨性,把握新时期农村工作特点,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哲学思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掉队。

一、乡村振兴需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哲学思维能力

1.哲学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同时又具有思想的灵活性,培养一种战略思维能力。因此哲学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种基本的思维能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个锤下面一颗钉。作为政策落实的最末端和直面群众需要的最前线,基层常被形象地比喻为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因此基层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到干群关系的融洽,更会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的落实效果。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要切实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研究现实问题,拓展工作的思路,增强工作的本领。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方法决定工作方法,思路决定出路。领导干部树立并养成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最要紧、最根本的就是学习哲学,尤其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最新成果,掌握唯物辩证法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哲学思维,意义重大,非常迫切。基层领导干部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为理解了才会更好地信,信了才会更好地行。领导干部学点哲学,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央的一系列大政方针,更好的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

2.培养哲学思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基层领导干部要当好因地制宜发展的“策划师”,这就更需要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因为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拿出实实在在的担当、实实在在的拼劲和实实在在的作为,以推动乡村全面进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农民生活全面持续向好的最大成效为政绩和己任。同时反观一些地方不能很好的落实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工作中出现照搬其他地方经验,盲目追求发展的速度忽视生态保护,忽视群众利益不能坚持群众路线的等等,甚至在干部队伍中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些领导干部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也不注重哲学思维的培养。

二、乡村振兴基层领导干部要培养哪些哲学思维

1.切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好因地制宜发展的“策划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各个乡村资源禀赋不同,产业自然各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更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如果照抄照搬别处经验必然会走进死胡同。当前,一些地方热衷于建“示范园、产业带、特色区”,表面看“热闹非凡”,实际上“荒凉一片”。显然,这是被“简单地复制”、不结合实际“拿来主义”所害。作为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得为一方负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效实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理解、精准掌握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结合各自乡村特点,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当好“策划师”。要深入乡村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摸准乡村资源禀赋,全面了解群众意愿,综合研判谋划适合产业,确保谋划一个成功一个影响一片,更好实现可持续。要按照村庄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用活乡村内旧屋、河道、果林、菜园、红色元素等素材,策划新产业,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要突出规划先行、典型引领,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盲目跟风、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坚持“实践第一”,当好乡村振兴的“引路人”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既能够认识客观规律,又能够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从而为人类的目的服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出真知。认识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这就指明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摸规律的必要性。乡村振兴是一项前人没有实现的战略,只能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中央提出的典型引路正是要通过发掘典型的乡村振兴经验,推动全面的乡村振兴。在乡村发展的实践中,由于各地乡村的差异很大,中国没有统一的乡村振兴模式可供模仿,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有最大的包容性,允许各种形式的实验。比如乡村振兴并不排斥乡村的工业化发展,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采取分散工业化的模式,通过工业的发展提振乡村的经济;乡村振兴也不排斥城市的发展,乡村要拥抱城市,既可以为城市提供多功能服务,也可以吸纳城市人口和城市经济,实现与城市的有机融合;乡村振兴既可以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也可以实现农业的企业化经营,通过企业管理的方式,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总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大胆实践,谨慎地总结经验,审慎地推广乡村振兴的模式。同时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防止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地方政府的包办代替压制了农民的主动性。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就会流于形式主义,就会不是真的乡村振兴。比如用不切实际的高效农业代替真正的产业兴旺,用刷墙式的人居建设代替真正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用“强人治村”代替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要破除形式主义就要当好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引路人”,既大胆实践又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

3.坚持群众路线,当好乡村振兴的“守护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基层领导干部可谓离群众最近,其执政能力、形象和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对社会的信心。为此,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就更要走好群众路线,谋利民之事,创为民伟业。“乡村振兴”可以说是党对“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新回应,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离不开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浓厚的群众路线色彩,是对党员干部能否坚持初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印证。一方面,乡村振兴的工作存在难度,考验着党员干部是否敢于担当。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必将面临许多基层工作,有的贫困村条件差,工作中多少会“吃点苦”,随着时间的推进,工作压力还会越来越大,这也考验着党员干部能否坚持担当。最为重要的是,这一工作将直面群众,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员干部能否在其中尽心尽力,真正为群众谋利益,检验者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党员干部以初心为力量,勇于担当,直面困难,积极投身这场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在乡村振兴中求真务实,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4.坚持问题导向,做乡村振兴矛盾的“化解者”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工程,它是解决多种矛盾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说:“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两个矛盾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说:“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找不到中心,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和系统工程,关系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紧迫性。但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仍需坚持问题导向,逐步解决乡村振兴中的迫切问题。那么,兴村振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我认为,乡村振兴的主要矛盾是农业的收益问题,农业收益问题解决了,乡村的和农民的一些问题就解决了。目前,农村政策面面俱到、缺乏中心,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了解决次要矛盾上,而对发展农业则缺乏有力的措施。比如建设新农村,花财力很大,看农村很漂亮、家家房舍很美丽,农业却还在踏步走,如何协调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次矛盾;还有一些乡村村民的“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如何处理好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诸此种种矛盾都考验基层领导干部是否具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能否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智慧化解上述矛盾。基层领导干部要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当好矛盾化解者。一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扎实做好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工作。要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思想的转变。面对群众思想总体封闭、文化素质总体不高等当下中国乡村现状,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作出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不仅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智慧,更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这迫切的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哲学思维能力,更好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充分彰显担当精神,打好打赢这场战争,给新时代交上一份乡村振兴最美答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版)[J].全国新书目2016

[4]韩庆祥.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2009年第2期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